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仁县宜溪学校 朱丽娟
最好的生活
湖南安仁县宜溪学校 朱丽娟
责任编辑:徐雪梅
时针指向了12点。
寒意直侵骨髓。暗淡的夜空中,几颗星星零碎地散开着,闪着微弱的光芒。
手术室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味。注射器的针头缓缓地扎进老许的血管里。他哆嗦了一下。一阵阵疼痛漫过肚皮,老许微微皱了皱眉头,然后又昏睡过去,两行浊泪慢慢溢出了眼角……
(一)
老许是个建筑工人,每天都在工地上跟砖瓦泥沙打交道,一身蓝色工作服沾满了泥沙、油漆,一年四季未曾换过。工地上的朋友们总是叹气:“唉,老许啊,你什么时候也该换身衣裳了吧。再抠也别一年到头都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啊。你看你给小星买了很多衣服……”“这有什么要紧的,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不讲究。小星是孩子,该买的总归要买,马虎不得。”老许笑了笑,目光转向远方,“我要给她最好的生活……”
十几年前的那个冬夜,下着小雪。就在那个小木屋——那个老许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老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爱的女人的手从自己的手中滑落,有些冰凉,有些无力。突然,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屋内的沉静。紧接着,又传出了一阵饱含沧桑的深沉的哭声。两种哭声混合在一起。那是老许第一次哭,绝望又悲凉。
过了许久,老许抹去泪水,抬头望了望天,死寂、昏暗,没有一颗星星。“孩子就取名小星吧。孩子妈没走,只是变作了星星与我同行,我还和她在一起呢。”老许想着。
于是老许便把对妻子的爱和愧疚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小星从小就很懂事,在学校总被老师同学夸奖。老许心里自然是欢喜得很。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小星没有辜负老许的期望,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可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寄来的,还有昂贵的学费单。那么多钱,该怎么筹集呢?老许在外地务工,身边没几个亲人。得了,还是靠自己吧——就是不吃不睡也要想办法凑够小星的学费。
(二)
老许兼做了好几份工。他没有文化没有技能,做不了酬劳高的活儿,能做的就只有洗碗盘、扫大街这些工资少得可怜的工作了。
一大早,天还没亮,老许扛着扫把就上街了。
阴沉的天空直压向大地,狂风肆意舞蹈。老许顾不了这么多。他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攥着扫把就扫。他只想赶紧扫完这几条街,然后再去做另外一份工作。
天空逐渐明朗了,风也小了点。老许越干越来劲儿,汗珠从他的鼻尖上冒出,工作服后背也有些湿润。老许那双攥紧了扫把的手,此时又多了几道深深的茧痕。
突然,什么东西迎上了老许的脸。老许扯下来,一看,是一张印了些黑字的白纸。上面的字,他不大认识,但后面的数字他认得,是一个电话号码再加“个、十、百、千、万、十万”,天哪,十万块钱!老许一辈子都没赚过这么多钱!心里想着,这一定是张招活儿的单子,不如去问问,没准儿这事成了,小星的学费
就有了。
(三)
“喂……请问……”老许拨通了那个号码。
“哎呀——谢天谢地啊——”一个尖锐的声音传来,“我替我们全家感谢你啊——”
老许没摸清头脑,只觉得心中一颤,估计这不是招活儿干那么简单的事儿。“你这是……”
“嗯?你不知道吗?”老许听出来了,是一个老妇人的声音,带着些沙哑的哭腔,应该是刚经历了什么不幸的事。
“几年前,孩子他爹,因为肾病,去了……”那边声音哽咽了,“谁知道天意弄人,如今儿子也被查出了肾病,医生说……两天之内要是没有肾源……我的儿啊……”妇人没说几句就大哭起来。
老许听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想起了妻子,想起了小星,心中猛地一颤,咬了咬牙。
“行!”
(四)
手术室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味。注射器的针头缓缓地扎进老许的血管里。他哆嗦了一下。一阵阵疼痛漫过肚皮,老许微微皱了皱眉头,然后又昏睡过去……
手术室外的红灯变成了绿灯。成功了。
老妇人嘴里絮絮地说着 :“成功了……成功了……”说罢,突然匍匐在地上,一阵痛哭。
傍晚,夕阳的光辉似破碎的玻璃,溅满大地。一阵风袭过,落叶飞满天。老许的双手紧紧地攥在胸前的衣服口袋上。他不是怕冷,而是胸前有那张装了小星学费的银行卡,那张能够给小星带来好生活的银行卡。
老许心中有些高兴,仿佛双脚踩着的不是路,是棉花。走在软软的路上,老许脚步有些踉跄,不觉向前倒了去……
睡梦中,他听见了女儿的呼喊声。
(五)
“爸爸……”
老许缓缓地睁开疲惫的双眼,只觉得眼皮外的世界是如此白亮、耀眼。他没想到又来了这家医院。
“爸,你醒了!”小星一脸欣喜,眼中噙满了泪水。
“小星,你……已经知道了?”
“那个女人打电话来跟你道谢,什么都告诉我了。”小星抬起头,拭去眼旁的泪水,红着眼说 :“爸,对不起……我知道,你是为了我的学费,受苦了……”
“不碍事的,”老许笑笑,“医院住院费贵,咱们回家!”
说罢,老许下了床,拿起蓝色外套就往外走。小星知道拗不过这个犟脾气的爹,只好含泪一起收拾了东西回家。
小星挽着老许的胳膊一起走着。深夜的小道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抬眼望,只见父亲左半边的头发竟都变成了银白色,仿佛与这月光融合在了一起。一丝凉风掠过,吹散了小星眼旁的泪水。小星心想,您放心,我一定会给您最好的生活。
(指导教师:黄小华)
编 辑 絮 语
读完这篇文章,编者一直很好奇,是什么样的感触促使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创作了这样的小说?在两千余字的文学空间里,作者把生活的艰辛、浓烈的亲情阐述得淋漓尽致。话题虽然沉重,但是内容充满了力量和希望;故事情节虽然曲折、夸张,以致有些不真实,但是读后仍然让人感动。
小说细节描写尤其出彩。最后一段升华了主题——最好的生活是什么?就是爱和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