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鞋子》中温情的奔跑

2017-06-29 21:59杨华丽
采写编 2017年2期
关键词:主题

杨华丽

内容提要:伊朗电影《小鞋子》讲述了兄妹二人“寻鞋”的过程,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用朴素的电影语言和流畅的叙事情节为观众谱写出了一段温情的奔跑故事,兄妹二人在寻找过程中的奔跑,并不单纯为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对方,本文主要从奔跑的理由、温情的奔跑、奔跑的主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鞋子》;奔跑;主题

基金项目:长治学院校级科研课题“葛水平小说影视改编现象研究”(编号:201503)阶段性研究成果 。

伊朗电影《小鞋子》拍摄于1997年,是第三代电影人马基德·马基迪的代表作,《小鞋子》这部影片主要讲述兄妹二人对小鞋子的追寻,电影以一种极其温柔的、关怀的目光注视着在窘迫环境中生存的儿童,两个小主人公为何要奔跑,以及在奔跑的过程中传递出浓浓的温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奔跑,我们在奔跑的过程中是否意识到正在发生的那些事情?

一、奔跑的理由

镜头一开始对准了一双正在修补的粉红色的鞋子,哥哥阿里正等着拿妹妹的鞋子,然而,在伊朗的街头,在喧嚣嘈杂的市场中,哥哥阿里在商店买土豆的时候,把刚补好的鞋子随手放在了货物间的夹缝中,巧合的是,一位正在收废品的老爷爷在得到店主同意后,误将那双鞋子扔在了垃圾车上,阿里到处在商店中找鞋子,如果没有鞋子,妹妹萨拉就无法上学,阿里回到家里又再次跑去找,但最终一无所获,这时,镜头对准两个孩子的作业本,他们用孩童般的对话游戏最终决定,妹妹明天上学的时候穿哥哥的球鞋,放学后立刻还给哥哥,就这样,兄妹二人瞒着父母开始共同穿一雙鞋子上学,这成为他们彼此的秘密,虽然两人都觉得很为难,但是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丢掉妹妹刚补好的鞋子是一件意外的事情,但却给阿里和萨拉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电影开始到影片结束都围绕着如何让妹妹有一双鞋子而展开,小鞋子成了兄妹二人全部生活的重心,也成了影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道具,电影用对比蒙太奇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萨拉内心强烈的愿望,萨拉站在学校院子中,认真审视着别的同学的鞋子,新的、旧的、美丽多彩的、破旧不堪的、彩色小皮鞋、黑白运动鞋……专注的眼神中突然看到了自己的鞋子,放学后,萨拉跟着那个小女孩,找到了对方的家,接下来镜头中就出现兄妹二人急迫地向小女孩家的方向走去,他们两个也许根本没有想好怎样才能要回那双鞋子,但是这正是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当他们两个看到亚宝的父亲是一位盲人时,两人低着头慢慢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回走,寻找鞋子的这一过程中,没有对话,没有背景音乐,只是通过三个儿童淳朴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温暖。

阿里丢掉妹妹的鞋子纯属意外,但是故事中亚宝的妈妈将已经破得不能再穿的那双鞋子换了个篮子,这却是有意而为之,这一对比使有怜悯之心的观众不禁觉得失落,更让观众为兄妹二人的遭遇而感到愤愤不平。当亚宝穿着漂亮的新鞋子出现在萨拉面前时,“你的旧鞋子呢?”萨拉问,“扔掉了”,“你怎么能扔掉呢?”萨拉皱着眉头大声质问对方,一句简单的对话,一个面部特写,将萨拉的委屈、愤怒、不解、嫉妒等全表现了出来,由于丢了鞋子,无意中发现亚宝原来穿的是自己的鞋子,而亚宝却将自己视为宝贝的鞋子扔掉了,萨拉在丢鞋——找鞋中又一次失望了,因此,还必须不停地和阿里在奔跑中换鞋。

二、温情的奔跑

奔跑是孩子的天性,奔跑也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奔跑是孩子们最天真烂漫的举动,然而,阿里和萨拉却是为彼此奔跑着,他们的奔跑不是游戏,是带有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奔跑[1],如果不奔跑,他们的世界将会坍塌,萨拉一直遵守着和哥哥的约定,下课后立刻狂奔到约好的地点会合,在长镜头的拍摄下,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狭长的街道上艰难地奔跑着,因为鞋子太大了,萨拉跑起来很吃力,但是,任何事情都不会像预期的那样顺利,老师下课晚、天气原因或各种意外等原因,都会延长兄妹两人换鞋的时间,最揪心的一个奔跑场景就是妹妹穿着这双运动鞋实在太大了,在慌忙奔跑的过程中,将鞋子掉在了水沟里,着急的萨拉一路跟着水流的方向往回追,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焦急,这种焦急不仅是怕鞋子被水流冲走,而且还怕哥哥阿里迟到,这种在大人看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对于小女孩萨拉来说太难了,她还太小,慌忙之中没有能力去借助外力完成这件事情,萨拉只能用“哭声”来表达一切,在别人的帮助下,终于拿回了掉在水沟里的旧球鞋,萨拉继续奔跑着,带着满腔的委屈,还必须坚持奔跑把鞋子给哥哥送过去。

相对于萨拉的奔跑,《小鞋子》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阿里的奔跑,因为自己的过失,将妹妹的鞋子丢掉了,作为哥哥,作为责任人,他默默地承担起了一切,将老师奖励的铅笔给了妹妹,由于不能及时换鞋,被教导主任严厉斥责,甚至面临开除,为了找迟到理由,阿里甚至编造了“善良的谎言”,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自始至终都未将“丢鞋子”这件事告诉老师,即使面临着开除,也未松口,在其他小伙伴积极参加马拉松预赛时,阿里默默看了一眼自己的球鞋,他放弃了,但是当他知道第三名的奖品里有一双球鞋的时候,倔强的阿里在办公室用眼泪打动了老师,老师破例给了他一次机会,老师在测试阿里奔跑速度的时候,脸上的那种喜悦证明阿里用实力已彻底说服了老师,阿里为了跑到第三名,实现将那双球鞋送给妹妹的承诺,在赛跑的过程中,他用尽全力奔跑着,即使有人把他碰倒,他爬起来继续奔跑着,最后我们只能听见阿里此起彼伏的喘息声,这段比赛漫长而又缓慢,阿里不断回想着和妹妹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没有别的念想了,他只知道向前冲,也只能向前冲,他闭上了眼睛冲向了终点,当他冲过终点,重重摔在地上后,爬起来的第一句话就问“我是第三名吗”?他的老师疑惑地回答“你是冠军呀”,累并内疚的阿里哭了,当他戴上了金牌,被众人相拥着照相时,阿里始终低着头,外界的欢呼与兴奋似乎与他无关,他的眼里只有那双在领奖桌上放着的运动鞋,他没能完成对妹妹的承诺,他自责、内疚,影片将失望留给了阿里,而把惊喜留给了观众。

阿里始终没能给妹妹赢回那双鞋子,而他自己的鞋子也烂了,身体和心灵的双层创伤使他无法面对妹妹,妹妹在池塘边洗衣服时看到哥哥回来了,喜悦的神情最终变成了失落,此时无声胜有声,当画外音响起的时候,妹妹走出了画面,两人尴尬的见面才算平息,阿里脱下鞋子,把满是水泡的双脚浸在池塘里,这时一群小鱼亲吻他的双脚,金鱼对阿里的安慰仿佛超越了苦难。传说中,水是万能的,水不仅可以安抚阿里受伤的脚,更能抚平他心中对妹妹的愧疚[2],兄妹二人对鞋子的追寻,不该是他们小小年纪应该承受的生活,故事结尾的时候,爸爸为他们买回了期盼已久的新鞋子。

阿里和萨拉的奔跑是为了完成彼此间的承诺,是为了对方而付出的努力,在每一次的奔跑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兄妹间浓浓的真情,我们被这有情有义的兄妹间的故事感动着。

三、奔跑的主题

电影《小鞋子》中讲述的是由鞋子而引发的关于奔跑的故事,不仅阿里、萨拉在奔跑,而且电影中的亚宝也在奔跑,奔跑着要将捡到的铅笔还给萨拉,《小鞋子》中的儿童都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当然不仅儿童在奔跑,成人也在奔跑。作为父亲,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他不仅要工作,还要利用闲暇时间去赚钱谋生,父亲奔跑着按门铃,询问是否需要花匠,父亲的吞吞吐吐和阿里流畅的表达形成鲜明的对比,阿里和父亲賺到钱后,两人骑在自行车上继续奔跑,但看到的是希望,两人畅想着给家里人买点东西,但阿里心里想的一直是妹妹的那双鞋。在不断奔跑的过程中,难免会摔跤,阿里赛跑的时候摔倒了,父亲的自行车没有刹车,撞到了树上,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他们奔跑,他们一直坚持着,在故事结束的时候,父亲推着自行车还在奔跑,但是,自行车后面有兄妹两人苦苦追寻着的鞋子。

《小鞋子》让我们看到了在困苦中生活的孩子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为亲人、为梦想不断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人可以生活在贫困、窘迫的环境中,但绝不能向环境投降,人可以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通过自身不断地奔跑,不断地奋斗,不断地努力来保持人最崇高的品行,去追求生活中的梦想和希望。

电影《阿甘正传》《罗拉快跑》《永无止境》《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电影都有关于奔跑的场景[3],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也在中国保持着高人气,“奔跑”的情节不断出现在影视剧中,是一种精神的传达,更是编导的一种人文关怀,导演拍摄《小鞋子》时,没有表现出对兄妹二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尊重,始终用温情的目光和镜头注视着人物,用俯视的角度关注,用平视的角度倾听。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停地奔跑着,至于奔跑的理由,奔跑的过程我们都似乎无暇顾及,有时甚至忘记奔跑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在随波逐流中慢慢消耗生命,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和阿里、萨拉一样,只要保持最初的理想信念,不论奔跑的过程如何艰难、曲折,都应该保持一份儿童纯洁美好的笑容迎接不可预知的未来。《小鞋子》中温情的奔跑是为了别人的幸福而奔跑,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不停奔跑的时候,更应该多关注身边的人或事,奔跑应该是一种爱的体现,为爱奔跑,温情地奔跑。

参考文献:

[1][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52.

[2]陈旭光.电影文化之维[M].上海:三联书店,2000:78.

[3]宋家玲、李小丽.影视美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36.

(作者单位:山西长治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主题
主位理论与篇章理解
服务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让主题与环境结合,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新诗发生“差异说”:现代汉诗的一个身份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