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愉妹
种植是一种实践活动,孩子们在其中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关系,学习一些简单的技能,切身体验种植、管理的过程,从而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幼儿园和老师们对于种植园地的开发与组织也越来越重视,抓住种植活动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引导幼儿在生活学习,观察中感受,提升有益的生活经验,充分显现了其特有的优势——不同于课堂集体教学的优势。鉴于种植园地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独特的教育价值,笔者结合本园实际,调查现状,提出实施策略。
一、了解存在问题,分析原因
(一)準备不充分,缺乏坚持性
学期一开始,在园部的要求下,老师会组织和孩子一起去种植一些常见的蔬菜之类,准备比较简单,想到什么就种什么,或者什么好种就种上,再或者收到某一种种子或是小苗,便去种上,随意性比较大。对于植物是否适合季节性、植物的特点、如何管理等考虑得比较少,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刚开始的兴致勃勃到后来的疏于管理,植物由于种种原因枯萎甚至死掉,这一活动便不了了之,种植园地成为一个野草从生的角落。
(二)观察流于形式,缺乏指导性
有的老师会有目的的根据季节性选择植物,并通过收集或购买的方法准备材料,然后请几个孩子去播种,散步路过时引导幼儿看看,或者偶尔去拔拔草、浇浇水、看看种子有没有成熟,觉得这便是种植园地的价值所在,其实这只是浮于表面的种植实践活动,并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小主人意识。其实,这便是老师课程意识不足,没有及时从孩子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如种植园地的植物种下去之后,孩子们会观察,但是怎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有了问题应该怎么办?……老师和孩子都缺乏深一层次的考虑,让种植体验过于简单,感受不到整个过程的艰辛。
(三)幼儿参与不足,缺乏延续性
一块小小的种植园地,到底可以让多少幼儿实际参与操作?幼儿在种植园地可以做些什么?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几个孩子在拔草、浇水,那其他的孩子干什么,观察吗?幼儿对于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但也需要刺激来引导。植物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观察的过程中,变化很慢,这就让幼儿逐渐失去了参与的兴趣。其实从一开始,选择植物时幼儿就可以参与调查,现在这个季节,哪种植物便于成活?如何管理?种子哪里来?需要什么工具?如何播种? ……一个一个问题的抛出,并加以解决,让整个种植活动不断地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中延续下去。
二、组织种植实践,提出策略
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在带领幼儿进行种植活动的时候,就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出问题,让种植的过程成为幼儿亲身体验劳动、由浅入深地认识事物、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实践过程。
(一)熟悉场地安排,感受种植平台
现在的孩子,即便是生长在农村,却也很少到田间去看过农作种的收种,更别说参加农事活动,许多农作物、水果、蔬菜长在哪里,无从知晓。为了让孩子们对种植、管理、收获有一个完整、全面的了解,我们一切从头开始。
首先,便对幼儿园的种植场所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场所的设置由园部来整体规划,那老师则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熟悉各场地的布置。如我园除了完整的蔬菜种植地以外,还有果树、花草等植物分散地各个角落,老师利用散步等时间,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这里一棵高高的是柿子树”“这儿一片五颜六色的花是波斯菊”“这一大块种的青菜”等等,让孩子对幼儿园种植的整体情况有一个了解,同时经常光顾工具房、井边拎拎水,这些看似无意识的举动,为顺利开展种植活动打下基础。这样,种植实践的平台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精细活动组织,参与体现自主
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一个需要耐心照料与等待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只有将种植活动融入幼儿的生活,才能充分体现其教育价值。
1.共同讨论
种植活动开始啦,首先要做的,便是和孩子一起讨论,想种些什么?在当前这个季节,哪些蔬菜是可以种的,种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类似这些问题,我们请孩子回家调查,再来相互交流,共同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孩子们通过询问家中的老人,或者查阅一些资料,会知道,阳春三月,正是黄瓜、茄子、玉米、西红柿、长豆等蔬菜下种的好时节,而白菜、萝卜、菠菜等则适合在秋季播种,每种蔬菜都有一定的播种时间,种得早了,可能出不了芽,种得晚了,又没有时间长大,把握适宜的种植时间非常重要。同时哪些是需要搭棚的,哪些是撒种的,哪些是点种的等等,这些种植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老师们不知道的问题,通过家长资源的配合,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这样的种植活动,孩子们在体验中获得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知经验,这些知识经验也正是在课堂中无法习得的。
2.共同准备
种植需要的材料,包括秧苗、工具、肥料,这些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来源,共同设法解决。例如浇水的工具,除水壶、小桶外,还可以收集一些大大小小的废旧塑料瓶,在瓶底戳几个小洞,做成几个简单又实用的浇水小工具,通过工具的准备,进一步熟悉种植的过程,养成乐于动脑的好习惯。孩子们在共同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预知和期盼,当种植真正开始,幼儿会表现得非常感兴趣和投入。
3.共同管理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既有着漫长的等待,也有着突如其来的困难,长草好处理,长虫了怎么办?叶子枯黄怎么办?怎么搭棚?这个时候,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在孩子们的身上得到了完善的利用。有的从家中收集杀虫的药水,去请能干的保安叔叔帮助;有的请来家中的爷爷,带来小竹子为植物搭好棚架;……加强管理,积极解决植物生长需求,在实践中建构孩子对种植活动的体验,是丰富孩子积累探索经验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参与管理的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构建相关植物生长的经验。
与此同时,在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自我记录。《指南》中明确指出:在种植活动中应帮助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绘画、照相等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植物生长的细微特征和变化,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三) 重视收获体验,快乐持续深入
收获是种植活动中最有成功感兴的环节,看到亲手种下的植物成熟了,该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其中采摘的过程更有思维碰撞的过程,其中语言交往、合作、创造等能力都能进一步提高。
如在秋季“摘石榴”的活动中,面对高高的石榴树上那一个个红红的果子,孩子们一筹莫展,孩子们想出了跳一跳、摇一摇、抱一抱等方法,甚至想出了用旁边的体育锻炼器材来帮忙还是离果子很远,最后兴冲冲的一起搬来了桌子和椅子,孩子们小心的扶好椅子,去够那个大石榴,但还是差了一节。“老师,你上去试一试,你高”当我踏上椅子的时候,孩子们紧紧的抓住椅子,嘴里说着小心,小眼睛齐刷刷的看着老师的动作,终于,在万众瞩目中,那个大石榴摘下来了。在这个摘石榴的过程中,给了孩子探索摘石榴的机会,给了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的条件,于是在活动中,孩子们碰撞出了更多的思想火花,对于孩子们的想法,我都以鼓励的方式去让他们去尝试去实验,在尝试和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摘石榴的途径是多样的和可行的,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去验证,他们才会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就是也是《指南》中所倡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理念的体现。
收获的过程是快乐而又满足的,品尝的过程更是充满着成功满,孩子们说说吃的方法,亲手制作收获的果实,和老师、同伴分享,真的是乐在其中。
种植园地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小苗苗,种下的更是孩子们对于植物生长规律的深厚兴趣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里,老师们和孩子一起劳动、交流、分享,亲历种植,体验劳动的快乐,从而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种植园地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相信多年以后,孩子们依然会记得,曾经在幼儿园种园的收获。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立项课题《种植课程中幼儿自发性活动的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