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6-29 02:30叶孟华廖清华余玲玲余云香
当代医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控制性肝胆外科

叶孟华,廖清华,余玲玲,余云香

(德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德兴334200)

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叶孟华,廖清华,余玲玲,余云香

(德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德兴334200)

目的观察肝胆外科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手术后的临床表现,对该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今后的肝胆外科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于2012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随机抽取60例肝胆外科接受损伤控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归为研究组。随机抽取50例肝胆外科接受常规手术方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将其归为参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问题的发生几率、死亡率,术后住院时间、借以评价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各种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32±16.74)min;参照组手术时间(93.46±19.63)mi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037,P<0.05);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25.61± 4.36)天,参照组(40.16±6.71)天,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89,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不良结果的发生几率,改善预后水平,因而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胆外科手术;损伤控制术;常规手术;治疗有效率

肝胆外科的主要治疗项目包括肝胆管结石、肝炎后肝硬化、急性肝衰竭等疾病,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且存在较为复杂的并发疾病。因此肝胆外科手术治疗一般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临床经验表明,常规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难以使人完全满意,部分患者可能因为手术失败最终死亡[1]。因此临床中亟需一种效果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为肝胆外科患者进行治疗,基于此,本院在研究大量临床报道结果的基础之上,对损伤控制手术应用于肝胆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有入选对象均为2012年3月~2015年10月德兴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诊断及治疗的患者。研究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6.62±7.13)岁;送医时间(1.66±0.41)h;损伤原因包括:36例车祸、3例高处坠落、21例斗殴;损伤位置包括:24例肝损伤、16例脾脏损伤、20例胆损伤。参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5.74± 6.89)岁;送医时间(1.72±0.39)h;损伤原因包括:29例车祸、2例高处坠落、17例斗殴、2例其它;损伤位置包括:22例肝损伤、10例脾脏损伤、4例胃肠损伤、14例胆损伤。两组患者均为自愿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加以对比,发现呈现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一期手术治疗方案,手术操作需要根据患者的损伤位置、损伤原因进行相应的切除、修补等操作[2]。手术后需为患者关闭腹腔并置引流管,转送ICU病房,全面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

观察组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术进行治疗。手术操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1)初始简化手术。在这个阶段内,首先需要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具体操作包括结扎、分流、填塞、血管造影栓塞;之后需要严格控制空腔脏器情况,避免出现外漏污染问题,具体操作包括切除及结扎。最后为患者进行暂时性关腹,具体操作具体包括巾钳夹闭、拉链、真空包扎;(2)复苏治疗。主要包括复温、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通气支持、纠正酸中毒以及代谢紊乱情况、明确患者的隐匿性损伤并加以治疗;(3)确定性修复重建手术。最佳手术治疗时间为首次手术后的36 h左右。具体内容包括益处填塞、探查及重建、腹腔关闭。

1.3 观察指标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问题的发生几率、死亡率,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关于肝胆外科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对相关数据行统计学数据软件--SPSS21.0完成相关整合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各项差异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32±16.74)min;参照组手术时间(93.46± 19.63)mi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037,P=0.000<0.05);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25.61±4.36)天,参照组(40.16±6.71)天,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 13.689,P=0.000<0.05)。其余各种不良和手术结局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结局出现的频率比较

3 讨论

肝胆外科损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腹部损伤类型,该种损伤一般具有突发性质,且在损伤程度上较为严重。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大量出血甚至休克等症状,病情十分危急[3]。

损伤控制手术(DCO)的相关理念与现代化医疗理念高度契合,因而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使用损伤控制术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省略了传统手术中复杂的手术步骤,相对而言具有操作简便、步骤简洁的特点[4]。同时该方案将治疗过程分为三个治疗阶段,为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手术方式指引,有效的减少了操作不当等问题的发生。较之于传统手术方式,损伤控制术的突出优势在于其手术理念以及手术方式均与肝胆外科损伤患者的病情状况高度适应[5]。

肝胆外科损伤患者的主要病理特点表现为患者一般存在死亡三联征,即:低体温(一般较常人低4℃~5℃左右)、酸中毒(乳酸水平过低极易导致患者死亡)、凝血障碍(患者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出现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患者休克)[6]。从1.2部分关于研究组患者手术方法的相关讨论中,不难发现每一步手术方案的内容均与“死亡三联征”相互对应,尤其在复温环节中,医生通过为患者更换潮湿衣物、电热毯以及空调等方式帮助患者提升体温,这项操作可以打破死亡三联征之间存在的影响作用,有效的缓解酸中毒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问题。在本组研究过程中,从结果部分不难看出,研究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另外,损伤控制数分为三个环节进行,这种操作顺序充分满足了严重损伤的临床治疗原则,即:先救命、后治伤。这一点在治疗结果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研究组中有11例患者死亡,而对照组中有21例患者死亡。从死亡率来看,研究组所选择的损伤控制术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手术方案。另外在研究组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对手术消毒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强化,有效的避免了因为器官外漏所导致的感染问题,因此最终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仅为11.67%,显著低于参照组的32%。本次治疗结果与祝建勇、董伟等人的类似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损伤控制手术在肝胆外科损伤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7-8]。

综上所述,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手术可以大幅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发生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证。同时接受损伤控制手术的康复周期相对较短,能够有效的改善预后,因此建议将这种手术方案广泛的应用于肝胆外科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1]张翀,樊小伟.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9-50.

[2]赵瑞银.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临床应用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1):55-57.

[3]王涛,王伟,王晓飞,等.56例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382.

[4]饶家敏,梁秀泉,孟清,等.肝胆外科损伤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4):61.

[5]杜宗志.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6):109.

[6]刘建,马宁,冯波.损伤控制性技术在肝胆外科损伤手术中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5,9(9):7-8.

[7]祝建勇,邱宝安,郭晓东,等.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3): 2454-2456.

[8]董伟.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6):5104-510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52

猜你喜欢
控制性肝胆外科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