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主体体验中成长

2017-06-27 08:14李玉杰
中小学德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年段校本主体

李玉杰

摘 要 以体验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建设,应立足儿童生活,以阶梯式的活动目标与内容,激活主体生活经验;以多样化的体验形式,丰富主体情感;并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张扬儿童个性,促进主体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体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6-00-03

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作为表征中小学德育课程变革最鲜活、最能彰显学生生命色彩和生命意义的学习方式,正如刘惊铎先生所说,“体验包含有个体人过去的生活阅历,当下生活场景下的生命感动和人生希冀的蓝图。”[1]学校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开发与实施“我体验 我成长”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一、阶梯式目标与内容,激活主体生活

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强调“基于生活”的核心理念。以体验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自当基于学生生活,遵循学生的生长规律,从而不断激活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使主体性走向更为丰富而全面的境界。

学校梳理常规教育和品德课程等相关内容,提炼了五个学习主题,即合作交往、快乐阅读、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安全教育。以此形成《我体验,我成长》教材的系列主题,并分低、中、高三个年段,设计了阶梯递进的活动目标。力求用适宜的实践与体验内容,激活每一个年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促动和催化学生情感和精神不断成长。

学校在每一主题活动开篇设计了总活动目标,三个年段的活动目标逐年深化,体现梯度性。例如:主题一“合作交往”体验式活动的设计思考,源自学校对于同伴关系之于学生发展和社会适应重要作用的思考。随着儿童生活场域的不断扩展,交往能力显得日益重要。学校希望借助体验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交往,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沟通交往技能,增进人际交往的能力。

基于此,低年段的活动目标是: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生长情况,有性别意识;认清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的角色,学會与别人交往,乐于与伙伴交往。中年段的活动目标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希望学生掌握与伙伴交往的技巧,增进同伴友谊,欣赏接纳他人。高年段的活动目标则是:初步认识团队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感受团体温暖,增进团结;学会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技能,能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

围绕活动目标,每个主题各设有两个活动内容,每个年段十个“体验式活动”,实现阶梯递进。以主题二“快乐阅读”为例,它以校园传统阅读活动为基础。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后都有亲子阅读经历,但并非系统的阅读活动。因此,低年段设置了“爱上阅读”“分享书的宝藏”两个活动;中年段是“阅读指南针”“爱阅读,会阅读”;高年段则是“与名人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如此,从初步感受阅读——学会阅读方法——深化阅读思考,让学生逐渐深入阅读,学会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与价值。由此,使“我体验 我成长”课程真正立足儿童生活实际,不断激活儿童生活的价值。

二、多样化体验形式,丰富主体情感

心理学认为,体验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从教育学层面理解,体验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既是一种主体性活动,也指活动结果。[2]“我体验,我成长”课程将故事阅读、情境探究、讨论等形式引入教材,力求激活体验的价值,帮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不断获得丰富的主体体验,实现情感的升华和道德的生长。

学校将“我体验,我成长”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开设一节课时,力求做到有教学设计、有活动目标、有教师、有课时保障。教材统一设计了五个环节:“我的认识”“小故事大世界”“交流与分享”“我的收获”“学习评价”,让学生通过“认知—感悟—分享—收获—评价”,积极体验,亲历道德,动情践行,内化品格。

以中年段主题三“感恩教育”之“感恩长辈”教学为例,教师以“我的认识”导入课堂,与学生展开对话。学生在倾情诉说与互动中,认识到“父母、长辈养育、教育我们花了许多心血与汗水,他们值得我们尊重,我们要学会感恩。”然后,进入第二个环节“小故事大世界”。教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在第三个环节“交流分享”中,学生五至六人一组,说出自己的父母或长辈做过的令自己最感动的事。第四个环节“我的收获”,则通过体验小游戏、制作感恩卡等,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长辈恩情。体验活动结束,课堂进入第五个环节“学习评价”,通过自评,请达成活动目标的学生用“大拇指点赞”。

教师在活动设计中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活动环境,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因此,整节体验活动课达到预期目标,效果较好。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懂得自己获得了父母、长辈无私的关爱,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感恩长辈。

三、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主体全面发展

课程的评价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校本课程建设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建设。作为一种主体性活动,体验活动的评价过程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价值。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从片面追求儿童的学业成绩,走向整体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体验,我成长”课程力求用多元评价张扬每一个儿童的个性,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我体验,我成长”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方式。低年段评价多采用“填涂星星”的形式,简单易操作;中年段则视活动目标是否达成,以“大拇指点赞”的方式进行评价,寓学于乐;高年段采用“表格式”,注重以比较明确的体验活动标准,引领学生开展深度体验。同时,评价包含自评、同学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元主体,从不同视角评价学生的行为。

例如,“填涂星星”。低年段教材在“学习评价”一栏,设计了四行星星图。第一行是自评,第二行为同学互评,第三行是家长评价,第四行由教师评价。例如,针对主题二“快乐阅读”体验活动之“爱上阅读”,以对话形式询问两个问题:一是能否说出阅读的好处;二是对阅读是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同伴、家长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位置填涂星星。5个星星为优、4个为良、3个为中、1至2个则提示学生需加油。

高年段教材在“学习评价”一栏设计了评价表格,包含目标要求、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例如,主题二“快乐阅读”体验活动之“与名人对话”,询问是否达到两点要求:一是有时间是否会读名家作品;二是能否说出不同作家的作品及特点。评价设置“做得好”“基本做到”和“没有做到”三个类别,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

评价过程采用先学生自评,并在课堂上完成小组互评。学生根据组内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交叉互评,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家长则根据学生的在家表现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每个年段的体验活动评价与学生期末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纳入期末“学习之星”评价之中。以此激励学生用心、认真参与每一次体验活动,发挥个性与特长,在不同主题的体验活动中得到多元而全面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过程,是一个永恒的实践反思过程。我们的校本课程实践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不成熟、亟待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如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有待完善,体验活动需课外拓展延伸等。我们将继续探索,在体验中收获,在收获中感悟。

参考文献: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陈光全.从体验学习反思十年初中德育课程的变革[J].中小学德育,2011(3):39.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小学 广东广州 51022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年段校本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何谓“主体间性”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