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广军
325600 乐清中学 浙江温州
【摘 要】本文针对今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以及中国传统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论述了强化问题意识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意义和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和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物理课堂;激活;问题意识
《物理必修2》第五张第六节《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教材的思路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理解科学的本质。在问题解决中,在已有解决该问题必备知识的前提下,如何激活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是教师在有效教学中的研究重点。
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一、为什么要提出“在物理课堂中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位外籍教师在谈到中外学生的差异时说:“中国的孩子非常聪明,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踊跃提问呢?”由此可见,我国的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其原因是当今西方的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在课堂教学上的不同点。西方教师上课时,问题越上越多,最后留下许多问题让学生下课考虑而感到高兴而中国的传统教育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建构者。在课堂上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学会回答问题,掌握回答问题的方法,而不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掌握如何提问的方法。
二、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出版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澡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结果显示:在课上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3%,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这说明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培养和激发。
1.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敢问”
某位教师在讲《光的折射》一节课时,课前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光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那么你对我们身边有关光的现象有什么疑问的地方吗?……
生1:老师,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生2:光传播到水中或玻璃中是怎样的?
生3:我姐姐说,我们看到当太阳从地平面上升起时其实他在地平面一下。这是问什么呢?
生4:海事蜃楼是怎么形成的呢?
……
教师:同学们都能大胆的提出疑问,这种表现非常好,这说明同学们对我们身边的现象认真的观察,积极的思考,既然同学们对光这么好奇,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节课。
从这个案例中的我们发现,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打开了,在课堂中积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笔者认为突破了学生的心里防线,让学生敢问。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合理评价学生的提问。
2.创设情景,诱导学生“会问”
当老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结合学习过程精心设疑,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已被启动,意识越强烈,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
(1)创设“矛盾”情境,使学生“问”有依托。教学中,笔者发现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或信息或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一:用手轻轻地推小车,车动了,手不推,车马上停下来。实验二:用较大的力推小车。车动了,手离开车后,车继续滑行了一段才停下来。“矛盾”的情景的创设点燃了思维的火焰,强烈的好奇心迫使学生迅速想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2)创设与“悖论”的情景,学生“问”有途径。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与科学家探索科学规律的过程虽然在目标、难度、时间上是不同的,但认知规律上是相似的,我们从科学家“悖论”得到启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悖论”,可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可创设这样个情景:问学生细棉线下面挂一重物,用一根绳易断还是用两根绳易断?学生感到很好笑,肯定是两根易断。教师开始演示,一根提起重物,而两根夹角逐渐增大时,线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好呢?学生立即开始质疑。
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善问”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困难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教师要有的“两个意识”和“四种方法”。①两个意识。如果说在培养学生“会问”的过程中,老师的“民主意识”和“问题意识”很重要的话,在培养学生“善问”的过程中,这两个意识同样重要。②四种方法。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应做到“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善问”的目的。
(2)因果质疑法。这是常用的质疑方法,他需要每个同学见到一个现象,都要想一想原因,对于所学的每个公式、概念、定理,要知道“是什么“,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来的”?做到知其所以然。解习题时,不能仅仅满足一个结果,重要的是解解题的过程、思路、方法等。
(3)比较质疑法。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通过比较相互关联或相类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当其轨道半径增大时,其线速度、周期、动能、引力势能如何变化?一个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当起从低轨道往高轨道跃迁时,他绕核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动能、引力势能如何变化?
(4)逆向质疑法。正面的问题反过来问又怎么样呢?经常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必然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能力,从问题相反的方向探究。例如奥斯特实验知道“电能生磁”后,进而想到一个反向问题—“磁能生电”吗?如果可以,又需要怎样的条件呢?在“内能”的教学中,针对“温度升高的物体内能增大”,可设问“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温度是否升高”,針对“气体吸热能对外做功”,可设问“气体对外做功是否必须吸热”。
(5)联系质疑法。找一个现象和另一个现象的外在或内在的联系,从而揭示事物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化理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将速度时提到: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有一个物理量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表示这个物理量的变化快慢,到后来学习加速度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功率表示物理做功快慢,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
(6)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问题、从课堂中发现问题。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从生活中提炼问题。如雨后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水面的油膜为什么是彩色的?
参考文献:
[1]李冰宽,黄艳娜,潘依波.让问题充满课堂.物理教师,2008(3).
[2]黄皓燕.物理教学中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6:1-2.
[3]姜立东.有案例谈课堂教学应该避免的几类教学形式.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8).
[4]张大均.教育心里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