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晓雅 温德成 王红刚
[摘要]随着经济信息的日趋全球化,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电子商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许多高校的管理学相关专业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课程。作为管理学的重要专业之一,虚拟企业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组织框架及运行体系成为了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整理了虚拟企业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框架选择模式、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行模式,提出了建立虚拟企业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伙伴协同关系的范式。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对电子商务教学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虚拟企业环境;企业组织框架;运行体系
1.虚拟企业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组织框架选择
1.1组织框架选择原则
为响应市场的需求,虚拟企业的组成形式是多样化的。从它组建实体和层次上看,虚拟企业本身就具有清晰的、模块化的、层次的组织结构,但要体现组织的动态性和敏捷性,必须从虚拟企业的本质出发设计统一的组织框架,主要表现是将系统分解为更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基础的组织构件,由构件搭建框架(邓宏,陈笠,2012)。以往系统分解考虑的是任务和功能,组织结构的描述较为静态,缺乏动态特点。如果以流程分解组织设计框架,不仅能够映射流程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而且又能显示组织构件间的耦合关系。其思想为:作为组织运行主线的流程,可以被分解为不同的流程单元,流程单元的执行框架是组织单元。在流程分解的多种规则中,耦合分解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它是将流程分解为并行的子流程,组织单元可以对各自的子流程定义。而且组织单元能根据流程的实施过程由下至上相互耦合,形成企业的组织框架(戴永长黄利平,方剑,2012)。
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信息是实时交互的。一旦市场出现机遇,具有开发某种新产品所需要的不同知识和技术的不同组织或企业组成一个临时的企业联盟,共同应付市场的挑战,联合参与国际竞争,这就是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的形成。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临时网络或松散联盟,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共享资源,以求在最短时间、最优资源、最小成本等条件下实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通常具备了虚拟顾客交流,虚拟资产配制和虚拟专家知识等特性,不同特性间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新的组织模式(高晚欣,2012)。因此,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第一,满足客户需求。由于在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与顾客交流方式是虚拟的,当前的网络技术可以让顾客远程体验产品与服务,并动态参与到产品的定制中去。而虚拟企业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其发起就是为了响应顾客的需求而组成的临时企业联盟。因此,在协同商务环境下,满足顾客需求是建立虚拟企业的首要考虑的问题,顾客需求是虚拟企业的拉动力(何苇航刘迷,2010)。
第二,对有核心竞争力伙伴的选择。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主要动因,而非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起到支撑的作用。通常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其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每个进入虚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对虚拟企业竞争能力的补充和完善,各成员通过综合协调可以使虚拟企业更快、更有效的达到目的。因此,在建立虚拟企业过程中需要秉承核心竞争力第一原则,以选择合适的伙伴。
第三,在虚拟企业成员间建立信任。虚拟企业是通过成员的合作以便创造协同效应来生产知识和产品的。因此,虚拟企业所有活动的完成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在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内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较广泛,由于虚拟顾客交流和虚拟资产配制,使得在对员工的授权以及通过法律框架来控制整个经营活动是相对更加困难,因此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建立在以信任为基础的条件下(李琪,2014)。可见,在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如何建立伙伴企业及成员关系间良好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四,加强协作和交流。在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的协作是以信息的共享为前提。虚拟企业成员通过信息共享将信息传播出去,同时收集外界相关信息,实现了信息的交流。在此过程中,虚拟企业成员不断的交流学习,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并使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使整个虚拟企业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习型组织(刘迷,2010)。
第五,实施跨文化的管理。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是不同企业的组合体,无法实行单一文化的管理,而只能实施跨文化的管理。在协同商务环境下,首先虚拟企业实施跨文化管理是建立成员企业问信任关系的基础。然后,通过对各成员企业文化的整合、沉淀、结晶以形成一种大同的文化。这种大同的文化是大多数成员都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也就是虚拟企业文化。在协同商务环境下建立良好的虚拟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成员企业间的沟通水平,减少冲突,促进信任关系的良好发展,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实现虚拟企业共同目标(林佑刚,2014)。
1.2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类型选择
在协同商务环境下设计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可以从组织层次和管理运营两个角度来考虑。从组织层次上,可以对虚拟企业组织结构的组成要素进行以下组成盟主企业、伙伴企业、多功能项目组和基本组织单元(黄娟,冯良清,2011)。在协同商务环境下,盟主企业发现机遇并發起组建虚拟企业,伙伴是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在虚拟企业建立或运营过程中加入到虚拟企业中成为成员企业,同时为了实现虚拟企业目标各成员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以保证虚拟企业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蒋建华,王帆,2011)。基本组织单元是虚拟企业组织的底层结构,是企业运行的组织基础。在虚拟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人作为组织中活动实施的主体,在整个组织中被赋予了一定的职责和权限,并承担了一定的角色,组织单元则是实现这一活动的机构。因此,虚拟企业中,人员、角色、基本组织单元通过整个运营过程紧密的联系起来。协同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的相关组成要素如下。
(1)盟主企业。盟主企业也称为核心企业,是最先抓住市场机遇,并发起组建虚拟企业的企业。因此,盟主企业拥有组织权威。通常虚拟企业的活动分为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两种。盟主企业主要从事经营决策类活动,如对市场目标的确定、伙伴的选择、产品的定位、伙伴间的沟通协调以及在虚拟企业运作过程中的领导和决策等。当然,盟主企业也会承担一部分生产类活动(荆琦,王慧敏,徐晓飞,2012)。可见,盟主主要充当虚拟企业的企业家角色,担负企业家的职能。也可以说,在虚拟企业中,盟主企业就是虚拟企业家。盟主企业的主要职能有决策、创新、组织、监督、客户联系等。其中决策是盟主企业首要职能。
(2)伙伴企业。伙伴企业是虚拟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为实现一定的市场目标而参与到虚拟企业中的企业(汪晨高长春,2013)。虚拟企业中的伙伴企业彼此相互信任、相互依赖、为着共同的目标进行协同工作,同时共同承担风险,达到目标后依据签订的契约或事先约定分配利益。其主要具有行为的共同性、目的的一致性等特征(胡欣悦,汤勇力,李从东,2012)。虚拟企业中的伙伴企业主要进行生产运营的活动,包括执行盟主分配的任务、与其他企业进行沟通和调节、对虚拟企业运营状况进行反馈等。虚拟企业合作伙伴也泛指成员企业(叶飞,孙东川,张红,2013)。
(3)虚拟企业合作形式。虚拟企业间合作形式是虚拟企业各成员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虚拟企业总体目标的过程中而采用的成员参与方式。不同的合作方式有着不同的利益、风险分配方式(高济,2012)。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供应链式、合资经营式、转包加工式、插入兼容式、虚拟合作式(翟丽丽,2014)。其中,供应链式是现今企业间最常用的一种合作方式,主要用于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与产品的发送。此合作方式主要是建立在产品、价格、质量、交货即时性的基础上的相对稳定的一种合作。合资经营式由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对一种产品进行投资、开发、生产和销售,并利用各自的优势,组成联合工作小组来管理虚拟企业(王予红,2010)。转包加工式是以一个企业为盟主,将拟生产产品的一部分工作完全转包给另一企业进行。插入兼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员的可置换性,此种方式组成的虚拟企业拥有一批核心的、相对稳定的雇员队伍,而其他大量的工作人员则是根据当前需要向人才专业公司临时雇佣(吕坚孙岩林,马新莉,2013)。虚拟合作式是指企业问通过组建动态联盟进行合作,不同企业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共同参与经营活动,此方式的利益、风险分配呈多样化。
三大类组织类型内在联系过程如下:
2。虚拟企业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运行模型
基于适应性电子商务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模型把智能代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等电子商务智能相关技术融入其中(刘海龙,2011;刘吉成颜苏莉,乞建勋,2011),借鉴认知心理学原理和生物进化论原理,将电子商务智能分析和企业对决策环境的认知分析结合到一起,达到决策过程主客观综合考虑、及时反应、智能处理,通过不断感知环境变化对决策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适应性。进行决策的同时,模型自身也根据环境变化及相关信息反馈,在逐步调整自身内容和处理方法的过程中不断得以优化。
根据功能分析,虚拟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运行模型主要包括知识管理、环境感知、商务智能和适应性选择四个模块(童时中,2010)。
2.1知识管理模块
知识管理模块包括案例库、案例库管理、心智模式库、心智模式库管理、模型库、模型库管理和知识管理代理(霍国庆,2014)。
(1)案例库。案例是能反应过去所解决问题的结果的明确知识。案例可以从自身或者其他组织中取得。
(2)心智模式库。心智模式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经验教训等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所产生的理解和看待周围事物的思维方式或思维惯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总是在不自觉的影响着企业对现在或未来事物的理解和判断,从而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行动。
(3)案例/心智模式库管理。其功能是获取、表示、下载、检索、更新和删除案例和心智模式,它为知识管理者提供了管理案例和心智模式的接口。
(4)模型库。存放核心企业经过任务分解确定的各环节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评价方法模型等。评价指标有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生产成本控制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现有生产力水平、企业诚信度、企业文化、合作意愿、市场知名度和销售渠道等。
(5)模型库管理。其功能是获取、表示、下载、检索、更新和删除指标和指标相关模型,根据虚拟组织特点和外界宏观环境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组织特点和任务的更换实时更新模型库。
(6)知识管理代理。它接受来自环境感知代理处(环境感知模块的子模块)的知识请求并把这些请求分解、传送到案例管理、心智模式管理和模型库管理模块(陶永厚,2015)。
2.2环境感知模块
环境感知模块包括环境感知代理、数据搜索和搜索结果显示。
(1)环境感知代理。接受执行者的环境感知输入并向思维支持模块请求匹配的知识。得到请求的知识后,环境感知代理整合环境感知和知识以生成执行者在当前决策环境信息需求的描述。
(2)数据搜索。用来搜索与当前环境有关的数据。数据搜索接收来自环境感知代理的多维超文本标识语言元素形式的信息需求,并通过联机分析处理从数据仓库中检索与环境相符的数据(仝凌云陈增强,2016)。
(3)结果显示。把环境数据展示给执行者。环境数据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印表格、图等滚示。
2.3商务智能模块
该模块由数据挖掘(DM)、联机分析处理(OLAP)、ETL和商务智能(BI)、其他分析工具及数据存储等组成(高阳,曾小青,周伟,2016)。商务智能通过所包含的Dw、DM、OLAP、决策支持系统(Dss)、人工智能(AI)等软件技术集成和分析企业数据,帮助虚拟企业组织发现潜在的业务机会,进而制定更好的商务决策,提高虚拟企业联盟组织的竞争优势(王敏红郑会颂,2012)。
2.4适应性选择模块
它包括结果预测、优化和决策。
(1)结果预测。知识管理代理通过案例推理在心智模式和评价指标权重影响下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预测分析。决策结果与战略目標、预测的符合度也是评价决策质量的重要标准。
(2)优化法。优化法负责根据企业战略目标,预测和评价指标权重实时调整决策方案,最后制定最优方案(侯亮唐任仲徐燕申,2014)。
以上四大模块的运行流程可见下图:
3.虚拟企业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伙伴协同关系建立
虚拟企业成员能否有效地进行协调合作是虚拟企业能否协同成功的关键。Agent是代表一切具有智能的实体的一个抽象名词,它可以表示人、机器、智能设备、智能软件等。Agenl置身于某种环境之中,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通过效应器作用于环境。Agen环能在环境中单独存在,要与其他agent在同一环境中协同工作(王汝传,徐小龙,黄海平,2015)。MAs协同是指多个agent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互作用的过程,目的是获得协同效益(徐东红,齐勇,2014)。在虚拟企业中,每个成员企业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看作一个或多个agent,agent的运行模式与虚拟企业实际结构非常匹配,所以可以把MAS技术运用于虚拟企业决策,实现虚拟企业的协同(何炎祥,2011)。协同包括三个层次:自动运作、协作和协商协调。自动运作是指具有不同目标的多个智能体对其目标、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以调整各自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自目标;协作是指多个智能体协调各自行为,合作完成共同目标:协商协调是指多个智能体借助通信,交换各自提议,并对提议进行评价、调整,直到多智能体达成一致协议为止。其中,自动运作是协作的基础,协作又通过协商协调实现(贾云,2015)。
这一协同过程包括以下三个范式:
3.1agent的自动运作性
由于每个agent都是自治的,各自具有高度的自我决策能力,它们自己决定何时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每个agen都是自利的和能动的,以自我效益最大化为各自采取行动的准则。由于不能直接控制其他agen曲行动,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能够通过外界环境的变化能动地调整各自行动,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最优化策略。一般地,MAs的自动运作有三种实现方法:一是无信息运作,方法是基于传统的博弈论:二是有控制中心的运作,类似于传统的操作系统方法:三是与其他agen侈方交互运作,根据其他agent的行为调整自己的行为来达到目的。主要包括基于N础合作对策求解的MAs策略、基于Na出非合作博弈求解MAs策略的方法(孙利辉徐寅峰,王军,2013)。
3.2多agent间的协作
实现多agent的协作需要采用某种协作机制来规范协作过程。合同网协议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协作机制。合同网是许多节点的集合,其中每个节点都是一个agent,充当管理者或合同者的角色。管理者负责监视整个任务的执行及执行结果的处理,合同者负责任务的执行。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任意节点可以充当管理者,也可以充当合同者,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同时执行不同的合同。当一个节点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或能力去处理当前的任务时,或当它把一个任务分解成子任务而产生新的任务时,就需要进行协作。
3.3多agent间的协商和协调
多智能体协商和协调是实现多智能体协作和解决冲突的一种方法。协商是通过结构化地交换相关信息而改进有关共同观点或共同计划的过程,是协作双方为达成共识而减少不一致或不确定l生的过程。协商是使多方联合决策实现的过程。面对复杂不确定的分布式动态运作环境,由于每个agent都是自利的,多方协作过程中智能体间行为难免会出现冲突从而影响任务的完成和整体目标的实现,所以需要對不一致和冲突进行预警和识别,进行协商达成一致,通过协调使冲突消解(徐莹徐福缘李生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