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

2014-12-01 04:25谭力铭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失乐园恶魔英雄

谭力铭

内容摘要:在西方传统文化当中,撒旦是作为上帝的“敌对者”而出现的,是一切“罪”与“恶”的最高象征,也是《圣经》中的诱惑者和告发者。但是,在弥尔顿笔下,撒旦被赋予丰富的话语权,从而使一个单纯的“极恶”形象生动丰富起来。《失乐园》中的撒旦,既是悲情英雄,也是狡诈恶魔,作者用反讽的手法,表现出了一个具备双重性格的撒旦,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伴随着整部《失乐园》的发展,撒旦的形象从英雄走向恶魔,这是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形象的双重性,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审视。同时,撒旦无论是英雄,抑或是恶魔,都表现出雄辩的才能,对语言的运用,展现出英雄的不屈和恶魔的猥琐。发展带来了立体且全面的视角,双面的撒旦由此拥有了鲜活的形象和无穷的魅力,成为了评论的焦点。

关键词:《失乐园》 撒旦 英雄 恶魔

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的长篇史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 1667)深邃、高贵、整饬、优美,一直被誉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诗作”,是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在世界文学史上可与《神曲》、《浮士德》相媲美。对于其作品中的撒旦形象,国内学界一直以来也较为关注,且一般认同《失乐园》中的撒旦是作为一个悲情英雄形象出现;也有学者认为《失乐园》中的撒旦拥有双重性性格,一方面是一位悲情英雄,另一方面是丑恶恶魔;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弥尔顿笔下不同面的撒旦的描写,是为了用前文的崇高来衬托出后文中撒旦的猥琐,即揭露撒旦在其坚强高大的外衣下,隐藏的那一个虚伪、狡诈的恶魔形象,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批判,借此来彰显上帝的权威。本文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审视撒旦的形象是如何从悲情英雄堕落为猥琐恶魔,将撒旦形象融入到不同的时空环境当中去考虑、分析。

撒旦在西方传统文化中是地狱的君王和主宰,但他最初却是上帝座前的六翼天使,负责在人间放置诱惑,以检验地上的人对于上帝的信仰是否忠诚且坚定。直到后来他在野心的驱使下,率领天堂中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上帝,失败后被放逐地狱,堕落成为魔鬼,被看作与光明力量相对的邪恶、黑暗之源,并且逐渐演变成了“魔鬼”的代名词。在《圣经·旧约》当中,撒旦曾与上帝约赌,检验信徒约伯对神的信仰是否真的那么坚定且忠诚。质疑上帝,这是撒旦最终敢于起兵反叛上帝的原因之一。

同时,撒旦在《圣经》还有着“古蛇”的形象,“古蛇”的形象出现于“蛇引诱夏娃吃智慧树的果子”一段中,普遍的研究都认为,《旧约》这里出现的蛇的形象,也即寓意着堕落为魔鬼后的撒旦。撒旦从天使堕落为恶魔,具有不同的表现形象,《圣经·旧约》中的撒旦形象也由此化身在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如果说《圣经》中的撒旦形象还是典型化的,那么在《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撒旦形象具有的双面性具体体现在不同的时空上,这种发展,在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尤为突出,其表现即为全篇两条线索之一的“撒旦的堕落”,跟随着这条主线的发展,可以清晰的看出撒旦是如何从英雄的一面转向了恶魔的另一面。

一.悲情英雄:抗争的反叛者

有学者说,在弥尔顿的《失乐园》中,撒旦是唯一的主角。作为一个传统文化中的反面角色,撒旦在《失乐园》开篇时,就以一个革命失败后的悲情英雄式的角色上场,成为了一个正面人物。

撒旦对上帝的反叛,他带领了天使军中三分之一的天使向上帝开战,一方面,这其中固然有撒旦个人野心作祟;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撒旦对上帝的反叛,也即是其对君权专制统治的反叛,同时在基督教中,上帝不仅仅是“神”,也是“父”,撒旦的反叛也就带上了反抗封建父权的意味。弥尔顿或许并没有有意去表现撒旦的伟大,但结合弥尔顿早年的际遇,撒旦的身上,或多或少带上了资本主义革命精神,而撒旦失败后的愁绪,也可以看做是弥尔顿将自己对于资本主义革命失败后的颓唐、忧愁的感情融入到了撒旦这个形象当中去。也正如诗人布莱克在《天堂与地狱的结婚》中断言:“弥尔顿与魔鬼同党而不自知。”正是在这种无意识的情况下,撒旦诞生出他的第一个形象,一位在抗争专制统治中惨遭失败的悲情英雄。

《失乐园》开篇第一章,此时的撒旦正在地狱中安慰跟随他反叛上帝而一起被放逐地狱的手下,并不停地鼓舞着士气。高大,独立,崇尚自由,不甘屈服,撒旦在这里的形象是正义的,不得不说,英雄式的撒旦是对《圣经》中原有撒旦形象的一次颠覆。此时的撒旦还没有遗失掉他身上的骄傲与高贵,他以正义的语气驳斥着上帝的蛮横专制,以激昂的语调歌颂着自己和属下们的不屈抗争。撒旦依旧披拂着天使的荣光,但又更像是一位人类中的勇士,不盲从于天神的旨意,而是坚信于自己手中的力量,这即是最初的撒旦。

撒旦作为一个抗争暴君的斗士,一个追求自由的勇者,一个永不屈服的英雄出现于《失乐园》的开篇。弥尔顿对作为理想化人物的新教魔鬼进行了最后的润饰,而且弥尔顿的魔鬼还进一步获得了高贵精神、道德力量、独立性和高尚品质,而这些艺术形象的原型均不曾拥有这些品质。弥尔顿笔下的撒旦是一位不屈的革命者,他的身上,汇聚着反叛与独立的精神。弥尔顿的地狱,尽管也是沉闷阴郁、阴森恐怖,但这个地狱却是撒旦及其拥护者最后的庇护所,是一片自由之地,居于此的撒旦追求着独立与自由。

如果说热爱自由是此时撒旦为人所尊敬的理由的话,那么顽强不屈则让此时的撒旦更加的崇高。在所有反叛的失败者眼中,上帝拥有着他们永不可及的威力,他们引以为傲的力量只不过来源于上帝的一点恩赐,连撒旦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智力和力量在上帝的面前多么可笑。但是即便如此,在他的部下们灰心丧气,准备向上帝妥协时,他竭力的反对奴颜婢膝以求取上帝的原谅,哪怕敌人再强大,也动摇不了他追求自由的决心。永不屈服,哪怕是在地狱之中,也要永远的抗争下去。

常常有人拿《失乐园》中的撒旦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相比较,两者虽同为反叛者,同样反叛最高权威,同样最终遭受了严重的惩罚,但撒旦的反叛较之孙悟空更为深远,撒旦哪怕失败后也没有改变其追求自由、反抗权威的心灵,而孙悟空则在反叛失败后接受招安,将自己融入到权威的一方去,保护一个正统文化的代言人,直到最后自己也成为正统文化的上层维护者之一。从此看出,撒旦是一个真正的抗争者,一个真正的反叛者,他的不屈服、不放弃,使他悲情英雄的形象更加鲜活。

二、狡诈恶魔:堕落的阴谋家

作为一个英雄,作为一个领导者,撒旦在被放逐地狱之初,他还保持着自己天使的高贵,他还对重新攻入天堂怀抱希望,他的灵魂依旧璀璨和骄傲。但是伴随着反攻回天堂的希望破灭,以及在压迫下,过去的荣光不复存在,私欲和野心开始极度膨胀变形,他的内心在反复煎熬中堕落向了黑暗的深渊。反叛的撒旦,断绝了与上帝和解的一切可能,他唯一的目的即为推翻上帝的统治,但是上帝又是全知全能、不可战胜的,现实与梦想的矛盾,希望的不可实现,彻底地击溃了撒旦最后的理智和骄傲,为了胜利,他变成了一个阴谋家,为了颠覆上帝的统治而不择手段,他穿过地狱的大门,联合“混沌”和“夜”,重新回归于天国,变成蛇的模样,去引诱人的始祖背叛上帝,但当颠覆变成无法实现的白日梦后,撒旦丧失了最后的理智和原则,将自己存在的意义变为毁灭上帝一切的造物,破坏上帝所创造出的这个世界。撒旦成为了一个运用阴谋毁灭一切的恶魔,堕落的种子终于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撒旦滑向了罪恶的深渊。

撒旦的堕落不是无的放矢,在《圣经》当中,撒旦作为上帝的天使时,就已经被埋下了堕落的种子,即对上帝的质疑,而在《失乐园》中,他仍作为大天使时,就在密谋着叛乱,那时的他,就诞出了“罪恶”,之后又和“罪恶”诞下了“死”,“色欲”是基督教所认为的七宗罪之一,这时的撒旦虽身为大天使,但是他已然沾染上了“罪”,堕落的步伐已经迈动,“命运”早已对他做出了宣判。

作为上帝用来诱惑人类的天使,撒旦质疑上帝,在基督教的思想中,上帝是绝对正确的存在,是不容质疑的,但是撒旦作为有自主独立意识的个体,上帝的权威对撒旦是无用的,上帝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理论上他是无错的,但在撒旦那里,上帝是有错的,一个有错的对象,是可以被取代的。撒旦想要取代上帝,这种野心和私欲也就推动了他的反叛,也正是在这种欲望下,撒旦逐渐地堕落了。

撒旦的堕落是一个悲剧,一方面,这个恶魔的心灵窝藏着仇恨、妒嫉、渴望报复、傲慢、和恐怖;另一方面,他的心灵又充满了绝望、后悔。这种隐藏在庄严外貌下的复杂情感使他变得更加生动而不可捉摸,他的欲望和野心煎灼着他的内心,让他变成了一个沉陷于阴谋诡计中不择手段的恶魔,失去了曾经的荣耀和光辉。他为了达成诱惑夏娃的目的,用尽了手段,全然没有那个失败后仍不屈服的英雄的样子,最终成为了那个西方传统文化中一直流传的“极恶”。这些对于一位曾经轻灵美好的天使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但这种堕落又不是偶然的,是一个循序渐进而达成的过程,撒旦正是在自己内心的扭曲变形下才发生了堕落,成为了一个阴谋家,成为了一个恶魔。

三.雄辩的撒旦

无论是对于悲情英雄的撒旦,还是对于狡诈恶魔的撒旦,语言一直是《失乐园》中撒旦手上最有效的力量。在撒旦作为一位悲情英雄存在时,他对语言的掌控宛如古希腊时的雄辩家,鼓舞着手下人的士气,安抚着抗争失败者失落的内心。同时,他斥责上帝,驳斥上帝的法令和错误,哪怕身处地狱之中,他的言语依旧慷慨激昂、铿锵有力,这些都表现着他刚毅坚韧、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在作为狡诈的恶魔时,他的语言,又充满着蛊惑人心的作用,他高超的智慧,让他的花言巧语显得格外真实,他丑陋虚伪的外表,在他语言的掩饰下,也显得是那么的忠诚与诚恳。最为著名的即是他引诱夏娃吃下智慧树的果实,从“女王”开始,他谄媚的语言就在不断的诱惑着夏娃的心灵,在对上帝的质疑和欺骗夏娃如此做可以更好地信仰上帝的双重理由下,让夏娃的心防一步步地瓦解。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西方文化中恶魔都是用语言去诱惑人类,使人类丧失掉对上帝的信仰,转向魔鬼的怀抱,以此来收割人类的灵魂,欺骗也即是魔鬼最常用的手段。高超的口才,过人的智慧,同样的才能,但不同的使用方法,会造就出不同的结果,雄辩的口才,在此基础上,撒旦的两面性鲜活了起来。

总之,在笔者看来,《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的确具有两面性,但撒旦的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撒旦的两面不是共存的,在《圣经》当中,撒旦往往是作为一个诱惑者或者欺骗者出场的,只是一个单纯的“恶”,《失乐园》中的撒旦是双面的,即英雄的一面和恶魔的一面,而且他的双面是有着一个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撒旦经历了一个从悲情英雄向狡诈恶魔的堕落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撒旦形象伴随着《失乐园》发展而自然而然地进行变化,也是撒旦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尽管《圣经》和《失乐园》中撒旦都有作为“恶”的象征出场,但是《失乐园》中的撒旦也曾作为悲情英雄出场过,他展现的是一个立体生动的个体,而不是如《圣经》中那个平面的典型象征形象。可见,弥尔顿在塑造撒旦这个角色的同时,不自觉的将个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了其中,撒旦这个形象有着的矛盾,也是弥尔顿个人思想和内心情感上的矛盾的具体体现。而撒旦的两面形象的塑造,也正是通过其雄辩的语言和出众的口才来完成的,不同的语言目的,表现出了撒旦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个立体的撒旦,一个鲜活的撒旦,一个复杂的撒旦形象,也正是因为这种复杂和生动,让弥尔顿《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拥有了独特的魅力,也让这个学界中以《失乐园》中撒旦形象为焦点的研究课题经久不衰,一直发散出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M]》(汪晓丹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圣经·旧约[M]》(和合本),1:6—1:12。

[3]威廉·布莱克,《布莱克诗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9年。

[4]保罗·卡鲁斯,《魔鬼史[M]》(王月瑞、刘静译)。上海:文汇书店,2006年6月。

[5]刘畅,《孙悟空与撒旦形象的比较[J]》。《学园》2011年5月第9期。

[6]杜艳红,《<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J]》。《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

[7]齐宏伟,《论弥尔顿<失乐园>中的撒但形象及长诗主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期。

[8]李颖,《<失乐园>研究:“雄辩”与双重撒旦[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05月20日。

[9]李进超,《撒旦:丑恶的魔鬼与叛逆的英雄——从<圣经>到弥尔顿的<失乐园>[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7月第12卷第4期。

[10]洪佩奇编著,《圣经故事·旧约篇——多雷插图完全版[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

[11]约翰·弥尔顿,《失乐园[M](多雷插图本)》(朱维之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失乐园恶魔英雄
英雄
驱“毒”
浅析撒旦在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形象
重走英雄路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绛红英雄谱
刘氏庄园 川西土皇帝的“失乐园”
“失乐园”刘丽杰 严程影像展
捕捉“恶魔”的猎手
咸蛋恶魔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