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妮,卓翠丽,万兆新,苏同生
1.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2.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
热敏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
张香妮1,卓翠丽2,万兆新1,苏同生1△
1.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2.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
目的:观察热敏灸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的试验组和传统灸法的对照组,选择内、外膝眼、足三里为治疗穴位,两组治疗均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VAS评分、WOMAC指数,评价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4周相同时间点两组的VAS评分、WOMAC指数均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90.0 %,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结论:热敏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多见,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年龄、性别、职业、肥胖、遗传等因素相关。女性多于男性,该病6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50%,7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可达85%,是影响中老年人活动、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国内外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艾灸疗法以其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毒副作用少、使用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常用的方法为直接灸、间接灸、悬灸等,或者在灸法的基础上加载中药、电针、穴位注射等[2]。热敏灸疗法具有激发经气、加强感传的特点,我科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膝骨关节炎患者,共60例。所有病例均来自于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患者。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女性17例,男性13例;平均年龄(55.17±1.9)岁;病程(8.34±2.1)年。对照组女性19例,男性11例;平均年龄(57.65±2.4)岁;病程(7.13±2.7)年。两组患者从性别构成、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膝骨关节炎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1]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3]关于风寒湿痹证的证候标准。所有纳入患者除符合前述诊断标准,并符合风寒湿痹证的证候标准;浮髌试验阴性;临床症状评分积分值≥5;年龄在40-80岁;膝关节内、外膝眼穴区、足三里至少一个穴区出现穴位热敏;患者神志正常,行为配合,言语清晰,能正确表达灸感;进入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艾灸方法。取穴: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距离患者膝关节对应穴位的2~3 cm处实施悬灸法,应注意三个穴位同时施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为宜,如局部有灼痛感,则适当调整艾条离穴位的距离,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掸灰,防止烫伤。每次治疗时间40 min,每周3次,共治疗4周。
试验组:采用热敏灸方法。取穴: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区热敏化区域。操作时应保证探查室内安静,室温控制在24~28℃之间。第一步先进行热敏化腧穴的探查: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膝关节;用热敏灸艾条(特质精艾绒艾条)点燃后手持调控,在距离患者膝关节内、外膝眼、足三里穴区距离皮肤表面3 cm左右,实施灸法,当感受到艾热发生从施灸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的透热感,或以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扩热感,或者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或者病所传达的传热感等感传时,说明为敏化穴位,继续给予温和灸,以热敏灸灸感消失作为每次施灸时间结束的判定标准,一般在40~60 min之间,平均45 min左右。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适时掸灰,避免发生烫伤。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
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关于膝骨性关节的疗效判定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评定疼痛程度,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指数)[5]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进行评定。
1 疗效评价 比较治疗前后疗效:治疗4周后,试验组30例中临床控制15例(50%),显效5例(16.7 %),有效7例(23.3 %),无效3例(10.0 %)。对照组30例中临床控制11例(36.7 %),显效7例(23.3 %),有效5例(16.7 %),无效7例(23.3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周、4周评价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2周、4周相同时间点比较试验组及治疗组VAS评分,试验组评分与对照组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WOMAC指数比较 治疗前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周、4周评价两组的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的比较试验组及治疗组治疗2周、4周相同时间点WOMAC评分,发现试验组及对照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VAS评分及WOMAC指数比较
《素问·痹论》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代表了古人对于痹病的外因之认识。膝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骨痹”范畴。已有的证型调查表明,寒湿是膝骨关节炎的基本辨证要素,寒湿阻滞证是膝骨关节炎的基本证型[6]。艾灸疗法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除湿止痛之效,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研究已经证实艾灸能从多个途径保护关节软骨、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2]。本研究选用内外膝眼、足三里为主穴。内外膝眼从解剖学来看,浅层分布有隐神经分支和股神经前皮支;深层分布有股神经关节支和膝关节动脉网,足三里浅层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分布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三穴主治均为膝肿痛,采用灸法能起到温通经络,达到“通则不痛”之效果。
此次试验采用的热敏灸疗法,即“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日新主任医师及其课题团队经过20余年的研究、探索、总结出来的热敏灸疗法。该疗法的核心在于人体疾病状态下,对相关腧穴予以艾灸刺激,即可产生透热、扩热、传热、施灸部位不热远处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热深部热、非热觉等6种特殊感觉,针对这些热敏化腧穴,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的治疗则称为热敏灸[7]。目前热敏灸疗法对于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已进行了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该疗法对于治疗该病有效,并且无不良反应[8]。与传统艾灸治疗的方法比较,该疗法更易激发感传,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更符合“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9]。而本次临床试验也证实了感传效果强的热敏灸试验组的疗效优于普通艾条灸组。
总而言之,本次试验不仅提示了热敏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普通艾条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及研究。从另一侧面上,也引起我们的思考,那就是是否无论采取哪种中医治疗方式,如针刺、灸法、电针等,只要能激发经气,达到“气至”的目的,都能起到更好的疗效?这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
[1] 邱贵兴.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 年版)[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2007,22(4): 281-285.
[2] 徐春巍,闵利时,黄晓刚.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4,(11):76-7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S].2010:129-130.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2.
[5] Bellamy N. Pain assessment in osteoarthritis: experience with the WOMAC osteoarthritis index[C]//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WB Saunders, 1989, 18(4): 14-17.
[6] 向珍蛹,茅建春,徐先国,等.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的流行病学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12):5-7.
[7]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8] 谢洪武,陈日新,徐放明,等.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 2012, 32(3): 229-232.
[9] 徐春娟,芦 琴,陈 荣,等.热敏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4):74-76.
(收稿:2017-03-1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554503)
骨关节炎/中医药疗法 热敏灸 风寒湿痹
R684.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6.053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