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婷婷
【关键词】讽诵;语文教学;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5-0063-01
在语文教学中,讽诵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在声韵里体验汉语的音韵特色,增加文字积累,还有助于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及敏锐语感的形成。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讽诵这一既传统又常新的方式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联系生活,激活学生情感。讽诵的前提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绪动荡和心理感悟来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体验。因此,在讽诵前,教师应该让学生细致地品读课文,充分感悟文字,读出自己的体会和个性,培养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个性化理解。例如教授《我与地坛》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与母亲的关系,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对母亲倔强的情感体会。通过这种体会来朗读作家对母亲的独白,学生在进行诵读时就会更为感动和用情,能更体悟作家当时的心情。教师也可适时地让学生讨论对作家当时心情的理解,這样学生更容易提升认识,产生共鸣。
2.多种形式,创设讽诵氛围。教师在班级创设学生敢读、乐读的环境,让诵读的学生感受到平等、宽容、友善的情绪,能更好地放松身心,增强讽诵的信心,更快地以文本入境,诵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教师可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课堂中采用轻松有趣的诵读形式。如讲授《赤壁赋》中苏子饮酒乐甚的句段,如何理解“乐甚、扣舷而歌之”的情志,以情讽之诵之?可让学生想象“乐甚”的场景,做出拍打的动作,边拍边诵出“歌曰”的内容,甚至可改编成自己喜欢的曲调来体会苏子的情感。而在回忆曹操当年“横槊赋诗、酾酒临江”的场面时,可让学生亲自饰演当年曹操意气风发的情状,再在情状当中领会客的“托遗响于悲风”的意韵,在豪壮之中细品苏子的“愀然”之情。这样的学习形式能让学生更自由更轻松地依情入境,依文而讽,缘志而诵。
3.规范讽诵,提高讽诵水平。讽诵其实是一种再创造性的活动,要读出文章情志,读出自己体会,绝非易事。对文本字斟句酌、严谨细读、反复揣摩是提高讽诵水平的重要手段。讽诵的学习目标应明确、具体,讽诵的过程应合理、有层次、有味道。朗读不是乱读、滥读,也不是作秀和走过场。学生进行讽诵学习文本前,教师应该制定好针对性强的学案,设计好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前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读通读顺课文,并能尝试读出停顿、轻重、虚实,可用简单的设计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品读文本,在反复的细读中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读者情志。
值得注意的是,讽诵对过程其实是有高要求的,会读是最基本的,讲究声音的抑扬顿挫,有意识地进行情感的美化和深化。其次要会诵,诵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诵,还应有意识地增强音高,拉长音长,情感要浓烈、充沛,又不能字字彰显,要把握好分寸。诵更高一层次是咏和唱,如果真切体会了文本,明确了作者的情志,学生在忘我的学习中可以边咏边唱。如能达到讽诵的这一境界,可说学生是能真正明白文字意蕴,进入文本境地,体验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了。
(作者单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