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均 杨福清
金华市婺城区林地生产力探析
董海均 杨福清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321001)
对金华市婺城区的林地生产力现状,特别是近10年各类林地生产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从地理环境、管理措施、树种结构等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针对婺城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注重生态公益林经营、科学改进采伐方式、切实加强中幼龄抚育、加强生态修复和低产林改造和林木良种化集约经营等进一步提升林地生产力的对策。
林地生产力;现状;探析;对策
1.1森林资源与林地生产力现状
据“十三五”采伐限额编制森林资源数据,金华市婺城区林地面积为84425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0.7%;森林面积76154公顷,森林面积占林地面积的90.2%,林用地利用率高于全国50.05%的平均水平,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
婺城区2013年林木蓄积量278.33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274.53万立方米。按林种分,商品林总蓄积166.36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159.30万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58.03%,其它林蓄积7.06万立方米、占2.57%;生态公益林蓄积 108.17万立方米,占39.40%。婺城区的林地分处在南山和北山两大片区,林木蓄积量较大的乡镇主要有莘畈乡、塔石乡、岭上乡、沙畈乡、箬阳乡、安地镇、罗店镇等山区乡镇及北山林场,占全区林木蓄积量的72.51%。
目前,婺城区的林地生产力为 43.06立方米/公顷,低于浙江省52.87立方米/ 公顷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89立方米/ 公顷的水平。
1.2 森林蓄积量与林地生产力动态变化
1.2.1林地生产力总体水平动态变化
婺城区2003年森林蓄积量172.86万立方米,林地生产力为30.47立方米/公顷;2008年森林蓄积量230.66万立方米,林地生产力为36.41立方米/公顷; 2013 年森林蓄积量274.53万立方米,林地生产力达43.06立方米/公顷。2008年比2003年的森林蓄积量增加了33.4%,林地生产力增加了5.94立方米/公顷;2013 年比2008年的森林蓄积量增加了19%,林地生产力增加了6.65立方米/公顷。
1.2.2乔木林龄组结构与林地生产力动态变化
2003 年,婺城区乔木林分以中幼龄林为主,其比例高达86.75%,近成过熟林所占比例较小、仅占13.25%,单位面积蓄积量较大的林分数量极小。通过了几年的森林培育,至 2008年,龄组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中幼龄林所占比重降低到72.23%,近成过熟林比例上升为27.77%;2013年,中幼龄林所占比重降低到53.30%,近成过熟林比例上升为 46.70%,林分年均生长量大幅增加。2008年与2003年的林地生产力水平相比,幼龄林有明显提高,中龄林处在同一水平,近成熟林呈下降趋势,过熟林下降明显。到了2013年,结构更加合理。详见表1。
表1 分乔木林龄组林地生产力动态变化表 单位:% ,立方米/ 公顷
1.2.3乔木树种组结构与林地生产力动态变化
2008年相比2003年,婺城区的松类、杉类、硬阔类、软阔类四类森林面积都有所增加;各个树种组的林地生产力中,松类、硬阔类分别增加了11.92立方米/公顷、9.63立方米/公顷,杉类保持不变,软阔类减少了13.6立方米/公顷。2013年相比2008年,婺城区的松类、杉类、硬阔类面积略有所增加;林地生产力上,松类、杉类、硬阔类、软阔类分别增加了12.37立方米/公顷、6.11立方米/公顷、4.15立方米/公顷 、15.43立方米/公顷。详见表2。
外墙外保温是在主体墙结构外侧用粘接材料固定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外侧抹砂浆或作其它保护装饰,在外墙根部、女儿墙、阳台、变形缝等易产生热桥的部位,采用外保温技术,可显著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有:聚苯板保温砂浆外墙保温、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聚苯颗粒浆料外墙保温等。外墙内保温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总之,外墙保温材料要选用导热系数小的保温材质,减少室内外的热交换。另外,也可利用植物来调节气温,如在建筑物西侧墙面上种植爬山虎,有利于吸尘和降噪,减少温室效应。
表2 分乔木树种组林地生产力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立方米/ 公顷
1.2.4林种结构与林地生产力动态变化
婺城区2003年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中用材林的面积比为40.6:59.4,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中用材林的林地生产力分别为 24.75立方米/公顷、38.01立方米/公顷。 2008 年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中用材林的面积比为40.5:59.5,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中用材林林地生产力分别为 32.79立方米/公顷、39.62立方米/ 公顷。2013年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中用材林的面积比为43.0:57.0,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中用材林林地生产力分别为29.64立方米/公顷、49.66立方米/公顷。2013年相比2008年,生态公益林与用材林的面积比、生态公益林林地生产力明显增加,用材林的林地生产力稍有增加。
2.1地理环境的影响
婺城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中部偏东。地形属浙中低山丘陵区,地势呈西南和东北高、中部低的走廊式地形格局,地貌为半封闭盆地。属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在植被分区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植被区。据统计,全区林地中Ⅰ类地占 5.29%,Ⅱ类地占 45.82%,Ⅲ类地占 38.03%。婺城区林地自然条件较好,适宜开展各类经营活动,这是目前其林地利用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主要原因。
但由于受人类长期活动影响较大,大多被次生林或人工栽培植被所代替,一段时期索取远远大于生长,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呈下降趋势,山地土壤肥力中等偏下,致使林地生产力处于低水平。
2.2管理措施分析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婺城区林业主管部门加强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严格执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采伐总量。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森林保护意识提高,农村燃料结构变化以及木制替代消费品大量出现,林木消耗大幅下降,婺城区林木采伐需求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同时,由于开展了低产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多种森林培育经营措施,促使林木生长速度加快,林木生长量增加。婺城区林分蓄积量、林地生产力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乔木林蓄积量以年均 6%的速度增长,森林经营水平得到提高,成效显著。
2.3树种结构分析
婺城区主要的乔木树种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松类、杉类、硬阔类、软阔类。“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不同的营林措施对乔木树种生产力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引种速生的湿地松、火炬松等树种,松类的林地生产力有较快增长。硬阔类主要以天然林为主,按照《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的规定,等同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多数阔叶林实行了封山育林,大量的灌木林、疏林等低效林自然形成阔叶幼林或阔叶中龄林,其质量提高明显。杉类是婺城区林地生产力最高的类型,由于属于重要的用材树种,大量的采伐影响了它的质量提高。开展“四边”绿化和森林城镇等平原绿化工程后,软阔类的面积逐年增加,但质量尚待提高。
3.1注重生态公益林经营
按照生态功能区的建设要求,婺城区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比例将提高到50%以上。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封、造、补、抚、管相结合,以天然更新为主,辅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优化林分结构,逐步形成树种多样、层次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公益林,实现森林面积增加和质量提高同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3.2科学改进采伐方式
按照“十三五”采伐限额的要求,继续严格控制林木采伐量。同时,积极转变林木采伐方式,对成过熟单层林分,鼓励采用择伐方式采伐,逐步培育大径材林。必须采用皆伐方式的,应改变采伐面积小而散的状况,块状采伐有利于集约经营。
3.3切实加强中幼龄抚育
森林抚育是加强中幼林培育、促进林木生长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调整林分密度,可以有效地增加林木营养空间,改善林分对水、肥、光照需要的条件,提高林分生长量。在抚育过程中,应遵守“留优去劣、留强去弱、分布均匀、疏密适度”的原则。婺城区中幼龄林所占比重较高,经测算,应抚育资源的面积为21661.31公顷。
3.4加强生态修复和低产林改造
对已经退化为疏林地、灌丛和荒山荒地的林地,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用人工造林、补植、封山育林等措施;必要时进行低产林改造,根据立地条件,强调适地适树和良种壮苗,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施肥方式,加强抚育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尽快恢复森林植被,遏制林地退化。
3.5林木良种化集约经营
对立地条件较好、质量等级较高的林地,使用良种壮苗,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重点结合浙江省珍贵树种发展规划,着重发展适宜婺城区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珍贵乔木树种。在造林设计上,应避免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的造林模式,采用多树种混交设计模式。在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模式下,树种生长显著加快,林地生产力增加明显,且在促进林木胸径生长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大径材的培育;此外,多树种混交能够降低凋落物层C/N,更有利于养分分解和转化,生态稳定性更强。
[1] 李宇雪,黄桂丹.浅析林地生产力提高研究进展[J].广东科技,2012,6(11):173-175.
[2]邓荔生,曾佩玲,黄春妹,等.珍贵阔叶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2):99-100.
2017-02-16
S758.5+2
B
1004-7743(2017)02-0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