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安凯
山东的煎饼名扬天下。(简单的一个总起句,就把山东煎饼的名气之大交代清楚了)要说最具特色的还数沂蒙山区的煎饼。(强调了沂蒙煎饼,名品中的精品)这里有白里泛红的瓜干煎饼、金黄的小米煎饼、紫红色的高粱煎饼、淡黄的玉米大豆煎饼……(沂蒙煎饼的种类之多令人惊叹,仅煎饼的颜色就令人垂涎。省略号用得也很合适,避免语言累赘。)
这里的人们家家户户都以煎饼为主食。(先交代当地的风俗习惯,为下文写煎饼的“美味”做了铺垫)大姑娘、小媳妇个个是烙煎饼的高手(“高手”用得很好,“高手”说明技艺高超,技艺高超的人做的煎饼一定不一般。这样就很容易引起读者对“美味”深入了解的兴趣)小麦、玉米、地瓜、大豆、高粱、小米……都是烙煎饼的好原料。(介绍原料,使读者更容易了解这一美味。)
沂蒙煎饼做法简单。不需要特别的工具,只需一支鏊子。先将面粉调成糊状,再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酵母进行发酵,当煎饼糊有了酸甜的气味时,就可以烙煎饼了。待柴草烧热鏊子,舀起一勺煎饼糊摊上去,只听“吱啦”一声,随着一般热气,(“吱啦”一词惟妙惟肖,给人一种耳闻目睹的感觉)你会立马闻到一股酸里带着甜、甜里伴着香的味道,这时任谁都会忍不住流出口水来。(味道描写,用词恰当得体)看烙煎饼是一种享受,煎饼筢子在巧媳妇们的手里滴溜一转,煎饼糊糊就均匀地摊在鏊子上了,不到一分钟的工夫,鏊子周围开始翘起,这时煎饼的香味就更浓了,轻轻捏着煎饼的边沿,慢慢揭起,一张薄似纸,亮如蝉翼,圆似盖的煎饼就烙成了。随着两只手一起一落,如京戏里舞动水袖那样飘逸,又如丝绸般轻飘飘地落在了煎饼盖顶上,烙煎饼就是这么简单。(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这都是需要工夫的。发酵的时间、煎饼的厚薄,以及烧鏊子的火候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不是高手很难烙出“薄似纸,亮如蝉翼”的煎饼来。)
最后一道工序,将烙好的煎饼经过对折再对折成一个好看的扇形,有的是沿四面均匀地向里折叠,然后对折成一个长方形,这时煎饼就可以吃了。(写煎饼的制作过程步骤清晰,有条理。语言生动形象,有特点,巧妙的比喻简直就像现场直播一般,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同时也印证了“高手”们的高超技艺。)
煎饼吃起来更方便。剥一根大葱,用清水一冲,叠一个煎饼把葱一捋卷进去就可以食用了。经过发酵烙的煎饼酸甜可口,再加上沂蒙大葱微微的甜、淡淡的辣,构成了原生态美味一绝。咬一口,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酸辣香甜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柴草的熏烤味,一起浸入你的肺腑。(味道描述准确、细致,简直写绝了。“香”既有煎饼的香,又有柴草熏烤的香;“甜”既有发酵煎饼的甜,又有大葱的甜。“酸辣香甜”并存,是任何食品都不能与之相比的,突出了煎饼的特色。)
沂蒙煎饼纯手工制作,营养均衡,没有任何添加剂,要比机器制作的煎饼味道更好,更筋道。(简单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煎饼的美味。)
来沂蒙山区旅游的人们,煎饼卷大葱是他们必尝的美味之一。现在煎饼通过网络销到全国各地,给沂蒙山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结尾语言简洁,进一步说明了沂蒙煎饼名扬天下,名副其实。)
总评
习作抓住“美味”最具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写,有详有略,行文流畅,层次分明,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直接用美味的名称做题目,一目了然。
2.开头结尾语言简洁。“山东的煎饼名扬天下,要说最具特色的还数沂蒙山区的煎饼”,突出表现了沂蒙煎饼这一美味的地位;“来沂蒙山区旅游的人们,煎饼卷大葱是他们必尝的美味之一”,表达了人们对沂蒙煎饼卷大葱的喜爱。
3.煎饼的制作过程写得很有特点,仅烙煎饼的姿态就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煎饼筢子在巧媳妇们的手里滴溜一转,煎饼糊糊就均匀地摊在鏊子上了,不到一分钟的工夫,鏊子周围开始翘起,这时煎饼的香味就更浓了,轻轻捏着煎饼的边沿,慢慢揭起,一张薄似纸,亮如蝉翼,圆似盖的煎饼就烙成了。随着两手一起一落,如京戏里舞动水袖那样飘逸,又如丝绸般轻飘飘地落在了煎饼盖顶上。”优美的语言,把烙煎饼描述得活灵活现。在写的时候,小作者注意了从色、味、形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又重点介绍了“味”,突出其特色。
4.煎餅的类型、原料介绍得很全面。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清楚明白,且语言也符合当地特点,再加上恰当的比喻增强了习作的感染力。
(孙永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