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伟,王 丹,郝美嘉,刘 静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在脑梗死病人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张红伟,王 丹,郝美嘉,刘 静
目的 探讨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病人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脑梗死病人15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的未患脑梗死的体检者1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病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病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不稳定斑块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病例组(P<0.05)。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敏感地检查到颈动脉内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以及斑块的性质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对于脑梗死的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
脑梗死是一种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引起脑梗死发生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容易导致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1]。相关的研究显示,低回声软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2]。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中[3]。目前看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检查颈动脉疾病的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4]。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病人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脑梗死病人150例作为病例组,纳入标准:①入选病人均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②病人至少具有失语、三偏征、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中的一项;③病人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或者一过性的脑缺血症状;④排除并发心脏、肺、肝以及癌症等疾病,排除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病例组男101例,女49例,年龄44岁~72岁(61.3岁±10.2岁)。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150名作为对照组,男105名,女性45名,年龄45岁~71岁(60.8岁±11.3岁)。两组病人性别构成、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 MHz~10.0 MHz。检查过程中让受检者取仰卧位,使颈部充分暴露。使用探头从锁骨上胸锁乳突肌的外缘横切,进行纵切扫描,将颈总动脉近端、颈总动脉中段和颈总动脉远端。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查是否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斑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回声特点,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记录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舒张末期最低流速、收缩期最高流速。
1.3 观察指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超过≥1.5 mm,即认为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以脂质为主要的低回声或者混合回声斑块,其斑块内膜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属于不稳定性斑块,而以纤维素为主的强回声斑块大多已经发生钙化,内膜纤维帽完整,从而不易发生破裂,属于稳定性斑块。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舒张末期最低流速、收缩期最高流速)。
2.1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 病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2.67%,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02,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 病例组的左、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s) mm
2.3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比较 病例组不稳定斑块所占比率为88.71%,对照组不稳定斑块所占比率为3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02,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比较
2.4 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比较 病例组舒张末期最低流速和收缩期最高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s)
近年来,我国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巨大的改变,由此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5]。研究发现,脑梗死的发病与糖尿病、高血压等一些因素有关。脑梗死是因为脑部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局部的脑组织缺氧或者缺血所导致的缺血性坏死,大多数情况下,脑梗死病人会并发动脉粥样硬化[6-8]。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和大脑两个非常重要的人体器官的非常主要的动脉,是一种非常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体血管[7]。相关的研究发现,颈部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的狭窄程度能够很好地反应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9-10]。由此看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以脂质为主要的低回声或者混合回声斑块,其斑块内膜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属于不稳定性斑块,这种斑块在血流的冲击下容易发生破裂和出血,形成局部的血栓,是栓子脱落,导致脑部的血流供应收到阻碍[11-13]。
颈动脉是位置浅表的动脉,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非常清晰地将颈动脉的内部结构显示出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了解血管内的管壁结构,了解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了解斑块和血栓的情况,还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到斑块的软硬程度、斑块的厚度、斑块的位置等[14-15]。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能够发现无症状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斑块,提供高质量的病变图像,并且这是一种重复性非常好的检查方式,对受检者不会造成创伤,检查费用非常低,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进行超声检查能够帮助了解病人的血管狭窄程度,从而指导临床医生采取何种治疗方式,采取药物治疗或者进行外科手术,对于药物治疗后病人康复的情况以及手术治疗后病情的变化,都可以采用超声检查来进行监测,从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病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了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且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也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病例组的不稳定斑块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不稳定的斑块容易发生脱落,使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病例组(P<0.05),这一方面是因为脑梗死的病人颅内存在病灶,使得血流受阻,另一方面,病例组病人大多具有较为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这能够降低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力,使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能够敏感地检查到颈动脉内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以及斑块的性质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对于脑梗死的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Qi CM,Du L,Wu WH,et al.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 with the USPIO-Enhanced MRI[J]. Cell Biochem Biophys,2015,73(2):331-337.
[2] Dayem SM,Battah AA,Bohy AM.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 and early atherosclerosis in adolescent type 1 diabetic patient[J].Open Access Maced J Med Sci,2015,3(4):681-688.
[3] Bhatt H,Sanghani D,Apergis G,et al. D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severity and complex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predict aortic pulse pressure dur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J]. Int J Angiol,2016,25(2):81-92.
[4] 张颖,王良,丁玲.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检测与临床意义[J]. 中国医疗前沿,2011(18):53.
[5] Aydin K,Canpolat U,Akin S,et al. Chemeri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markers in prediabetes and diabetes[J]. Anatol J Cardiol,2015.
[6] 岳虹,周华勇,杨娇,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C]. 中国中药杂志/专集: 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2016.
[7] 姚柳萍.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水平与脑梗塞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4(1):154-155.
[8] 王长芳.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40-441.
[9] 王耀,朱启云,李光布. 74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5(5):854-856.
[10] 黄清霞. 脑梗塞虚实证候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改变相关性的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1] 李静. 老年脑梗塞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120例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4):32-34.
[12] 李国兴. 强化降脂治疗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4):52-54.
[13] 梁汉周,梁雁,陈钢涛.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研究[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5,21(4):291-292.
[14] 叶强,杨学志,叶祖森,等. 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3):254-257.
[15] 郝晓云,王芳,王清,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5(6):717-719.
(本文编辑郭怀印)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武汉 430033),E-mail:h_12300@sina.com
信息:张红伟,王丹,郝美嘉,等.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在脑梗死病人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0):1241-1243.
R743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10.029
1672-1349(2017)10-1241-03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