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芳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及生活化的教学特点,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及教材缺陷弥补方面优势明显,特别适合于语文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仅是学生阅读层面的指导培养,更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做好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非连续性;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8-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083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非连续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逐渐凸显。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教学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而素质教育的革新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应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非连续性文本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实现了两者的双赢。
一、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非连续文本解读
对非连续性文本解读必须结合连续性文本的认识。以段落组成的文章被称为连续性文本,并具体表现为语文教材中课文篇章的呈现。而非连续性文本则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其组成部分多为数据表格、图文介绍、调查报告、地图、广告及目录索引等。非连续文本具有直觀性与生活化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性的呈现比间接的理论展示更容易被理解,在一些涉及时代背景的文章中非连续性文本的优势更明显。通过多元化的内容呈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文学氛围,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入图表模式,让学生分析探讨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对应的幻想、渴望与现实都是什么。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填表完善。第一次幻想的是火炉,希望得到温暖,但是现实却是寒冷的。第二次是幻想烤鹅,渴望得到的是食物,而现实却是饥饿的。第三次幻想的是圣诞树,渴望得到的是快乐,但是现实却是孤独的。第四次幻想的是奶奶,渴望得到的是疼爱,但是现实却是痛苦的。最后一次是幻想和奶奶一起分走,渴望得到的是幸福,但是现实却是绝望。文章内容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文章内容的认识。毫无疑问,非连续性文本必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的辅助手段得到教学重视,实现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融合。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好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关注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作为一种阅读辅助手段,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组成,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意义重大。其一其满足了语言教学的现实需求。借助广告、地图及调查报告等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带动母语的学习。其二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需求。作为一种视觉性的表达,其图像直观,文字凝练,更便于传达。其三其实现对教材缺陷的弥补。非连续性的文本凭借其纲要式的信息展现可以成为例文,从而突出其自身的主题性,这是传统连续性文本材料所不具备的教学优势。正是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与意义,做好其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十分必要。
三、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关注非连续性文本,做好课堂的重视应用
非连续性文本总是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广告、地图等都是非连续性文本的体现。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数是文学作品,而对应的故事、散文及诗歌等都属于连续性文本的范畴,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较少。因此必须做好非连续性文本课堂应用的关注。一方面利用现有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变换形式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深入非连续文本的教学因素。另一方面在现有教材未修订的情况下根据课堂开展实际,补充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并且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补充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素养是学生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师必须关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让其与连续性文本教学相互补充,教学上相得益彰。
(二)加强对技巧方法引导,让学生正确获取文本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多维化的内容呈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信息整合与归纳较为困难,而其无法从零散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必然影响其语文课堂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归纳与获取方法的指导,让其正确获取文本信息。在方法指导下加快阅读速度,迅速提取有效信息,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做好信息的额整合分类。一般来说技巧的引导主要围绕标题、数据及图像。标题是对材料大意的概括,必须做好对标题的认识解读。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必须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在图像方面重点分析趋势。在进行阅读时应先阅读问题,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地开展阅读,这样才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得有效的阅读信息。
(三)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非连续性文本往往由多个材料组成,学生要想做好其信息的获取把握,必须善于比较并分辨不同信息之间的异同,从而总结归纳成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主要是让学生能联系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做好学习的自主建构。弱化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凸显学生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无论是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还是领会文本中的意思,都转化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知识学习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更多的是指导者与课堂阅读的组织者,让学生自主地从材料文本中获得有效信息,建构意义。例如在讲解《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动手画一画。将课文内容转化为工程施工示意图。分别为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去和中部凿井法。通过自己画图学生明白詹天佑不同的开凿方式,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詹天佑杰出的智慧与才干。
四、结语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连续性文本所不具备的教学优势,而这些正是语文素养培养不可少的部分,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必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让学生学会对零散知识的归纳提炼,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学习与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 吴东伟.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 王瑾.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