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教育

2017-06-27 10:33欧阳效群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中小学情感教育

欧阳效群

摘 要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让学生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本文首先对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断而确立了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认清了音乐欣赏中课的情感教育的教学要求,并对如何在欣赏课中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了阐述。从而使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去感受的喜、怒、衷、乐,实现对音乐美的受和鉴赏能力,达到对学生的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中小学 音乐欣赏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1-0146-03

随着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情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情感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音乐欣赏课是人类诉诸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感受音乐(如: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的眼睛来捕捉人类、大自然中的美的瞬间;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心中充满童真的音乐蓝图),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情感。从课外,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收集与课本欣赏课有关的各种资料(如音像、图片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有趣的音乐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从课内,音乐教师不要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政治理论课,应该让“情、乐”始终贯穿整个音乐课堂。

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的、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赶紧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引导如下:学生们用有彩色的画笔描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有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有跃跃欲试想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的……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的目光面对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一定的评价就可以了。从而引导出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2001年,教育部修订并颁发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大纲》确立了新世纪的教育观,它不再是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欣赏课的这一门并未得到重视,音乐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只是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技能,这样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情感教育的作用,这与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是相反的。

一、现状剖析

(一)没有很好地重视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纵观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种种弊端。据调查,很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扪心自问。学生喜欢音乐,这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及生理。但为什么他们一到课堂上对音乐的兴趣就全无,甚至更严重者变成了逆反及厌倦了呢?这种结果不得不让人担心。音乐课程的价值没了,情感教育无从谈起,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之一就是广大音乐工作者们没有很好地把握中小学音乐的基本理念,没有正视情感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二)确立情感教育的地位

我国新修订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大纲中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作了明确阐述:“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新颁布的《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的丰富的感受。”这些音乐教育的新理念经新世纪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血液,既符合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也适合我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改革初探

(一)从《大纲》出发,贯彻《大纲》精神,摆正情感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实践过程离开了情感,音乐的音响就成了枯树一枝。音乐教学过程离开了师生共同情感的积极参与,教学审美理念就会不存在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先有音乐之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打开学生心灵,让学生用心去触摸音乐、用情去体验音乐,最后实现以音乐之情感染人、塑造人。

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参与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主动积极地感受音乐美、感知音乐美、表现音乐美。正如《音乐课程标准》中描述的那样,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唯美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教学要求

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既要通过作品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现要素去感受音乐,又要借助分析音乐体裁与形式领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创意图,从而正确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那么,音乐欣赏课中对情感教育有哪些教学要求呢?小学阶段对音乐情绪与情感的基本要求是:1.體验、听、分辨不同的情绪音乐,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2.能够体验并能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中学阶段对音乐情绪与情感的基本要求是:1.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2.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就学生个体而言,其情感态度的形式是由情绪发展到情感,再由情感发展到情操过程。情绪与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遍地存在于感受与鉴赏音乐之中。

三、在音乐欣赏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

在音乐欣赏课中,如何牢牢抓住情感这一主线,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呢?第一,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兴趣是学生走进音乐殿堂的敲门砖,是学生学习音乐动力。音乐教育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爱好的会合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师生关系的协调性、教学方法的情趣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使学生被音乐唤起的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稳定的态度、兴趣、从而享受音乐。第二,抓住重点,使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倾听、倾听、再倾听。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第三,注重学生情感的外化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理解音乐情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根据音乐的意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充分利用丰富的音乐作品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教育。

【案例】

丰富多彩的进行曲

教学目的:

1.喜欢并了解进行曲的音乐体裁。

2.能够听辨音乐、弦乐和管风琴的音乐特点。

3.通过几首进行曲的不同音色、力度、速度和情感的对比欣赏,能够体会到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进行曲的不同风格,进一步感受不同风格的进行曲所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扩大欣赏视野,提高独立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进行曲的基本特征,感受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中外进行曲的艺术魅力。通过感性——理性——感性的再现过程,体验进行曲的行进步伐节奏。

教学方法:

1.用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

2.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不同情感的认知加以体验。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运用情感性教学模式的几个阶段:创设意境——参与活动——理性认识——迁移转化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创设意境,又称情感唤起阶段,让学生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能力,接受老师用艺术手段的情境刺激,从而引起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唤起音乐的情感。

【案例】民歌欣赏(一)

《太阳出来喜洋洋》

意境:创设大山里云雾蒙蒙的太阳刚刚升起的场面。老师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声部,然后一个一个声部先后进入,最后形成一个七部和声,这样既有听觉、动觉又有感觉、联想的立体空间,将学生引入大山之中。学生不仅获得生动的想象力,同时也受到山林气氛的感染,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对学习音乐的欲望。

参与活动:又称情感体验阶段。学生自发地、无意识地参加各种游戏,体验音乐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与内容。

【案例】(二)

《翻身道情》

学生听完全曲之后,老师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喜爱乐器到乐队中,边欣赏边演奏(徒手演奏),让一个同学指挥,音乐中出现哪件乐器,手持哪种乐器的同学就演奏。合奏时一部分同学或者全体同学演奏。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乐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又使学生初步了解乐器音乐的特点,以及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和组织形式。既能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音乐情感进一步的发展。

理性认识:又称情感深入阶段,通过前面两个层次的熏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对音乐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案例】(三)

《二泉映月》

初听阶段,老师采用电影《二泉映月》。听完之后,老师改用当年阿炳的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再听阶段,老师将当今国内外的指挥大师、交响乐团以及学生乐队在不同场所演奏的录音呈现给大家。学生们在体会阿炳在旧社会饱尝辛酸屈辱的一生和不屈的性格,同时,《二泉映月》作为民乐百花众中的奇葩不仅属于成年人的,也属于中小学生的,不仅属于中国的,也属于世界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见,音乐欣赏的情感教学不只是要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感受到美的愉悦,还要在艺术美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进行鉴别、评价、掌握美的本质。

迁移转化阶段:又称情感外化阶段。

【案例】(四)

《图画展览会》

在审美欣赏的最后阶段,老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三组同学根据音乐中所听到的,去结合自己的体验以经验,创作出三组造型各异的画面和浮雕。另外一组同学边听音乐边随着拍子节奏进入另一画面去欣赏三部作品。这样每个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得以实现,审美创造得以发挥,课堂气氛随之达到空前的高涨。

在欣赏过程中,老师一边让学生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的背景,从而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让学生知道每一首音乐作品的背后都会有一段动人的史故。而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让学生易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优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组织而成的。

一直以来,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掌握了解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并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艺术,使民族艺术的光辉永存。

总之,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教育的特点,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优势,给学生创造全面的情感体验,体会音乐的真谛,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音乐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聆听美妙音乐、感受音乐魅力的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情操和良好素质的人。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伴随着人们,有了音樂的生活会更美好。音乐教育生活化必须充满活力,以美育人;学生生活音乐化必须充满成功与欢愉。让美好的音乐课堂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成为学生一生最可怀念的金色时光!

参考文献:

[1]王次.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06).

[2]邹爱明,马东风等译.音乐词曲条目汇辑——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12).

[3]王英奎.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中小学情感教育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