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枣庄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国家间的世界主导权之争
——国际关系主导权论
李晨
(枣庄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国际关系主导权论是研究崛起国是如何取代现行世界主导国并进一步维持主导权的理论。它属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的范畴,继承了现实主义有关实力和国家利益的假定。进一步将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天时地利人和”融入其中,提出了国家生存发展说和天时地利人和说。国家生存发展说认为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取得并维持世界主导权是国家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国家生存发展说的最终目标。天时地利人和说认为在争夺世界主导权的过程中,不论是崛起国取得主导权还是主导国维持主导权,都必须在天时、地利和人和上强于对方才能获得成功。本文通过分析世界主导权的历史演变论证国际关系主导权论的两个学说,最后对世界主导权走向进行了预测。
生存发展;天时地利人和;主导权;主导国;崛起国①
现行国际关系主流理论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学派,主要依据西方哲学思维研究如何维持世界主导权体系。随着崛起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急需要一种以研究崛起国是如何取代现行主导国地位的国际关系理论来指导崛起国的战略。[1](P95)国际关系主导权论应运而生,它属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的范畴,继承了古典现实主义有关实力和国家利益的假定,同时将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天时地利人和”融入其中,提出了国家生存发展说和天时地利人和说。它是研究崛起国是如何取代现行主导国并进一步维持主导权的理论,强调国家生存发展说及天时地利人和说的国际关系理论。本文旨在从分析争夺世界主导权的原因出发,指出如何取得并维持主导权,进一步通过分析世界主导权的历史演变论证国际关系主导权论。[2](P102)最后对今后国际关系未来进行预测,为指导崛起国今后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国家生存发展说是对现实主义的改造和发展,是将生物学概念融入到现实主义的一种学说,以生物类比的方式研究国际关系。与过去现实主义的最大不同是:过去现实主义用“权力”界定利益,而国家生存发展说是用“生存发展”界定利益。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取得并维持世界主导权是国家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国家生存发展说的最终目标。国家生存发展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国际关系受到根植于人的生物本性(人性)的客观法则的支配。这些法则不受人们的偏好的左右,人们若要挑战或改变它们,就必然会失败。虽然这些法则不可改变,但人们依然可以建立起反映这些法则的理论,国家生存发展说便应运而生。国际关系法则的根源是人性,而自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人性就没有发生过变化。[3](P6)国家是由人组成的团体,人是生物的一种。生物生存延续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由人组成的国家。对于生物来讲种群的生存与繁殖是保持本物种延续的核心利益。同样对于国家来说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其核心利益。生物为种群的存活壮大而“趋利避害”,国家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争权夺利”。这正是自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从未改变的人性。
二是以“生存发展”界定的利益概念是理解国际关系的核心框架。“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性,也是生物保持物种延续的客观法则。由人组成的国家逐利自然成为客观法则。对于生物来讲种群的生存与繁殖是保持本物种延续的核心利益。同样对于国家来说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其核心利益。回顾国内外历史,凡是视国家的“生存发展”为核心利益的(政治家)都会带领其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并最终取得主导权;凡是无视国家“生存发展”利益的政治家都会使其国家走向衰败,最终亡国灭种。以“生存发展”为核心利益而制定的外交政策是良好的理性的外交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将危险减至最低,使利益增至最大。如果政治家将个人的偏见、主观好恶等非理性因素掺杂到外交政策中,或公众的非理性情感影响了理性外交政策的制定,则必然会使其外交政策偏离理性轨道,人们必将自食其恶果。内维尔·张伯伦的绥靖政策,正是其个人偏见和英国公众对妥协换和平的非理性情感的双重作用下制定的错误决策。绥靖政策使二战不可避免,并给世界人民带来无穷苦难。[3](P9)
三是以“生存发展”界定的利益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利益是政治的实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环境影响。修昔底德曾说“无论国家之间还是个人之间,利益的一致是最可靠的纽带”。马克斯·韦伯“利益而不是观念,直接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可是这些观念所创造的世界的形象经常像转轨器一样决定着行动的轨道,遵此轨道,利益的动力驱动着人们不断地行动”[3](P15)。国家的“生存发展”本性是一种无法驯服的野蛮力量,生存是其唯一的法则,发展是其唯一的正当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核心利益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如在农业社会时代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农产品的多寡比人口质量和工业原料的多寡更重要,但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国家的人口质量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性快速提高。
四是国家的“生存发展”的道德不同于特定国家的道德愿望。现存各国的道德标准在很多地方存在巨大差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特定国家的道德愿望不是普世的道德,不能把特定国家的道德愿望等同于国家“生存发展”的道德。国家成功的政治行为本身就是基于国家生存发展的道德标准。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乃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当两个或多个国家在其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上出现矛盾时竞争就成为必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胜利者获得生存发展权,最终获得世界主导权(二战后的美国);失败者要么忍辱负重以待天时(二战前的德国),要么自甘堕落国破家亡(一战后的奥凶帝国)。
五是当前国家实现“生存发展”的方式是通过国家之间天时、地利、人和的和平竞争来实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通过战争进行领土扩张和扩大殖民地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的方式成本过高,甚至是不能承受。尤其是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出现后,核大国基本都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这使得大国争夺世界主导权的斗争中不会轻易使用武力。各大国都担心战争的升级会使大家同归于尽。另外,当今世界主导国和崛起国国内民主运动逐渐盛行,狂热的民族主义正逐渐消退。这使得国内舆论对战争有极大的抵触情绪,进一步增加了战争成本。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国家实现“生存发展”的方式由过去的武力扩张变为和平竞争。这正是国家生存发展说与德国法西斯的生存空间理论的本质不同。
六是国家生存发展说的最终目标是取得并维持世界主导权,这也是国家发展的最高水平。生物的繁殖是无限的,只有生存环境的承载能力是其限制的根本条件。对于国家来说目前可开发利用的“生存环境”受限于地球,国家取得并维持世界主导权必然是其发展的最高水平。
国家生存发展说试图理解国际关系的实际情况,理解其固有的本质而非人们对国际关系的主观愿望。[3](P22)
国际关系主导权论认为,世界主导权是指主导国依据自身或其联盟压倒一切其他国家或联盟的实力操纵或控制其他国家的地位。国家按照实力可以划分为主导国、崛起国、中小国家。[2](P120)崛起国可分为挑战国和其他崛起国。如果说“生存发展”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和战略目标,那么实力就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实力是指国家拥有的全部力量,其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天时、地利和人和三类。天时是操作性实力,地利和人和是资源型实力。[4](P15)在争夺世界主导权的过程中,不论是崛起国取得主导权还是主导国维持主导权都需要:一是顺应天时。即建立有远见能作为的政府,并与其他大多数崛起国或中小国家实现合并、结盟或结伴以实现“多数对少数”的天时。二是增强自身地利和人和实力,削弱其他崛起国或主导国的地利和人和实力。
天时地利人和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天时即国家对形势的控制,是操作性实力,包括国内形势控制和国际形势控制。国内形势控制是指国家政府对本国内部资源型实力(地利和人和)的控制。国际形势控制是指国家政府对国际格局的认识和控制,包括国家间相对实力的对比和国家间众横捭阖。决定天时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素质。如果没有良好的政府,即使有地利和人和的优势也无法取得并维持主导权。良好的政府意味着四个内容:一是维持本国良好的外交素质;二是维持构成国家实力的地利人和与所推行的外交政策的平衡;三是维持本国地利和人和的平衡;四是维持公众对所推行外交政策的支持。[3](P213)如果国家政府没能做到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都会使制定的外交政策以失败而告终。例如,2012 年的中日实力在同一级别之内,双方在钓鱼岛上的分歧是可以根据搁置争议原则维持现状的。然而,中国的实力已不能容忍日本对钓鱼岛进行国有化,日本政府却忽视了此点。日本对钓鱼岛进行国有化,导致中国政府宣布钓鱼岛的领海基线,开始对这一地区进行海上和空中巡航。日本未能维持构成国家实力的地利人和与所推行的外交政策的平衡,导致其非理性政策的失败。
(二)地利是指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可控的自然资源。国家“生存发展”所依赖的最稳定的因素显然是地理环境。广阔的领土是巨大力量的永久来源,取得或维持主导权需要控制相当的领土。地缘政治学虽然夸大了地理位置对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但不得不说地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主导世界之路。一国主导世界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广阔的地理空间。例如;目前的主导国美国就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大西洋和太平洋将美国与欧亚非大陆长久隔离。尽管交通、通讯和战争技术的发展已经完全消除了大洋的隔离作用。但是,美国被广阔的水域与欧亚非大陆隔离,而不是与俄国、中国、德国、法国这样的国家接壤,这对于美国世界主导权的影响非同小可。[3](P171)另一个对国家争夺世界主导权具有重要影响的稳定因素就是自然资源。包括:农产品、工业原料。农产品是最基本的资源,一个在农产品上自给自足或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国家相对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具有很大优势。要争夺主导必须保证农产品的自给自足或维持一条稳定的农产品供应线。如英国的世界主导权依赖于它能维持一条生死攸关的农产品海上供应线。美国的世界主导权建立在强大的农产品生产能力,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大量出口。适用于农产品的论断也同样适用于工业原料,特别是对进行战争具有重要意义的其他自然资源。以工业原料为形式的自然资源对于国家争夺主导有重大影响,其重要性取决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技术。例如:石油对于争夺主导的重要性首先是现代工业国家技术发展的结果。一战前石油没有赋予生产国这种影响力,因为作为现代工业的命脉,石油的运用是有限的。当具有大量油矿的国家能够合作和协调政策时,如1973年所做的那样,他们就能够对消费国施加压力;他们就可以将政治条件强加于消费国,消费国如果拒绝这些条件,就要冒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混乱的危险。[3](P179)
(三)人和是指国家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国民凝聚力。尽管国家人口数量的多寡并不直接决定争夺主导的输赢,但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绝不可能赢得主导。如二战前的主导国英国与德国人口相差不大,德国具备挑战英国主导的能力;冷战后的主导国美国与德国人口相差悬殊,尽管德国在很多方面优于美国但却丧失发起挑战主导的能力。另一方面,过剩的人口对于争夺主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像印度一样,他的人口增长过快死亡率下降,同时粮食供应跟不上人口增长,过剩的人口就是争夺主导权的障碍。这类国家必须将其人口数量与资源协调起来,如果资源不能增加,人口控制就是争夺主导权的必要条件。人口素质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主导国与崛起国争夺世界主导权最重要的是人的竞争,决定胜负的不仅是人口数量的竞争,还有人口素质的竞争。国家人口素质直接决定了该国的科技、经济、军事、工农业生产的能力,而科技、经济、军事、工农业生产的能力又直接决定了争夺主导权的胜负。例如:印度的人口远多于美国,煤和铁的储量接近于美国,而且拥有生产钢材必不可少的锰等稀有金属。但是印度的工业生产能力却远远落后于美国,不具备与美国争夺世界主导权的能力。[3](P182)国民凝聚力是指国民对国家(政府)的认同感、忠诚度。影响国民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国家的民族组成、民族间认同感和融合度。受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的影响,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民族国家,一般是由一个主要民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混合体。民族国家的国民效忠的对象乃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体。因此国家内部各民族间的认同度和融合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以分析现存主导国美国及崛起国之一俄罗斯为例,研究主导国应如何维持世界主导权以及崛起国应如何获得世界主导权。
美国的基本情况:一是天时方面,国内政治稳定,有统一且强力联邦政府;国际上与欧盟各国及日本是军事同盟,对崛起国中国和俄罗斯形成包围之势。二是地利方面,地理位置上远离欧亚大陆;领土面积约为俄罗斯的1/2,与中国相当;有强大的农产品生产能力,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大量出口;石油、铀、稀有金属等重要工业原料基本能满足自身需求。三是人和方面,虽然人口质量高于中国,普遍受教育程度高,但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人口约为中国的1/5,且由于是移民国家,国民凝聚力较差。[5](P5)总体上美国占天时,地利弱于俄罗斯和欧盟,人和弱于中国和欧盟。美国应如何维持世界主导权?一是天时方面应防止国内社会的政治分裂,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国内社会有趋于分裂之势。继续加强与欧盟、日本的军事同盟的同时加强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控制,如几年前美国企图主导建立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但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TPP。二是地利方面不能像19、20世纪通过武力扩张的方式获得地利资源,但对于不能自给自足的工业原料必须维持一条稳定的供应线,继续增强遍布全球的海外军事基地把守海上交通咽喉。三是人和方面应尽快增加人口数量,并提高国民凝聚力,可通过提高本国居民生育率或增加移民数量的方式实现人口的增加,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口增加与自然、社会环境承载能的协调以及防止国民凝聚力的降低,如广受争议的限穆令,造成本土出生美国人与新移民之间极大冲突,国民凝聚力进一步下降。
俄罗斯的基本情况:一是天时方面,国内政治稳定,有统一且强力政府;国际上处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战略包围之中,因此与中国在国际政治上大多数情况下保持一致以抗衡,但两国建立军事同盟存在重重障碍。二是地利方面,地理位置上处于欧亚大陆腹地;领土面积约为美国的2倍;有强大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基本所有的工业原料不仅能满足自身需求,还能大量出口。三是人和方面,虽然人口质量与美国相当,普遍受教育程度高,但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人口,不到美国的1/2;国内民族数量较多,但俄罗斯族是国内最大的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1.5%,国民凝聚力强于美国。[5](P26)总体上俄罗斯占地利优势,天时弱于美国,人和与美国持平。俄罗斯应如何取得世界主导权?一是天时方面应处理好与独联体国家关系,防止大国沙文主义伤害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感情,同时预防欧美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推翻现任亲俄政府,如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与中国结盟或结伴,协调两国的利益分歧,在政治、军事上尽量保持一致。利用与欧盟成员国在经济、宗教、民族、文化上的千丝万缕联系分化欧盟,同时离间欧盟各成员国与美国的关系。二是地利方面是其最大优势,但相对于人和是相对过剩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地利资源开发出来,应扩大对外贸易,尤其是利用国外资本和人力资源开发出口工业原材料,并通过出口控制相应的进口国,同时避免西方对其进行经济制裁。三是人和方面应尽快增加人口数量,可通过提高本国居民生育率或增加移民数量的方式实现人口的增加,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国民凝聚力的降低,如注意保障国内少数民族利益,防止民族分裂。尤其是处理好车臣问题,防止出现民族对立和恐怖袭击的发生,使国民凝聚力下降。
自1814年拿破仑·波拿巴战败后,拿破仑家族建立的欧洲大陆封锁体系解体,英国建立了第一个世界主导权。[6](第二卷P14)1945年美国成功取代英国成为第二个世界主导国,至今世界依然是美国主导世界的格局。[6](第七卷P7)通过世界主导权历史演变表(表1)可以清楚的反映世界主导权的历史演变规律,进一步验证国际关系主导权论的两个学说。
表1 世界主导权历史演变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是从主导国一栏中不难看出世界主导权是不断变化的。1945年美国凭借强大的地利、人和优势,顺应二战结束的天时通过和平竞争的方式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主导国。英国主导持续了131年,美国接替英国主导后已经持续72年。“生存发展”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国家在生存无忧的环境下必然追求世界主导权,这也是造成世界主导权不断变化的根本原因。二是通过崛起国中的挑战国、其他崛起国和主导国与其他崛起国关系三栏可以看出,挑战国在挑战中处于不利地位,都以失败而告终。这种不利地位主要原因:一是挑战国在挑战主导国之前不能顺应天时,即不能与大多数崛起国联盟。二是其他崛起国在挑战国发起挑战时往往站在主导国一方,从而造成挑战国集团在地利和人和方面与主导国集团相差悬殊。根本原因是国家的“趋利避害”本性,其他崛起国大多不愿冒与主导国争夺主导权失败的风险,在挑战国与主导国争夺主导权时往往站在地利和人和强大的一方。三是主导国在与挑战国争夺主导权的过程中会快速虚弱,并最终丧失主导,其他崛起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在主导国虚弱的有利天时下有机会以和平竞争的方式取代主导国。进一步印证了“生存发展”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与道德和国际法无关。美国在取代英国主导过程中没有受到国际上的道德谴责。
崛起国俄罗斯在未来30年内极有可能向主导国美国发起新一轮的挑战,挑战的方式极有可能是冷战,挑战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发起挑战的时间因俄罗斯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恢复速度而变化。美国会在这次冷战中会快速衰落并丧失主导世界地位。预测的依据:一是从表1中世界状态栏可以看出挑战国向主导国发起挑战的方式“趋冷”,挑战方式由战争变为冷战,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极小。二是苏联虽然解体,但俄罗斯没有被削弱成中小国家,仍然保持了挑战主导国的潜力。俄罗斯拥有强势政府、过亿的人口和优于主导国的地利优势,并且有曾经挑战主导国的“前科”(类似二战前的德国),且外交政策倾向于对抗。如2009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俄南部城市索契接受三家本国电视台联合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不希望和任何国家对抗,但世界应多极化,单极世界不可接受。三是中国虽然保持了挑战主导国的潜力,拥有强势政府、广袤的领土和优于主导国的人和优势,但外交上倾向于结伴不结盟,并多次坚定表示永不主导世界。如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就表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四是日本已失去挑战主导国的潜力。虽然有强势政府,人口过亿,但地利处与主导国相比处于不可逆转的劣势。五是欧盟短期内也不具备挑战主导国潜力。虽然在地利人和方面都超过主导国,但没有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与主导国相比处于天时绝对劣势。而且目前逆全球化的趋势下,三个主要的成员国之一的英国正处于脱欧期。六是主导国美国经过长期的冷战消耗后与崛起国相比目前正处于相对实力下降期,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1] Zhang Feng.The Tsinghua Approach and the Inception of Chinese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J].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2012,(5).
[2]闫学通.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J].国际问题研究,2014,(5).
[3]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胡鞍钢.中国大战略挽筹两个大局与天时地利人和[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2).
[5]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6]王绳祖.国际关系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何 芳]
The Struggle between Countries the World Dominance ——On the Dominant Power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I Chen
(Zaozhuang University,Zaozhaung 277160,China)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of dominance is a study on how to replace the lead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maintain the dominant power. 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realism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inherits the assumption of realism about strength, power and national interests. It integrates the traditional oriental philosophy of Tianshi, Dili and Renheinto it. Itincludes the theory of nation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theory of Tianshi, Dili and Renhe. The former considers that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is the cor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Obtaining and maintaining the dominance is the highest form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nation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latter considers that the rising power will obtain the world's dominance when it’s Tianshi, Dili and Renhe beter than the dominant power. The dominant power will maintain the world's dominance when it’s Tianshi, Dili and Renhe beter than the rising power.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of dominance can be proved by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world dominance. Finally the author made a bold prediction of the world's dominance.
nation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Tianshi, Dili and Renhe;dominance;dominant power;rising power
2017-02-23 [作者简介]李晨(1984-),男,山东聊城人,枣庄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政治关系研究。
D80
A
1004-7077(2017)04-0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