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那一天,母亲弥留之际,他拉着母亲的手痛哭失声,说:“妈,我要是再丢了,还有谁来找我啊!”
小时候,他贪玩,家在农村,常常是在野外跑着玩着就忘了离村子有多远。不知多少次,都是母亲把他带回温暖的家。可是第二天,他依然这样疯跑疯玩,因为他知道,母亲总会找到他。
上学后,他极不愿意学习,便经常逃课,自己跑到甸子上去玩儿。直到天快黑了,母亲等不到他放学回家,去学校却早已没人了。母亲便去甸子上找,把他抓回来。
初中时,在镇里上学,住校。也经常逃课出去闲逛,有时自己走到天黑,心里就有一种失落感。多希望母亲的身影能在黑暗里出现,把他带回明亮的家里。虽然没人管他了,虽然自由了,可是总有着一种期待。
初中毕业后,他在镇上一个汽车修理部当徒工。干了一段时间,他嫌累嫌脏,就三心二意起来,渐渐地结交了一些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少年,时常在外面打架喝酒,却很少回家。有一个夜里,母亲忽然就找到他和哥们儿们聚饮的地方,拽着衣领把他带回家。走在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漆黑的路上,他心里涌起久违的温暖。
再后来,彻底离母亲远了,他一个人出去闯世界。母亲和故乡渐渐地湮没于风烟深处,他如脱笼的鸟,在自由的世界里任意飞翔,却迷失了一片天空。
21岁那年,他入狱。母亲只寥寥来过几次,有时他会想,母亲,是不想再来找他了,任他丢失在绝望之中。但是有一天,他在放风的时候偶然看到高墙外的大楼的一扇窗前,映出一张熟悉的脸。虽然隔得那么远,也看不清,他还是一下子就认出那是母亲。后来,几乎每一天,他都能在那个时间看到母亲向这里张望的身影。当母亲再一次来看他时,他急急地问,母亲说:“我在那高楼上租了个小小的房子,可以每天在窗前看到你。我会等到你出来,我怕你出来后,找不到家!”
那以后,他的心里便暖暖地充满了希望。由于表现优秀,他一再地减刑,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他也迎来了真正自由的日子。走出高墙铁门,看到母亲含笑的脸,那一刻,他多想母亲再骂他一次再打他一次,可是母亲没有。
然后他去了另一个城市,母亲依然回到乡下。他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又两年后,结了婚,在婚礼上,母亲笑得那么幸福,那笑容触动了他心里最柔软的角落,让他漾出了满眼的泪。后来有了儿子,母亲来帮着照看,他每天辛苦工作,一心爱家,只想看到母亲的笑。
烟火日月在琐碎的幸福中流走,转眼到了中年,而这一刻,母亲即将永远闭上眼睛。他拉着母亲的手,母亲笑着,吃力地说:“孩子,你不能再走丢了,你以后要去找你的孩子,不让他走丢,你要守在家里,让你的孩子能回来……”
(选自《阅读》,有删改)
[解读]选文倒叙开头,巧妙地交代记叙对象——母亲,接着叙述母亲一次次将顽皮逃学、误入歧途的儿子找回,最终使“他”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故事,传神地刻画出一位心地善良、性格温和的母亲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母亲对儿子不离不弃的执著的母爱,令人唏嘘,撼人心魄。下面简析一下此文的写作特色。
1.叙事,真实生动。
大愛无声,选文并没有叙述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精心选取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让读者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浓浓深情,塑造了一位平凡的母亲形象。儿子年少顽皮时,母亲将他找回来,体现深沉的母爱;而后,“他”误入歧途,成为阶下囚,但母亲依然不离不弃,默默地深情远眺,无言地鼓励儿子改过自新。后来,“他”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并娶妻生子,母亲的微笑是儿子眼中最美的风景,一切都是真切动人的。
2.写人,精雕细刻。
为了刻画鲜明的母亲形象,作者描绘了一些精彩传神的细节。比如小时候,母亲把贪玩的“他”带回温暖的家;上学后,母亲把逃课的“他”,从甸子上抓回家;步入社会后,母亲把与哥们儿们聚饮的“他”拽回家。这里的“找”“抓”“拽”等动作细节,具体地表现了母亲的温和、善良以及对儿子的严厉,令人动容。又如母亲在高楼上租了个小房子,“可以每天在窗前看到你。我会等到你出来,我怕你出来后,找不到家!”质朴的语言生动地体现出母亲对儿子不离不弃的关爱,叩人心扉。
3.岁记,形式新颖。
选文主要部分采用“岁记”的形式,有条不紊地记叙了儿子在成长过程中,母亲给予“他”的深厚的母爱。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小时候”“上学后”“初中时”等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叙写“他”不同成长阶段中的经历或事件,脉络清楚,有波澜之美。同时,也表现母亲鲜明的性格,表达作者内心的深切怀念之情。
[作者通联:安徽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