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聚焦叙事谈《失乐园》中撒旦复杂形象的塑造

2017-06-27 08:23谢金
关键词:失乐园

谢金

摘 要:文学巨擘约翰·弥尔顿于1667年创作的史诗《失乐园》自出版便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作品中撒旦所表现出来的英雄式与阴暗形象的分析褒贬不一。本文运用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聚焦理论对《失乐园》中撒旦进行分析,探讨内聚焦叙事在撒旦复杂矛盾形象塑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失乐园》;撒旦;内聚焦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112-03

《失乐园》是英国文学巨擘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于1667年创作的史诗,它与《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失乐园》共分十二卷,长约一万行,主要讲述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如何被诱惑偷吃禁果、堕落,最后被赶出伊甸园的圣经故事。弥尔顿在这首诗歌中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但作品中的撒旦人物形象自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文学界关注,对其形象塑造的剖析意见不一,如以威廉·布莱克与威廉·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家提出了“唯撒旦”理论,高度赞扬了撒旦表现出的反叛精神、自由意志、雄辩能力等英雄式形象,而以艾略特、序弗·雷·利维斯为首的抨击派则认为他满肚子谎话、欺骗引诱夏娃偷吃禁果,为了个人私欲带领众天使反叛,是个满腹诡计的卑鄙小人。本文将运用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的内聚焦叙事理论对《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进行解读,指出内聚焦叙事在作品人物矛盾形象塑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叙事聚焦理论

叙事学是对叙事文本或叙事作品研究的理论,即对作品或文本意义构成单位进行切分的基础上,探讨叙事文本内在的构成机制,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内在的联系。自西方文学界用叙事理论对文本或作品进行解读以来,用什么角度观察故事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几十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争论,产生了基于同一个问题的各种不同的术语,如观察点(point of view),叙述焦点(focus of narration)等,他们都表达了叙述中“看”的意思,但却混淆了叙事作品中“说”与“看”,因为叙事作品中的“说”与“看”有时并不归于同一个媒介。1972年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在其编写的《叙事话语》中首次区分了文学作品中“叙述—说”与“聚焦—看”的不同,明确了其所指范围的不同后,经过多年系统研究,在其基础上将叙事聚焦划分为三类,即零聚焦视角,作品中的叙述者无所不知,他的视点可以超越时空、毫无限制的告诉读者任何信息,这是一种全知的视角,用公式“叙述者>作品人物”表示;第二类外聚焦视角,即叙述者所叙述的事情少于作品人物所知道的,他只是从外部将其看见的景观、行为活动、人物形象等如實的描述出来,这是一种客观视角,用“叙述者<作品人物>”表示;第三类内聚焦视角,即叙述者与作品人物知道的一样多,相当于“叙述者=作品人物”的主观叙事,是作品人物在讲述故事,是一种同视角。在叙事作品中,内聚焦叙事往往所占的篇幅较大,热奈特又根据聚焦人物的视角数量与变化程度,将内聚焦叙事划分具体为“固定式内聚焦叙事”、“不定式内聚焦叙事”与“多重式内聚焦叙事”。

在《失乐园》中,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植入了灵活、多样的叙事视角,将权威的零聚焦叙事、形象的内聚焦叙事与神秘的外聚焦叙事自然融合,使得整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同时为了更加深入的突出故事脉络与人物形象,约翰?弥尔顿又在作品中不断转换与变化内聚焦类型,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厘清情节发展,抓准矛盾冲突,又深入了人物内心世界,突出作品人物关系的冲突与人物形象的矛盾,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活,生动引人。

二、固定内聚焦与英雄式的撒旦

固定式内聚焦,就是“通过一个单个的聚焦者持续的观点表现出来”即通过作品中某一人物视角进行叙事,这种固定式内聚焦可以细微的描述出人物的思想及其变化,帮助读者深入把握作品人物。在《失乐园》中,弥尔顿通过巧妙设计与转化固定式内聚焦,大段式的聚焦了撒旦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以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ck)、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为代表的“撒旦派”所欣赏的撒旦式英雄形象:即具有顽强意志、反抗精神、雄辩能力等英雄气概。

在《失乐园》中的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九卷中,弥尔顿利用了“大篇幅、连续型固定内聚焦对撒旦进行叙事,通过“反抗失败后鼓励同伴复仇”、“万魔殿会议”、“引诱夏娃吃禁果”等事件,集中展现了撒旦的坚强意志与聪明才智。尤其是在第一卷中,面对损失惨重的败仗,作者聚焦撒旦视角,利用近三分之二的篇幅,让读者近距离了解撒旦的处境、他的抱负以及他的雄辩能力。在与天族的浴血奋战中,撒旦所率领的反叛天使溃败,从天国坠落了九天九夜跌进了无底的深渊,他和他的扈从躺在燃烧的湖上,经受着雷击和惊吓,身心疲惫,军心涣散。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撒旦第一个醒来,唤醒了身旁的同伙,用大段慷慨激昂的演讲,向他们讲述了目前的处境,分析了他们与天国众天使抗衡的优势与劣势,展望了反抗成功后的美好未来,成功的唤起了身边同伴们的激情,他们列队整兵,斗志昂扬。

这种大段连续固定式内聚焦的写作手法,在作品的开篇深入展现了撒旦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内心刻画出了一个具有勇往直前不服输精神的撒旦形象,拉近了读者与作品人物的距离。

“一次败仗,并非输光,

我们拥有不可征服的意志

深思熟虑的报复、永无止境的仇恨

和绝不屈服、不放弃的勇气

那么还有什么不可战胜呢?”

“不然,再整理一次队伍,

只要可以重新夺回天堂,不惜一切手段

因为,身在地狱的我们还有什么更大的损失吗?”

当读者被撒旦能言善辩的口才与永不言弃的精神感动着的同时,弥尔顿在作品的第五卷中运用了“转换式”固定内聚焦的写作手法,通过依次聚焦大天使拉斐尔和撒旦视角,向读者展现了撒旦的自由意志与革命精神,使得撒旦的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第五卷的开篇,作者首先采用大天使拉斐尔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向亚当和夏娃讲述了当年的天堂之战,因为《失乐园》是以倒叙的形式设计,开篇即是从撒旦和众天使堕落后讲起,一直到第五卷才用拉斐尔内聚焦向读者详细描述了当年发生天堂之战的原因与过程,连贯了作品的故事情节,扫清读者疑惑,同时又插入了撒旦声音,阐述其与正统派相悖的独有的观点,通过两种视角的转换与对比,使读者明白了以上帝为代表的正统派与以撒旦为代表的反叛派对自由意志的不同理解,正统派认为上帝虽然给予了人类或其座下天使们自由意志与幸福的生活,但前提是绝对的顺从。“你是幸福的,得归功于上帝,你要让这幸福继续下去,得归功于顺从......他对我们的要求是自觉自愿遵于上帝的行为”。而撒旦对自由意志的理解则是不受等级与身份束缚的绝对自由。“但是自由,同等的自由,因为自由与等级和身份并不冲突……我们的存在早已注定,命里将治人而不是治于人”。在本卷中,读者可以从撒旦的言谈中发现作者弥尔顿的声音,他通过撒旦的形象将其政治立场与革命抱负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英国革命对权威与专制的反抗。

同样在第九卷中,撒旦通过引诱夏娃吃禁果,向读者展示出了他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与善辩的口才。撒旦经过一番精心策划,飞绕过地球来到了伊甸园,为了不被上帝发现行踪,他钻入了熟睡的蛇的身体。他偷听亚当与夏娃的对话,认真分析,最后对独处的夏娃进行诱骗,他巧妙的靠近夏娃,期初凝视,骗取夏娃的好感与信任,继而开口说话,阿谀奉承,根据夏娃的性格特点,引诱夏娃吃知识树上的禁果,就能得到人的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这样才能配得上身边的亚当。最后夏娃在撒旦严谨而具有逻辑的演说中承诺“我一定要尝尝这颗果实,因为我钦佩你的巧舌如簧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失乐园》中对撒旦的大段式内聚焦描述较多,而读者正是通过阅读这些文本近距离的了解撒旦,知道了他的主张、抱负,感受到了他明知失败却又不甘放弃的无奈与凄凉。

三、不定式内聚焦与恶魔式的撒旦

不定式内聚焦即“叙述角度随聚焦人物变化而变化”,通过各个人物讲述所看到的相同或不同的事件,使读者可以多角度挖掘事件,更好的发现事情的原委。在《失乐园》中,作者弥尔顿运用固定式内聚焦为读者展现了撒旦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形象,同时他又通过不定式内聚焦叙事手法,对撒旦同伙、受害者夏娃、全知的上帝等聚焦,通过人物聚焦角度的变化,在作品的第一卷、第二卷、第四卷、第九卷又塑造出了本质为贪婪、狡猾、堕落的撒旦形象。

在史诗的开篇,弥尔顿通过撒旦的内聚焦视角向读者点明了他的邪恶本质即“行善施好,绝不是我的任务,任何时候,作恶才是我等唯一的快乐”,奠定了他邪恶的基础。紧接着,作者以外聚焦与零聚焦的叙事视角,描述了地狱的环境与撒旦的12名将,将撒旦所处的环境以及他追随者的邪恶嘴脸铺垫得细致入微,紧接着在作品第二卷万魔殿会议上,作者采用不定式内聚焦就“是否展开报仇行动”、“如何策划与执行”等问题展开描述,堕落天使们依次发言,随着聚焦视角的不断变化,同时对比不同人物提出的方案策略,读者可以发现撒旦打着自由的大旗率领同伙与上帝抗争,实则是在为自己的欲望开路,对無辜的人类进行报复的恶行,“让我们集中心思,把所有的注意力指向那里……引诱他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上帝将用后悔之手彻底毁掉他自己的成果……他心神不定的时候,我们得到大快大乐”

除了这种多人物叙述的手法外,在作品的第四卷与第九卷中,弥尔顿又运用了其独特的“观察-评论”式写作手法对撒旦的嫉妒与邪恶进行聚焦。这种叙事方式的特点是先通过不定式内聚焦进行叙事,在读者能充分听取作品人物各方面意见的时候,作者再插入客观的评价,即零聚焦叙事,帮助读者全面、充分的把握人物形象。在第四卷的开篇,作者利用82行的诗歌长度表现了撒旦内心的挣扎、矛盾与痛苦,将撒旦的处境,内心的不甘与无奈,心态的起伏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他曾提到他憎恨光明(这里暗指上帝),因为这让他想到了他的失败,他不明白上帝既然给予了他伟岸的身躯与不凡的能力,为什么却让不如他的上帝之子继位,还要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类打造出伊甸园这般的净土与乐园,他憎恨上帝所以发动了反叛,要独自称王;嫉妒人类所以要毁了他们的乐园,享受报复的快感。“你们现在品尝的欢乐越多,苦难就会越加深重”“再见吧,怜悯,对我而言所有的善德一去不返,我的善德就是你,罪恶”。为防止读者被撒旦伪善的外表欺骗,作者又插入了评论性语言,如“邪恶的私心杂念……在假冒神圣的外貌下玩弄谎言的鼻祖,祸心深藏不露。作者正是用这样的带有贬义色彩的话语澄清自己的立场,与撒旦保持了距离;同样的写作模式也运用到了第九卷撒旦引诱夏娃吃下禁果的情节中,通过撒旦与夏娃的大篇幅对话,虽然展示出了撒旦雄辩的口才与严谨的逻辑思维,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读者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夏娃的善良与无辜,撒旦的狡诈与怨恨,同时作者在整卷中又无时无刻的用“老谋深算”、“罪大恶极”、“诱惑者”、“狡猾”、“诡计多端”等词来形容撒旦,补充说明了他的恶魔本质。

弥尔顿杰出的诗艺与渊博的知识赋予撒旦复杂而极具迷惑性的品质,几百年来,对于撒旦是英雄还是恶魔的争辩从未停止,其实无论撒旦是英雄式的人物形象还是反派领袖,不管读者感动于他的革命精神、顽强的意志、雄辩的口才,又或者憎恨他的狡诈、贪婪与欺诈,其实都是取决于读者从谁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人物。弥尔顿每一次运用或者转换叙事内聚焦,作品的人物形象也随之改变,正是通过植入这样的叙事手法,《失乐园》中的人物才得以延展,形象更加的饱满、生动、鲜明,同样撒旦形象的复杂与迷惑性也更加突出、吸引读者。

参考文献:

〔1〕Milton, John. Paradise Lost and Selected Poetry and Prose[M]. Orlando: Harcourt School, 1951.

〔2〕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3〕胡亚敏.叙事学[M].安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弥尔顿,刘捷译.失乐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5〕申丹.叙事、文本与潜文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谭君强.叙事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失乐园
失乐园——当代城市文明的凝视与寓意
浅析撒旦在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形象
浅析弥尔顿的《失乐园》中上帝的权威意象
从厌女症视角分析弥尔顿对女性的态度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刘氏庄园 川西土皇帝的“失乐园”
“失乐园”刘丽杰 严程影像展
《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