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内容摘要:儒家教育思想带给我们很多极具现实意义的人文启示,儒家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成为构建当前中职教育体制的重要文化资源。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就是所谓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
关键词: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中职教育
儒家教育思想带给我们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文启示,儒家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成为构建当前中职教育体制的重要文化资源。
一、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
儒家教育本质是以人为中心,以善为导向,以人性的完整、和谐、全面发展为目的,去实现那一时代所理解的人性的丰富与圆满。在儒家学说中,通向和谐目标的途径便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孔子根据丰富的学识和实践经验,得出的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联系起来讲“中庸”就是正确、恰当、妥当地为人处事,就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中”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和”,而且“中”、“正”本身就是一种“和”,一种达到一定“度”的“和谐”。自身和谐,才能促使人际关系和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儒家和谐教育思想与中职学校教育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际出发,调控教育场中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关键在教师。首先,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标准,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教育者必须先接受教育是构建和谐育人思想的关键。其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培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独特的人格感染力。
构建理论与实践的和谐关系。首先,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我们既要避免人为地拆分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理论成果教育,又要努力使德知和谐并进,将理论价值的传输与学生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人格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感召力。其次,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学生始终是知识、能力、情操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和实践,这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知识,会应用,会举一反三,会融会贯通,才是真知,才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因此,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必要的。
结合儒家教育思想精华提出以下几点思考:第一,教育过程中要缔造一种充满生命活力和人文关怀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提高师生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人认为,我国古典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先秦的儒家教育思想,本于忍心,达到大同,始于人文,通乎天地,其亲切、平实、纯朴的教育宗旨和教育方法向人民展示了我国古典教育的善美境界,其以“和谐”为核心构建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蕴含的浓郁的人文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充满生命活力和人文关怀的成长环境有着深刻的启发。在这种育人环境中,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条件完成自己的学习过程,实现既建构知识意义,有建构人自身的意义,由知识向智慧升华。第二,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增强人文性的渗透,促进教育的纵深发展。第三,注重教育的整体性与完整性,促进人和谐统一的发展。
培养人、关注人是教育的根本。人的基本性格特性是整体性、完整性、个体性,故关注人应充分关注人的整体性、完整性和每一个个体的特殊性。教育应当充分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人的生存内涵,在个体生存内涵不断拓展的过程中谋求个人走向社会的发展,这样教育就把个性、个人与社会;生存与发展;人文与功利统一起来,在此统一过程中,实现人的完整性,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三、儒家思想对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文启示
即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两方面活动的过程。我国古代教育家总结出“教学半”的论点,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没有无教学的学,也没有无学的教;在此基础上还揭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主张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切磋、互相启发的过程,在教的方面,教者在师生对话中引人设问,引人入问,层层深入,师生在一种平等、宽松、不受拘束、自由状态下探索智慧,这种对智慧的探索不是在知识的占有上进行的,而是平等的,由此而发生的师生关系乃是内在的,而非外在的要求;并反对“不顾其安,使人不尽其材”,即反对注重诵读教条,丝毫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因材施教的注入式教学。在学的方面,注重的是人在知识中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以及如何在知识中“寻找自我”,使人成为他自己。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