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门中学 刘志辉
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部份组成。跳远运动员在跳远的整个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助跑的准确性,在当今世界比赛中,运动员的水平都比较接近,就几厘米的差距就会决定谁胜谁负,有些优秀的运动员就是因为在助跑的准确性不够好而失去了取得好成绩的机会,甚至因此而失去了夺取冠军。准确起跳技术是跳远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助跑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此次的实效乃至成败,不少优秀运动员往往在比赛中不能表现出相应的跳远成绩,其中主要是助跑准确性差、步点不准、踏板成功率低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如1952年奥运前夕,美国选手布劳恩曾跳出8米的优异成绩,但在奥运赛中,三次踏板犯规惨遭失败,而当时奥运冠军的成绩是7.57米,当今男子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在1991年东京创造世界纪录的那次试跳,其很大程度取决于助跑的准确,因此,踏板的准确性己是当跳远运动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助跑是跳远技术中一个比较复杂而容易渐变化的环节,同一个运动员在疾跑时由于受到技术,特别是助跑速度的影响和运动员当时的情绪、身体状况、心理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助跑节奏和步长的变化,从而影响助跑的准确性。
有一部分教练员,运动员在思想上对准确的助跑是取得优异的成绩的保证认识不够,片面强调只抓速度而忽视准确的训练。世界高水平男子跳远比赛的助跑成功率为75%左右,然而,优秀跳远运动员在一些重大比赛中,助跑成绩率大大低于这个比例。如我校田径比赛的高三男子跳远比赛前名助跑成功率都不到65%,这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一个优秀运动员来说,助跑速度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如有变化,则会影响比赛成绩。然而,在实践中要做到相对稳定,却很不容易,如我校田径运动会比赛上,高三男子跳远比赛中各轮次助跑速度就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初步统计,前三次比赛中,同一名运动员三次助跑速度相同的只有2人,占8%;二次助跑速度相同的有3人,占46%;三次助跑速度各不相同的有3人,占46%,同一运动员在同一比赛中,由于每次全程助跑速度的改变,往往会影响试跳踏板的准确性,使犯规次数增加,从而影响技能的发挥(表一)从表中可以看出,最头一名运动员助跑速度相对稳定,他的踏板准确性高,成绩相对也就好,而有的运动员由于助跑速度的改变,影响步长的不稳定,因而产生了踏板的误差,如第五个运动员。
?
跳远助跑起动的方式有二种:一种为站立式,另一种为行进间起动,站立式较行进间起动准确,因为站立式每次起动时用力大小基本一致,这样步长较稳定,准确率高。大多数运动员多采用此方法,尤为女运动员更多,而站立式中又分为三种姿势,分别为并脚起步法、两脚前后并立起步法、半蹲踞式起动法。一般运动员最宜采用两脚前后并立起步法,这动方法简单,易掌握,而且对开始几步的加速容易控制,使踏板准确性高。有资料证明全国几次重大比赛男子跳远中,站立式起动156次,成功124次。占总数的79%,而走动式的成功率只有55%,这是因为站立式起动技术容易控制,能很好的保持身体的稳定性,而走动式起跑技术则能充分发挥出运动员的速度优势,使其运动富有弹性,但是就不易控制自身的身体平衡。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运动员要根据自身的运动技术特点,而选择走动的方式。在平时训练中不论那种起动技术,都要注意自己身体姿势的控制,不能有变化;其次在起动前几步应控制好步长,速度和蹬地力量。
助跑节奏是指在完成助跑过程中运动的时间特征的合理性,也就是指在助跑过程中步速、步频、和步幅的合理配合,助跑节奏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适应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相对稳定的合理配合。但是有许多青少年运动员,在助跑阶段的节奏变化较大,造成助跑准确性差。尽管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在激活方式、加速方式等方面各异,但其节奏,特别是最后几步的节奏却非常相似,即从激活开始后要逐渐加大步长和加快步频,到最后4—6步则主要是加快步频,同时尽量保持步长,而最后一步的节奏应达到最快。
助跑距离越短,步数越少。步长变化越小,准确性越高,但不易发挥速度。随着助跑增加,准确性就难以掌握。一般运动员跑距离不宜过长,男子大约在16—20步(30—35米)。女子大约在14—18步(25—32米)左右。训练小平较高的运动员助跑距离长些,一般在18—24步之间。亦可以根據(表2)來決定步数。
助跑距离的确定,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肌肉弹性,力量,速度,身体状况等的不同情况,其确定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跳远专基础能力的现有基础,(2)一般弹跳力,(3)专项爆发力。
表2 根据速度确定助跑步数的方法
只要跑姿允许,而头、颈部处于一直线,应该鼓励运动员看板。对于初学者来说,始标志物视觉刺激有助于调控阶段更好地步幅调整,随后的起跳板刺激往往导致步幅的根本调节,而这一环节更与踏跳的动量和水平速度的降低紧密相连.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需要一定的生理能量为基础,没有这一物质为就不能完整合理地去完成整个跳远技术动作,更没有精力去控制自身的心理变化。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使其有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使其得到稳定和加强。运动员在比赛中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身体和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教练员则要在技术训练中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消除心理障碍。
它包括场地、气候、风向、服装等,当场地较硬、气候暖和、顺风时、步点就要适当放大,反之,就要缩小,幅度一般在±40厘米左右,或者更多些,塑料跑道的步点是不同的,塑料跑道弹性好,因此步点就要适后移一些。
跳远项目的难点是在高速状态下积极而准确地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助跑的速度与跳远成绩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速度训练是跳远训练中的重点。短跑能力强的运动员其每次试跳的速度较为稳定,每次试跳中相应每步的步长也较为稳定,从而能为准确地起跳打下良好的基础。对跳远助跑的技术要求是(相对短跑而言):大腿屈膝前摆要高些,而后蹬要充分有力,相应每步的步长要稳定,动作轻松协调有节奏。
良好的助跑节奏同样也有助于助跑准确性的提高,助跑时什幺时候加强后蹬,什幺时候加快步频以及步频的节奏要固定下定,特别是在最后三步时,如果我们学会利用“哒--哒、哒”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跳远助跑中最忌讳的“拉大步”、“捣小步”等错误上板动作的出现,从而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助跑距离取决于运动员的训练程度,这主要是加速跑的能力。根据俄国体育家波波夫的研究;40和100米起成绩可很客观地评估加速跑的能力.可用下列数据作为标准,男子:40和100米跑成绩为5.7和13.0秒;其助跑可用12个跑动步, 5.4和12.5秒,其助跑可用14个跑动步, 5.2和12.0秒以上,依次增加2个跑动步。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数据,结合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确定适宜的步数。
第一,准确的助跑是获得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在训练中应以发展跳远运动员助的准确性为前提,通过提高助跑技术来提高助跑准确性。
第二,助跑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试跳的成功和失败,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运动员对不断变化的外界各种情况的正确估计与分析;运动员在高速助跑中的精确分析空间与时间的特征;心理状态和自信心。在训练中加强技术与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控制能力和运动感知能力。
第三,通过对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诸因素的分析与讨论,建议在训练提高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认识,在抓完整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准确踏板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跳远技术得以完善,才能有效地提高跳远的成绩。
第四,任何项目的技术的完成都是全身肌肉的用力,青少年运动员核心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助跑不准确的因素,如速度好,技术差,而有的青少年运动员又是技术好而速度差。在训练中应针对运动员的个人的技术特点,用技术来补充身体素质的薄弱,而不应改变技术,因小失大,恓性自身优势环节,阻碍成绩进一步提高,力求身体素质平衡,建立完整的技术来提高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