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勒+李顺元+林鹏程+赵桀+李扬亿
【摘要】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诱导对下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年龄20~55岁,体重指数≤30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n=30),每组30例,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组(A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B组)及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C组)。麻醉诱导时,A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芬太尼2 μg/kg,B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芬太尼2 μg/kg,C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氟比洛芬酯50 mg。分别观察拔管后5、15、30、60 min的MAP、HR,Prince-Henry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躁动、寒战、尿管刺激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拔管后MAP、HR、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拔管后15、30、60 min的Prince-Henry疼痛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拔管后15、30 min时Prince-Henry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战发生率,A组3例,B组8例,C组1例,C组明显优于B组(P<0.05)。尿管刺激现象,A组8例,B组9例,C组1例,C组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A组5例,B组9例,C组2例,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6例,B组3例,C组5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麻醉诱导,对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的苏醒期的平稳恢复作用比芬太尼联合地佐辛或氟比洛芬酯更有优势。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麻醉诱导; 下腹部手术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1.0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1-0052-02
全身麻醉患者围术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尤为重要,同时下腹部手术创伤大,疼痛剧烈,炎性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应选择有效的镇痛药物以抑制机体过度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而术后疼痛、躁动等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影响患者的预后。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可产生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持续时间长,呼吸抑制发生率低[1]。氟比洛芬酯是非甾体类镇痛药,具有靶向性,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部位。本文观察两药复合麻醉诱导对下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90例,ASAⅠ~Ⅱ级,男43例,女47例,年龄20~55岁,体重指数≤30 kg/m2。其中阑尾手术20例,膀胱肿瘤手术21例,子宫切除术17例,卵巢肿瘤手术13例,结肠肿瘤手术19例。所有患者近期无服用镇痛、镇静类药物史。术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未见异常,无吸烟及酗酒史,未使用对肝脏代谢有明显影响的药物。排除呼吸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史、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史及正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者,手术时间在1.0~2.0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组(A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B组)及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C组)。其中A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1~50岁,平均(38.1±3.2)岁。B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2~53岁,平均(42.6±3.4)岁。C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20~55岁,平均(41.6±3.0)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組患者常规禁食禁饮6~8 h,未予术前用药。入室后连接德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M8008A多功能检测监测Bp、ECG、SpO2等。开放前臂静脉通路,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12 ml/kg,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时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芬太尼2 μg/kg(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芬太尼2 μg/kg(B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氟比洛芬酯50 mg(C组)。然后给予阿托品0.1 mg/k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胺0.8 mg/kg静脉快速诱导,麻醉维持:术中吸入七氟醚和笑气并调节吸入量维持心血管稳定,术毕15 min前停用吸入麻醉。入恢复室后必要时静注氨丁三醇注射液30 mg。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拔管后5、15、30、60 min的MAP、HR、Prince-Henry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2分为深呼吸时痛,3分为静息时有疼痛,4分为静息时难以忍受的疼痛)、Ramsay镇静评分(1分为烦躁不安,2分为安静合作,3分为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捷但发音含糊,4分为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为呼叫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眠状态),以及恶心呕吐、躁动、寒战、尿管刺激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MAP、HR、SpO2比较
三组患者拔管后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三组均未出现明显呼吸抑制现象,SpO2均大于96%。
2.2 三组Prince-Henry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C组在拔管后15、30、60 min的Prince-Henry疼痛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拔管后15、30 min时Prince-Henry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寒战、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
寒战发生率:A组3例,B组8例,C组1例,C组明显优于B组(P<0.05)。尿管刺激现象:A组8例,B组9例,C组1例,C组优于A组、B组(P<0.05)。躁动:A组5例,B组9例,C组2例,C组优于B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6例,B组3例,C组5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室使用氨丁三醇注射液A组2例,B组4例,C组无。
3 讨论
良好的镇痛可减轻患者痛苦,术前即对伤害性感受加以阻滞可能达到术后镇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1]。地佐辛在用药后15 min既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其作用持续至给药后6 h ,对神志影响轻且呼吸抑制作用弱[2]。氟比洛芬酯具有靶向性、缓释性等优点,对术后的镇痛起到一定的作用[3]。在拔管后15、30、60 min疼痛评分方面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在拔管后15、30 min疼痛评分优于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这说明术前应用地佐辛在手术时间不长的手术后能达到有效镇痛。在镇静方面三组间没明显差异。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4]。本文在诱导期的应用结果与其相似。
有报道手术结束前给予地佐辛可有效抑制术后寒战[5-6]。本文在术前应用,与NSAIDs合用,减少副作用,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本组寒战、尿管刺激的发生率C组明显减少。术后的躁动与疼痛、尿管刺激等有关系,有报道地佐辛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7-8]。本组联合应用明显减少其发生率,减轻患者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地佐辛与其协同镇痛,减少不良反应,从而充分发挥联合用药的药物协调作用。
綜上所述,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麻醉前诱导,应用于下腹部手术,可以减少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发生,有利于苏醒期的平稳恢复,也具有减少寒战,减少尿管刺激,减少躁动等作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显著受益。
参考文献
[1]管艳,王贵成.地佐辛对全凭静脉麻醉拔管期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3):288-289.
[2]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2.
[3]曾彦茹,佘守章,许立新,等.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2):167-169.
[4]范海哲,张婧杰.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在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0):1001-1004.
[5] Komastsu R,Turan A M,Orhan Sungur M,et al.Remifentanil for general anaesthesia:a systematic review [J].Anaesthesia,2007,62(12):1266-1280.
[6] Sibille K T, Kindler L L,Glover T L,et al.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morphine and butorphanol analgesia:a laboratory pain study[J].Pain Med,2011,12(7):1076-1285.
[7]朱卓,姜藏,催云凤,等.地佐辛预防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24-26.
[8]于向鸿,黄盛,肖剑鹏.不同剂量地佐辛减轻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3):251-253.
(收稿日期:201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