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立”课程提升办学品质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特色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7-06-24 13:15
初中生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评价

以“自立”课程提升办学品质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特色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学校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我们借助“SWOT”分析法,从“学生情况、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管理、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六个领域,分“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维度,对我校的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详见下表)

优势(S)劣势(W)学生情况需求目标不够明确,兴趣变动性大,需加强引导;创造能力有待加强。机遇(O)基于标准的教学与学业水平评价,以及学校丰富的课程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课程结构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学习积极性较高。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两类课程开齐开足,科目门类多样。存在课程碎片化与课程拼盘现象,某些课程本校师资不足。研制学校课程规划。挑战(T)学业负担与个性发展的矛盾;传统价值观与教育新理念之间的冲突。将育人目标、办学愿景与课程体系相匹配。课程资源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地方资源丰富,也有较为丰富的外聘专家资源。围绕课程规划制订课程资源方案;畅通校外教育资源通达机制和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课程申报和管理制度。课程管理课程虽有一定的体系,但资源序列化和统整度不高;校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健全,且模块的开发还存在不平衡现象。整个课程体系显得有些冗杂,涉及内容较多,体系膨胀。张家港市教育局“美丽学校”建设工程的启动。教师队伍学校正在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师社团,就教师的生涯规划、专业发展等进行培训和研讨。结构合理,专业素养较高。教师的课程意识还不够高,课程的开发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课程初步实现了在信息化环境中的运作。网速较慢,教室内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特聘专家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社区共建也为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开发校本课程网络平台,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管理与开发有机结合;既要规范,又要保持活力的矛盾。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如何评价和引导,以提升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幸福感。课程网络平台的日益普及对学校的课程平台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我校现有课程的满意度在45%到 75%之间,这些课程基本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过,由于目前我校的课程较多地集中在国家课程上,校本课程主要涉及体育、艺术两大类,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对体育、艺术感兴趣,为了适性扬才,开发建设人文素养、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等学科拓展和兴趣类课程,就成为我校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

二、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建设应着眼于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应面向每一位学生,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具备一技之长;应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达到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使他们成为品端学粹、乐观豁达、具有国际视野、多元发展的阳光学子。

三、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课程是一种学习的经历,是让学生实实在在拥有知识的过程;课程是一段美好人生的缩影,美在生命的诞生,更美在生命的历程;课程还是一把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行的金钥匙,能够帮助学生奠定美好的人生之路。只有按照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次课程功能的课程,才是最理想的课程,也才是最重要的课程。为此,我校依据办学理念和课程目标,构建了高品质的“自立”课程体系。(详见下图)

我校的课程体系力求体现三个特点:

一是课程内容与实施方法的统一,不仅明确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而且明晰如何选择这些课程。

二是以新课改要求的课程设置为基础,形成具有多元性、开放性、选择性的大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统一。

三是既突出课程价值表达,又重视教育教学实践。我校的课程体系不仅表达了我们在办学和教学中要关注什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通过构建这样的课程体系并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课程体系建设不是为了形成成果束之高阁,而是要突出实践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提升,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和高层次发展。

四、课程体系的内容与实施要点

1.“自主学习”课程实施体现校本化。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在国家课程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地方课程完美补充的框架下,文化类的课程不必另起炉灶。我校根据特色办学目标,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改造。一是课程内容校本化。我们将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课前前端学习、课中交流学习、课后创新学习三块,并编写了《梁丰初中新课程导学案》,体现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要求。二是课程实施校本化。对学科领域课程,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将他们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提出要求。三是课程评价校本化。对考试科目课程,我们实行“基础+发展+创新”的试卷结构,从参与活动、过程表现、创新成果三个维度对他们进行定性评价。

2.“自我成长”课程实施体现项目化。

我们依托“入学礼、青春礼、毕业礼”三大平台,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小组化建设、理想前途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授予“少年勋章”“青春勋章”“梁丰勋章”,使课程项目化实施,提高了实施效果。

3.“自主发展”课程实施体现系列化。

“自主发展”课程是在基础课程基础上的知识拓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学力。我们将“自主发展”课程整合为四大领域:健康身心、艺术品位、流畅表达、创意探究。这是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管理,以满足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的活动课程,旨在培养他们的组织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尤其是领导才能。每一位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参加某一社团,也可以申请组建新的社团。

4.“自我绽放”课程实施体现特色化。

“自我绽放”课程建立在“自主学习”课程及“自主发展”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个性特长、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综合运用、选择组合等能力。

以上四大类型的课程实施既交叉又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力图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在人文、科学、艺术等领域接受创新教育,掌握搜索并利用信息的能力;为每一位学生制订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案,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在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真正提高文化素养、科学素质以及责任心和荣誉感。

另外,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有效地利用一切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环境,完善评价方式和方法,严格落实课程管理重点,如对课程质量的管理、对学生选课的管理、对课堂常规的管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等。

五、创新评价方法,优化评价过程

1.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充分开发教师资源。

我们在鼓励全校每一位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他们的专业特长,要求他们积极关注课改,研发相关课程,开设既符合校本课程目标,又表现自身专长的校本课程。

为此,我们制定了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办法,将他们的课程开发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业绩考核范畴。无论是校本课程的编者还是授课者,都要接受测评,以此不断地完善校本课程的实施。

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办法,实现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

①课堂考核评价改革。“自主展评式”生态课堂是我校推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主要由前端学习、展示评价、整理巩固及课后拓展几个部分组成。在这个模式中,课堂评价的核心是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达成度。我们规定从前端学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完成质量、探究问题的选择以及重、难点的突破和达标检测题的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尽管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型有着各自的特点,而且每一位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因而教学流程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是,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是相通的,而我们评价考核的,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这个关注点。

②学习小组应用评价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有效地激发他们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从而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③关注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求教师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并引导他们时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从而促使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领者的角色,有效地指导学生激活思维,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改革学生评价办法,保证学校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①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以及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表现等。

②根据“自立”课程体系中的四个板块,探索制定了学生学分制评价管理方案。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学分管理,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真正地实现在教育的过程中,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③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存在差异性,为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水平迈进,我校在学分制评价管理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优秀学生”“多元之星”评选办法,将学生获得学分的情况与评优挂钩,个人根据自己的学分情况自行申报。这就促使学生认识到获得各方面学分与成为优秀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向上。

六、“自立”课程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一是教研的变化,从“独联体”到“共同体”。各科教师打破了学科界限,甚至打破了学校界限。他们推倒了心中的“柏林墙”,语、数、物、史、地、生等学科教师实现了跨学科合作,促进了融合发展。

二是学生的变化,从“低着头”到“挺直腰”。现在,我校学生脸上的笑容变多了,他们更加自信、阳光,能够主动地与人交流。

三是教学的变化,从“没办法”到“有办法”。面对生源参差不齐的状况,以前,教师们常常抱怨没有办法,教得很痛苦;现在,他们的办法多了、抱怨少了,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了。

四是学校的变化,从“有精神”到“有精彩”。“自立”课程提升了我校的办学水平,“让每一种存在都精彩”已经成为我校的核心理念。

未来几年,课程建设依然会是我校的核心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课程的运行机制,更好地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让他们获得多元化的发展。

(根据“江苏省初中课程建设特色学校”评选活动中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参评材料整理)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