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制管理与社区治理能力提升

2017-06-29 04:28刘良军张四海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居民文明道德

■刘良军 张四海/文

积分制管理与社区治理能力提升

■刘良军 张四海/文

积分制管理是在传统人本管理与激励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人的奉献程度、成绩大小予以细化量化,通过充分的定量汇总而至最终的定性分析,以此判别当事人的能力与贡献、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就一些领域推行积分制管理实践来看,其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具有普遍适用意义,是对既有管理理论与模式的又一次创新和创造。尤其通过对积分制管理模式的深入研究与实证分析,我们认为在推进社区治理能力提升、持续构建社区文明中,适时导入积分制管理不失为应时之举、有效之策,能够营造社区居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的浓厚人文氛围,让创建文明社区、注重家庭道德建设、争做文明市民,成为广大社区成员的自发、自觉和自愿,进而实现建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终极目标。

一、积分制管理缘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创造

(一)积分制管理内涵简述

概而言之,所谓积分制管理,是指把积分制度用于对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管理,以某一特定时期积分量的多少来衡量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程度、以及对于企业发展所作贡献大小的企业管理制度。积分制管理模式下,企业视员工一定时期内的积分多少为反映和考核员工综合表现的指标,与企业内各种事关员工的物质待遇、工作福利等切身利益相挂钩,通过向高分人群倾斜,以此激励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爱岗意识、敬业精神、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效能、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具体说来,积分制管理模式的运行原理为:用积分(奖分或扣分)对人的能力和综合表现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并在软件记录的基础上永久性使用。

基于上述积分制管理的内涵,不难发现积分的多少、以及矢志不移地追求积分,对于企业员工日常行为的重要性。至少,其会直接引导员工感性地思维、理性地追求。即做错了事,要减分;做对了事,会加分;不做事,既不加分也不减分。然而积分并非简单的分值加减与符号记录,其背后实实在在地对应着除基本工资之外的奖金、或公司赋予的额外福利。因此无须公司特别地施加压力,员工个人即会将追求积分作为自己在公司的唯一行为目标,为了积分而“不待扬鞭自奋蹄”,时时谋求做事、事事力争出彩。

(二)积分制管理的积极效用

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表现企业管理理论方面,便是近现代以来大致经历了经验型管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管理、非理性主义管理,再到企业文化管理等多个发展阶段。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传统的理性管理模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将各要素加以简单化和抽象化之后,所概括出来的一整套明确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方法,属于精确性认识;而新型人本管理理念则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管理的灵活性、机动性与变通性。显然,孰优孰劣,不可一概而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目前国内开始出现融合传统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精华的积分制管理模式,并且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诚然如斯,就国内引进积分制管理模式的众多企业来看,因为有积分作为行为价值取向,绝大多数员工都较以往显著地有了工作积极性、责任感与主观能动性。事实上,随着积分制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与各方面,员工不仅会告别过去“要我干”的被动工作状态,转而呈现出“我要干”的主动工作激情,更会与日俱增地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地视企业为家,将个人前途与企业兴衰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做到与企业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齐荣辱。

换言之,积分制管理模式下,传统企业管理理论与体制机制将发生颠覆性变革,企业老板不再是基于科层制管理理论指导的所谓高高在上的“君主”,员工也不再是始终处于遭管控地位的“芸芸众生”。由此,彼时的“企业管理”似乎更应该准确地表述为“企业治理”,企业老板与员工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相互制约、彼此给力、相得益彰。甚至某些场合,企业老板完全可以潇洒地甘当“甩手掌柜”,任由员工主人翁意识主导下的自发自觉自愿决策与行为,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明显地,积分制管理模式使员工真正时时、处处、事事成为企业的主人,通过个人智慧、能力与潜力的发挥,共致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并逐步成为新常态。

二、积分制管理是新时期构建文明社区的有力推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如何立足城乡社区实情,建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今天看来,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便是立足基层基础,由构建文明社区入手,通过社区这个特殊的场域“育人、化人、感召人”,达至社区治理人人共商、共建、共享,进而实现社区“无为而治”。事实也是如此,近些年来的文明社区创建过程中,基本上都达到了伴随社区日渐文明和谐,市民文明素质与道德涵养显著提升的效果。反过来,市民文明意识的与时俱进又促进了社区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为社会主义新风尚,成为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人与人诚信明礼、互惠互助,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动力。

然而“十个手指头有长短”,仅凭运动式的宣传、发动、鼓励与倡导,构建文明社区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方此时,发挥制度的威力,借助制度固有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以制度规范、激发社区内每个市民崇德向善的活力、潜力与创造力,才可能使文明社区的创建落细落小,既实现常态化,又着眼长效机制。而引入积分制管理模式,无疑能够对接“人之初,性本善”的本真,并自发形成社区民众“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浓厚人文氛围,从而让创建文明社区、争做文明市民成为社区居民的自发、自觉和自愿。

(一)积分制管理让社区居民“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他人”

与一般管理理念与模式不同,积分制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与亮点,是作为当事人,在矢志不移追求高额积分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方便了他人、造福了所在集体或群体。

从积分制管理对于积分的增减基准考察,可以说其简单到人人皆可为、事事能遵循,即“应知应会”“公序良俗”。所谓“应知应会”,是指一个人身处一个集体或群体,他(她)应该明晓的基本道理与基本常识,如不随地吐痰、不污言秽语等,可以说只要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着初级思考判断的辨析能力,其就能做到积分不止步、加分不断档;所谓“公序良俗”,则是指公认的社会秩序与优良习俗。很显然,这也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如何正确看待人与自然,如何妥善处理自己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如何科学管控自己心理情绪与言行举止的基本法则。

无疑,遵从“应知应会”与“公序良俗”的行为思维与行为方式,社区内每个居民就能时时事事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使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规范于法律道德的框架之内,成为不折不扣的守法市民、文明市民。而单个居民在每一言行举止上固然获得了积分,属于主观故意,客观上却引发了积极的外溢效应,使集体或群体内的他人受益匪浅。还是以不随地吐痰、不污言秽语为例,当事人积分增加是硬道理,由于保持了良好清洁的卫生环境,倡导了文明用语的新气象,使得周围人不但能够共享,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在地为他人培育珍视环境、注重文明用语的行为取向,树立了榜样,明确了示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众多的社区居民主观上为自己积分,客观上润泽、方便了他人,则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社区,也就水到渠成、不请自来。

(二)积分制管理让社区内“善行义举可考核,奖勤罚懒有依据”

毋庸置疑,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当下,随着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表现在社区内,就是一切活动都要尽可能做到于法有据,使社区内任何居民没有特权,也不能例外。尤其应该看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既有的各项权力陆续下放基层,使得社区治理越来越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大到如社保、医保、经适房廉租房分配等政策,小到如结婚生育、文明家庭与文明市民的评选等活动,社区治理务必政出有据,公平正义,使居民心甘情愿无怨气、再接再厉有志气。

而通过施行积分制管理,一切以积分多少论英雄,积分面前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就能有效应对诸多难题,适时化解相关矛盾,协调处理一触即发的纠纷。如年终考核,居民一年内的积分公之于众,可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廉租房分配,将涉及到的居民积分汇总,谁有资格先人一步,无须赘言。同时由于积分不清零、可持续、永保存的特点,单个居民即使某一年度内积分不如己意,只要此后奋起直追,一样可以弯道超车、“后发制人”。由此便让积分制于社区内形成人人争先恐后的进取精神、发愤图强的奋进热潮、你追我赶的精进势头,共同致力于社区和谐向上、繁荣发展、日新月异。

(三)积分制管理让社区内“人人情牵社区文明,众人共筑社区文明”

一方面,积分制使人人甘当社区主人,做到今天我为社区添光彩,明天社区因我而荣耀。积分制面向社区全体民众,尤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讲求积分的随时随地随事,能够让积分覆盖社区内民众生活的全过程、各方面与诸环节。诚然,见义勇为、舍生忘死之类在重大危急关头的义举、壮举,能顺理成章地产生高分,但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之类小事、细节,经由日积月累,也能量变到质变,同样产生让人心生艳羡的高分。由此,积分制下一个人无论禀赋怎样、能力如何,只要有奉献意识、进取精神与崇德向善之心灵,就能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个变化,使积分真实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与道德素养、作风修为与能力提升。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在日复一日的自我反省、身体力行中,一个人就能积小胜为大胜,从无知到有知,从平凡渐趋伟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处这样一个社区内,即便刚开始对积分抱有抵触情绪的居民,也会在亲眼见证积分制的神奇过程中叹为观止、返璞归真,自觉向模范看齐,迅速朝先进靠拢。

另一方面,积分制让社区无闲人,尤其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能够从日常繁琐庞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智慧和力量办大事、解难事、干实事。文明社区人人共享,也离不开大家的共商共建。施行积分制其实并不止于社区民众,社区管理者也应该以上率下、以身作则,通过积分制自我评判工作,检验自身社区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责任感与奉献度。某种程度上,构建文明社区是全体社区居民的事,更是摆在社区管理者面前的头等大事。“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通过自我开刀,于自身实行积分制管理,就能促使其勇于作为,自觉自愿以社区为家,与社区群众一块干、一起苦,同呼吸、共命运。实际上,积分制全面铺展开来,在居民勇做主人、情系社区,实现社区真正自治之后,也有益于社区干部腾出更多时间与精力,专注于社区大事、难事与长远事,从整体上为社区居民思发展、谋福祉。显然从这个角度言,积分制管理模式既激发了社区居民立足社区创造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又调动了社区干部与群众携手共进、同频共振的主动性与创造热情,实现人人致力社区文明,众人共筑社区文明。

三、积分制管理有利于推动社区居民家庭道德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国家的最小单元,家庭道德建设承上启下,既有利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培育和弘扬,又对个人优良品德的涵养水到渠成,由此成为近年来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家庭道德建设引入积分制管理,是典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创新思维,是“博采众长,唯我所用”的创新之举。

所谓家庭道德施行积分制管理,是将社区内所属家庭成员的业绩、成就分数化,经由一定期限内的日积月累,最终以分值高低评判一个人在其中的贡献大小,或作为有效激励的重要依据。显然引入积分制管理模式,就是希望家庭道德建设的进展、进步能随时随地随事得到量化,既便于决策者及时掌握、了解社区内各个家庭道德建设的状况,又有利于分值相对落后的当事家庭有的放矢、迎头赶上,还便于相关单位组织年末总结表彰时,所有家庭对考核结果心悦诚服无异议,对表彰对象见贤思齐心向往。无疑从这方面言,家庭道德建设援用积分制管理,表明管理者的管理思维已经从定性思维开始向精准、精确、精细化的定量方向转变,从过往相对较浓、较随意的主观臆断性,闭门造车、似是而非的评估性,开始向公开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制度化的轨道靠拢,力求实现道德建设体系与建设能力现代化。

首先,家庭道德建设施行积分制管理,能够极大地激发个人之于所属家庭的自觉自省自警自励,从而增强家庭观念,葆有家庭意识,提升家庭责任感。站在家庭角度论,无论什么人,其总是来自于具体的家庭,一开始的人生愿望大抵离不开“修身”和“齐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由此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社会结构发生多大变迁,总会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通过积分制管理,将一个人日常生活工作的言行举止分数化,即能分门别类地反映出当事人德能勤绩廉的建设进度、提升程度,能让当事人明晓自己的优势和短板,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着力的方向和努力的方面。由此积分制管理表面看来似乎属于他律,却一旦遵从落实起来,便不折不扣成为当事人发自肺腑的自律,要求当事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人格完善、道德完美,对得起家庭、家族,不负家人、亲人。

其次,家庭道德建设施行积分制管理,有利于激发家庭、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实现家人和睦、家庭和谐、家族和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考察一些地方的具体操作实践,一个家庭的道德建设积分,除了由社区等基层党委、政府主导积分标准的制定、最终积分的归纳汇总之外,还广泛吸收有社会组织、社区网格管理员、周围邻居等非政府组织和人员参与其中。由此积分给定的多方力量融合与博弈,倒逼当事家庭成员事无巨细,时时处处以家庭声誉、家族荣誉为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譬如推行积分制管理以来,过去一些家庭出现的虐待未成年子女、肆意殴打妇女、不赡养老人等恶劣行为与现象基本上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恩爱、长幼有序。尤其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加大了积分的权重之后,一些家庭成员原本存在的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等不良生存方式与生活习惯得到大大改观,进而为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戮力同心、齐心协力,不仅自家勤劳致富,还连带着让整个家族也与时俱进提升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最后,家庭道德建设施行积分制管理,实在是以点带面、聚沙成塔,点石成金、妙笔生花,能够在家庭和家庭之间共享道德建设的红利基础上,实现整个社会风气的改良与刷新,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培育、职业道德的提升。毋庸置疑,家庭道德建设着眼于单个家庭发力,却又在积分的价值取向上秉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原则,以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共同体理念,通过拓展积分视野,扩大积分范围,延展积分内涵,激励、引导家庭成员既“我爱我家”,又“我爱大家”。比如家庭成员今天帮助街坊邻里办了一件好事、在公共场合做了一回善事等,一旦反映上去,经查证核实,就能在家庭道德建设积分簿里浓墨重彩地添上一笔。而一旦家庭成员将家庭生活中的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等良好品德与习惯内化为做人之本、行为自觉,成为一种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转换到职场之中,无疑就是崇高职业道德的生动体现。

四、结束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社区治理施行积分制管理一经实践,即大有裨益,赢得各方喝彩,但如果就此止步,认为其已经臻于完美,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至少目前来看,其还存在如下不足与有待改进的地方或环节:

一是如何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在充分协商、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尽可能凝聚共识、收获民心,使社区内越来越多的家庭、个人参与其中,愿意以积分制管理提升社区治理质量和水平。毕竟独行快、众行远,社区治理不能成为社区少数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只有众多的家庭单位、社区居民加入进来形成“同心圆”,才能互联互通、携手并进,呈现社区治理齐动员、广覆盖、众趋之的热潮。

二是如何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个人追求积分的功利取向之间求得平衡,既实现居民个人追求积分的兴高采烈、心无旁骛,又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在基层社会得到切实贯彻和落实。应该看到,积分制管理只是社区治理的手段方式之一,其不会、也不可能取代应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反,越是在社区成员言行举止以积分为考量标准的过程中,越应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积分的获得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序良俗,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有违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初衷。

三是如何构建积分制管理的长效机制,既注重即期社区居民积分的获得,又着眼将来,将家庭成员的积分总和运用于如评选“学习型家庭”、“最美家庭”、“幸福家庭”、困难家庭优先帮扶等事关家庭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实践表明,只有追求积分在路上,分值持续积累、永远不清零,并渐次向类似期权性质的权证方面递进演变、成熟定型,积分的含金量才能为广大社区家庭、居民个人所珍视,积分制管理才能于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方面真正发挥基础性支撑和促进作用。

由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只有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紧跟基层社会治理进程和社会舆论发展形势,密切关注各地社区治理进展实情,认真研究积分制管理中出现的不适、矛盾和问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不断改进与完善运作模式、体制机制,才能让社区治理插上腾飞的翅膀,最终抵达现代化的彼岸。

(作者单位:中共荆门市委党校,荆门市积分制管理研究所)

猜你喜欢
居民文明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对不文明说“不”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