刘杰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刘杰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目的观察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作用。方法选取接受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的52例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69.23%,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O2(11.57±3.02)、PaCO2(2.07±0.14)等氧合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6.84±1.12)(6.86±0.28)(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为38.46%,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不仅能促进治愈效果,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做临床推广使用。
常频通气;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常频机械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方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且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证明[1-2]。为证实这一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本院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接受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的52例患儿展开了相关研究,同时与单纯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获得了满意成绩,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52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3]中的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排除伴有严重脏器疾病及先天性畸形的患儿,随后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6例,18例男患儿、8例女患儿;日龄1~35 h,平均(31.02±0.21)h;诱病原因包括1例肺出血,4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3例感染性肺炎,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组26例,17例男患儿,9例女患儿;日龄1~36 h,平均(31.07±0.25)h;诱病原因包括2例肺出血,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2例感染性肺炎,7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均予以抗感染、确保热卡供应等常规治疗。(1)对照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型选用西门子servoi型,参数设定为:4~8 cmH2O的呼气末正压、16~25 cmH2O的吸气峰压、每分钟40次呼吸频率、0.3~0.8的吸入氧浓度、1∶1.5~2的吸呼比。治疗期间各项通气参数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相关调整,直至患儿病情稳定、可自主呼吸,即可将呼吸机撤离。(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方式,呼吸机选用英国SLE5000型,参数设定为:12~25 cmH2O的平均气道压、0.6~1.0为初始的吸入氧浓度、每分钟60次呼吸频率,同时以胸廓起伏明显为振幅。治疗期间确保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处于正常水平,并根据患儿的病情调节参数范围,即维持0.1的吸入氧浓度、2~3 cmH2O的平均气道压、50~80mmHg的动脉血氧分压、45~60mmHg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10的振幅。经X线检查后,若患儿血气分析结果不受影响且为正常值,即可设定0.3的吸入氧浓度、10~15 cmH2O的平均气道压,以及转用常频机械通气方式治疗,直至患儿病情稳定、可自主呼吸,即可将呼吸机撤离。
1.3 疗效评价标准(1)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自主呼吸强以及体征与治疗前相比得到显著缓解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好转,自主呼吸一般以及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有一定减轻为有效;患儿达不到以上任何一个标准,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治疗前后肺通气氧合指标的改善情况,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气胸、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肺炎、慢性肺疾病等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SPSS13.0软件对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经统计得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69.2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指标改善程度对比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均得到一定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研究组PaO2较高于对照组以及PaCO2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标改善程度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标改善程度对比
项目PaO2PaCO2研究组(n=26)治疗前5.68±2.59 8.59±1.11治疗后11.57±3.02 2.07±0.14对照组(n=26)治疗前5.67±2.64 8.55±1.06治疗后6.84±1.12 6.86±0.28 t值2.17 44.15 P值<0.05<0.05
2.3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经统计得出,研究组共发生3例并发症事件,其中0例气胸、1例颅内出血、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慢性肺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共发生10例并发症事件,其中3例气胸、2例颅内出血、2例呼吸机相关肺炎、3例慢性肺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由此可见,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5.03,P<0.05)。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主要由于新生儿呼吸器官发生病变导致其换气功能障碍所致,以呼吸困难、机体缺氧等临床表现为主。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及生命健康,还会给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及经济压力。目前,常频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常用手段,通过呼吸机的引导以及机械装置的作用下来改变被治疗者的通气方式,很大一方面提高了该疾病的治疗效果[4-5]。但有研究发现,该治疗模式在顽固性低氧血症患儿治疗工作中还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而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高频振动通气治疗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治疗方式存在潮气量低、高频等特点,不仅能促进肺血的快速氧合,迅速排出二氧化碳,还能改善各项氧合指标,减少气压伤[6]。综合上述两种治疗方式后,既可以预防气胸、肺不张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还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行常规机械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92.31%、PaO2、PaCO2等指标均能得到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上述结果均优于单纯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这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形成一致[7-8]。
总而言之,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运用常规机械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获得较高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是一种既安全又高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1]刘谦,苏绍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80-181.
[2]朱红利,郑国方,丁素芳,等.比例辅助通气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10):634-636.
[3]童建明.两种通气法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2):63.
[4]梁湖秀.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19例临床疗效体会[J].河北医学,2013,19(5):752-754.
[5]毕仲江.高频振荡通气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40-41.
[6]熊高洁.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4,25(12):1761-1763.
[7]冯丽燕.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及护理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91-2893.
[8]潘先发.高频振荡通气和常规方法在新生儿危重症中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2):54-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