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效华
河南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阳 455000
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危险因素
李效华
河南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阳 45500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3—2016-03收治的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其病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159)和2型糖尿病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109),对比2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尿白蛋白和肌酐比值等指标均高于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2组患者2 h胰岛素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在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以患者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多元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短、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病程长短、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糖化血红蛋白,应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是指由于长期处于慢性高血糖状态使患者出现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并最终影响神经系统,可累及患者全身各个部位[1]。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对患者的身心危害较大[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进展缓慢,不易逆转,是非创伤性截肢的常见病因,及早发现、有效治疗是避免患者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的关键[3]。本文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03—2016-03收治的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148例,女120例,年龄20~85岁,平均59.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排除标准:由遗传因素、药物因素、乙醇因素或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病变;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明显心血管疾病;脉管炎、颈腰椎病变;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2 方法
1.2.1 采集病史: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糖尿病病程等。
1.2.2 体格检查:进行血压、血脂、身高、体质量等进行详细检查。
1.2.3 血液标本检测:运用氧化酶测定方法测定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并运用亲和层析法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采用HITACHI7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罗氏E601 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操作人员均为检验科专业人员,确保血液样本检验准确率。
1.2.4 尿液标本检测:所有患者均采集晨起尿液5 mL,除血尿、脓尿外,全部送检。稀释尿原后检测尿肌酐,并计算尿白蛋白和尿肌酐比值。运用 OLYMPUS AU400 生化分析仪检测。
1.2.5 电生理检查:使用设备为:Key-point4.net 肌电/诱发电位仪。患者取仰卧位,确保检测室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检查双下肢神经电生理情况,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
2.1 2组各项指标对比 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尿白蛋白和肌酐比值等指标均高于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 h胰岛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s)
2.2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以患者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多元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短、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病率较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认为可能与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氧化应激损伤和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因素有关[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进展缓慢,一旦患病难以逆转,且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较多,研究结论不一[6]。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长短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随着患者糖尿病病程的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随之升高,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密度有关[7]。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与非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且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可有效反映患者检查前1周左右的血糖水平,可真实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是导致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直接原因[8]。因此,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预防、阻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9]。
血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脂肪社区葡萄糖增多、甘油三酯数量减少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水平与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无明显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明显高于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一旦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异常,表明患者有可能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积极预防。
综上所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阻止疾病进展、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1] 李晓玲,邱有波,杨拯.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Meta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22-125.
[2] 张广德,邹本良,刘蕊,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8):17-18;21.
[3] 李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0.
[4] 玄璿.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0.
[5] 魏晓波.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0):25-26.
[6] 田丽,杨柳,裴继艳.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1):58-61.
[7] 朱丹,刘勇,周兴健,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5-17.
[8] 黄晓敏,李枢,刘伟芳.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分析[J].新医学,2014,45(8):515-518.
[9] 胡丽.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D].广州:广东药学院,2012.
(收稿2016-10-25)
R587.2
B
1673-5110(2017)05-00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