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菊
【摘要】本文从为什么要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出发,论述用游戏开展幼儿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分析游戏在幼儿英语教育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尝试给家长揭开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面纱,也给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学 游戏
认知发展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126-03
如今,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或私立幼儿园抓住家长不甘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打着“游戏教学,让孩子快乐学英语”的宣传旗号,使得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孩子进入了幼儿英语学习的课堂。笔者首先从游戏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理论依据中找到游戏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应用的基点,接着分析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尝试给家长揭开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面纱,也给教师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一、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论述
游戏是幼儿最重要、最主要的活动,任何一个幼儿的成长都离不开游戏。如今,承认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保障这种需要的满足并使之成为幼儿基本权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一些著名的关于儿童权利与福利的国际文件,如《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都把游戏与娱乐定为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1]。在国内,关于学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中同样强调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在实施原则中提到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显然,要实施幼儿英语教育,游戏的应用必不可少。
目前在国内,幼儿英语教育虽然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但根据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幼儿身心发展、认知特点、语言形成与发展的特点,激发与培养幼儿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幼儿英语教育的首要目标,这已经是众多学者的共识[2]。然而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呢?《学习力》一书列举了六项外界信息输入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或令人产生兴奋及愉快的感觉。其中一项为“生动形象的东西比平淡、抽象的有趣”,即当遇到平淡无味而又必须学习的东西时,如果把它们与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相结合,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的兴趣[3]。对于幼儿而言,最生动活泼的形式莫过于游戏了。因此,游戏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尤其重要。
然而,游戏是以娱乐性为目的的,游戏一旦应用在教学中,在兼顾娱乐性的同时,还要达到教育的目标[4]。游戏幼儿英语教学活动是有一定的教学目的的,有着它的特殊性,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很难起效果,甚至无效果。下面,笔者将从理论出发,分析事实,力求从中找到提高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的方法。
二、游戏在幼儿英语活动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要想把游戏玩好,使其在幼儿英语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从理论上找到依据,用理论去指导幼儿英语游戏的设计和应用。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让·皮亚杰(Jean Piaget)从对自己的孩子的观察实验研究开始,继而对儿童从婴幼儿期到青少年各阶段心理过程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游戏理论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实验研究发现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力,他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人从婴幼儿开始就有着简单反射的生活,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逐渐修正自己的全部行为技能以适应各种环境的要求[5]。在皮亚杰看来,游戏是儿童认知兴趣和情感之间的缓冲,也是同化到顺应的缓冲。在轻松快乐的游戏虚拟环境中,可以引发孩子自我意识和学习的热情,对现实成人社会行为进行模仿,从而逐渐顺应环境的变化。因此,游戏是儿童成长的过渡,是认知发展的需要。
在对幼儿进行英语教育的时候,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需求,将合适的游戏运用于教学中,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让孩子在游戏的情景中理解英语,在游戏的活动中应用英语,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逐步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
(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研究是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至今已经发展了四十多年,研究学者们对此课题的研究所持的目的、角度不一,所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争论激烈,甚至分阵营对峙。在此,我们主要围绕游戏应用于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幼儿外语学习的特点,简述与之有密切关系的理论依据。
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他在前人和自己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学习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监控模式由五个假说构成,其中,习得和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Hypothesis)、語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对游戏在幼儿英语教育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学习和习得假说
在语言教学理论中,学习是指儿童在正式环境下(如课堂)有意识地、系统地、正规地学习语言的过程。习得又叫获得,是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不经过正式的教授而自然地、下意识地获得语言的过程[6]。第二语言可以通过学习和习得两种途径获得。克拉申认为,两种途径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是有意识的行为,而习得是潜意识的行为;两种途径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并不是独立的,反之,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国际知名应用语言学家Rod Ellis指出第二语言的获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吸收而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然而,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习得”所具备的自然、轻松、无任务压力的学习特点符合幼儿的认知,因此,在幼儿英语教育中,“习得”应为主导,而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的适当应用就可以使孩子在“习得”的状态中学习英语。
2.语言输入假说
语言输入是习得的第一条件。对于语言的输入,克拉申强调的是语言的可理解性,也就是说提供给习得者的语言材料的意义和形式必须是他们可以理解输入的,否则将毫无意义。他形象地用公式“i+l”来表示最佳语言输入,其中“i”指学习者现有的水平,“l”表示不定量,具有可理解性、感兴趣的或相关的、非语法程序安排、足够的量等特征[7]。其中,可理解性是首要、必要的条件;挑选习得者感兴趣或与习得者兴趣相关联的材料是习得者可持续轻松学习的基础;非语法程序安排是强调习得的自然性,強调创设自然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可听懂、可模仿、可运用,在自然的状态下获得语言能力,不主张语法教授;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是习得者输出语言的保障。
3.情感过滤假说
在这一假说中,克拉申强调的是习得者可接收到的语言输入信息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他认为情感因素会对语言输入起到过滤作用。习得者对输入的信息越感兴趣,或学习态度越积极,那么可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英语学习而言,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去挑选语言材料,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避免和消除幼儿的焦虑,用有趣的方式方法呈现教学,并在有趣的活动中连续、重复地输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让孩子们能大量地、有效地接收语言信息,让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习得英语。
三、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一:游戏应用少,教师仅在教学某一环节使用游戏或干脆不用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材料要可被理解、使孩子感兴趣,教师呈现的语言信息才有可能被幼儿大量地接收。单纯一个环节使用游戏或没有游戏,课堂活动乏味,孩子很容易走神,继而过滤掉教师输入的信息,教学效果不理想。
对策:把幼儿英语游戏当作教学活动的主要活动形式,教学过程中多环节使用
幼儿英语教学环节一般分为热身、复习、展示、练习以及总结五大环节。教师一般把游戏集中在热身或练习环节。事实上,游戏在其他教学环节也同样适用,如复习环节,闪卡活动会比单纯的问答有趣,而借用百宝箱把孩子学过的单词小卡或教具放在箱子里面让孩子抽取并回答相关问题或触摸猜单词又比闪卡多了一个让孩子想象和参与的机会;展示环节,利用手偶或课件营造语言材料的交际情景,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跟着角色重复模仿,会比单纯地直接出示卡片让孩子跟读有趣,而不让孩子看到道具或卡片内容的全部甚至不让孩子看,通过发挥他们的嗅觉、触觉、听觉,去观察和想象,猜测今天的学习内容,更能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触发他们探索的兴趣;总结环节可以让孩子一边说单词一边把小动物的卡片或教具“送回家”,还可以改编儿歌把今天所学的内容编进去,以儿歌游戏的方式结束一节课也比只说bye-bye有趣。
幼儿英语教学中,用游戏贯穿整个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的氛围才会让孩子感到轻松和愉悦,孩子的注意力才能被牢牢地抓住,从而跟从教师快乐地学习。
(二)问题二:游戏设计和安排缺乏顺序性,选用游戏不符合幼儿英语学习的规律
相信所有的教师都知道教学安排应从易到难,但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幼儿英语学习特点的了解,不清楚孩子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从而出现将游戏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新授课中本应是以听力和模仿的活动为主的内容,教师却过早地安排了需要运用新学语言材料进行交际的交际游戏,孩子在接收到的语言刺激不够多、对语言材料不够熟悉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游戏任务,很容易受挫,继而对游戏失去兴趣。而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安排的不当,也会对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游戏活动产生质疑,从而失去应用游戏的信心和欲望。
对策:遵循幼儿英语教学的重复性和有序性原则,合理安排游戏活动
听懂是语言学习的第一要素,只有确认孩子听懂了,才有后来的说的教学。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交际应用属于语言的输出阶段。在学习者做出语言输出之前,必须要接受大量反复的语言刺激和语言信息输入。因此,教师在呈现新的语言材料后,应安排听力游戏:一方面用听力游戏继续对孩子们进行语言刺激,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修正自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另一方面用听力游戏去检测孩子们对新的语言材料是否理解,在确认绝大部分孩子都能理解的情况下再接着安排说的游戏,让孩子们练习说,进一步熟悉语言材料的表达,最后再安排交际游戏,提供交际的机会让孩子们自然地输出。在这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当孩子们听力和模仿到熟练时,必须要适时地提供游戏机会让孩子们进行尝试交际,否则,游戏内容过于简单也会影响孩子们的兴趣和语言的发展。
(三)问题三:游戏形式单一
游戏形式单一也是幼儿觉得游戏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而孩子们的情绪好坏也会影响教师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游戏开展教学。游戏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固定环节只用固定的游戏套路,游戏形式缺少变化。如教师在引导孩子进行模仿跟读时,只会用“大声小声”的游戏——孩子们看教师的手势或大声跟读或小声跟读;在检测听力时,教师只会用“触摸游戏(Touching game)”——把单词张贴在黑板上,教师说哪个单词孩子就跑去触摸哪个单词……刚开始孩子们还觉得这些游戏新颖有趣,但是长此以往,孩子们会出现兴趣疲软的现象。
对策:语言目标不变,根据孩子动作及其他能力发展的特点,不断改变游戏活动的方式,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进行游戏学习
大多教师经常会为设计英语游戏发愁,不断地从网上搜索幼儿英语游戏,却发现这些游戏无非就那几个形式,用多了也自觉无趣。其实幼儿英语教师可以参考五大领域的游戏活动设计英语活动。语言学习目标不变,根据需要对一些孩子喜欢的五大领域游戏活动形式进行迁移,使游戏鲜活起来。如“找朋友”这一游戏,把孩子分成里圈和外圈两组,两组一边唱儿歌一边反方向走动,当停下的时候,和对面的孩子打招呼。如果将这个游戏应用在英语活动中,除了可以让孩子练习用英文打招呼,还可以给每个孩子胸前贴上已学过的单词卡片,停下时就要互相说出对方身上的单词,让孩子们做单词复习。在英语活动中,教师经常用到的听力游戏是“Listen and do(我说你做)”,但是大多情况是听老师的指令去碰触相应的单词卡片。如果能把身体协调训练、美术、数学等考虑进去,那这个游戏就可以变换出很多玩法:让孩子单脚跳或蒙着眼睛去指认单词,让孩子听指令画出相应的水果或涂上相应的颜色,让孩子按照指令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尝试输入加法的概念等等。
这些需要教师平时在教学、生活中注意观察和积累,设计游戏的时候开拓思路、放宽视野,把语言当作交流的工具,目标在语言学习,但又不仅着眼于语言学习,使游戏丰富起来。
(四)问题四:一味游戏,忽视英语语言学习目标
英语教学中的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习得语言,游戏要兼顾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游戏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对英语教学起到服务的作用,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对策:根据语言学习目标和重点去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
幼儿英语教学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游戏中接收更多的语言信息,进一步巩固新知和给孩子提供尝试输出的机会。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分析、处理语言材料,拟定活動目标和重点,再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如若活动重点在于让孩子理解听懂,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展示环节通过设计“猜猜看”“魔术变变”等游戏有趣地出示语言材料;练习环节的游戏的重点在于通过听力游戏检测幼儿对展示阶段学习的新的语言材料是否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听指令猜一猜”的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果孩子动作正确,表示孩子已经理解了,如果动作不正确,孩子也许还没有理解。通过游戏教师就可以检验自己的活动目标是否达成,从而调整自己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真正从观念上避免“为了游戏而游戏”,逐渐树立“为了教学而游戏,游戏配合教学”的学前儿童英语教学观念[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学好语言的关键。游戏是激发和维护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最重要的手段。教师需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各种能力,让孩子全感全息地学,课堂才会精彩而趣味盎然。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编写组.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美)W.C.Kirby.学习力:哈佛大学对学习能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M]. 金粒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
[4]李园园.游戏幼儿英语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
[5]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黄衍玲.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8]刘莹.幼儿园英语教学游戏研究[D].河北大学,2011.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