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误区及纠正

2017-06-23 01:35朱玉林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纠正教学误区表现

朱玉林

摘要:在小学品德的课堂上,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很多时候都是一些仅仅懂得书面知识的学生,实质的教学内涵他们并不理解,反而更多地认为品德课内容仅仅存在于课堂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对小学的课堂教学误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纠正方法。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 教学误区 表现 纠正

一、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误区表现

1.品德课并不是一门知识课

在很多小学生的眼里,思想品德课就是单纯的考试课,其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自己用心地去记去背,但是并没有要求深切的去了解,因而,学生在学习小学品德的时候,都不太在乎其中的内容,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对其中的故事进行阅读,之后便不会对其他内容进行多余的观看。而品德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样的状况下,这些品德修养内涵完全成为了知识性内容,仅仅能够在学生的脑海里存在一段时间,用来应付考试,当考试结束后,学生对对其中的知识不予理睬,甚至完全的忘却。如果完全地进行知识理论教学,实际的效用将很难发挥出来,品德课也失去了其教学的本质作用。

2.品德课也需要实践

有一部分学校,虽然对学生进行了小学品德方面的重要教育,而且十分重视教师在其中的教导作用,要求教师细心的讲解给学生一些思想品德教学知识以及相关的故事,以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促使他们逐步成为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事与愿违,小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导虽然很容易的听了进去,如诚信、团结一类的内容,仅仅在课堂上教学并没有太大的效用,一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品德课堂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课堂,其中的各种思想品德内容也仅仅存在于书本当中,在现实当中很少有人做到。同时,教师所布置的思想品德作业,往往需要学生找出一部分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如有的学生会写某个人帮助了老奶奶过马路、某个同学捡到了1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这些都是过于传统的观念,虽然现在也十分值得推崇,但是现实的发展却充分说明,这种做法不一定是对的,而且经常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没有丝毫的实际意义。但是教师忽略了这样的状况,对于学生的作业没有加以认真的理解,导致学生也在这样的状况下蒙混过关,整体的教学效果也没有表现出来。

3.品德课的案例不明确

当前的品德教师,在学生选择案例的时候,经常会选择一些童话般的故事,如龟兔赛跑、小马过河等,这些故事虽然充分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给予了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但是将它们运用到品德课堂的教学当中,却有着相当大的不适应性。首先,这一类的故事都是以动物为例的,而且这些动物的原型又是人,但是学生并不理解这一层含义,仅仅以为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而其中的道德宣扬也仅仅存在于童话的世界里,与现实毫无联系。其次,其中的主人公分别为兔子、乌龟、小马等,试问小学生又如何从这样的故事中获得生活中的一些感知呢?这些内容属于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但是他们的发生环境都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完全脱节,甚至完全接触不到,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多的产生一些较差的印象,盲目的认为自己所学的内容是一些动物之间的趣味故事,对于自己并不适用。在这样的想法当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下降,整体的教学效果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

二、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误区出现的原因分析

现如今的小学品德课堂,之所以出现了相当多的教学误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忽略了品德课的实质内涵,和学生一起盲目的认为它就是一门知识理论课。同时,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家长都十分看重学生的成绩,对于品德課堂教学的开展方向,也主要从学生的知识学习出发,而对他们品德修养的培育和形成,并没有太大的关注。而且,教师在整个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担当着最为主要的示范作用,如果教师并没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品德课堂上所宣扬的内容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很容易使得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失去信心。此外,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难接触到小学品德课本上所存在的各种教学知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如今的社会,无论是家长还是身边的其他大人,都在忙着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其他的时间去给予孩子较多的品德上的指导。因而,学生接触不到这些内容,只能够认为这些教学内容是十分抽象的,并没有真实的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对于它的学习,也仅仅能够从书本上和教师的教学中学习。由于缺乏一定的实践内容,整体的教学效益相当低。长久下去,必然会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孩子的科学成长。

三、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纠正方式

1.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品德课堂的存在,更多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成长,是为了给予学生们前进的方向,是为了给学生们的成长形成良好的筑基。但是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明显忽略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即使有部分的教师注意到,也仅仅是以一些言传进行教育,并没有做到身教,实质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行道树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再把思想品德课堂当成一门应付考试的课程来看待,而更多地放在学生的成长上,设置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逐渐对品德课堂形成较为良好的印象,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学习观念也能够在这样的状况下,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重新深层次的认识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深切的学习其中的品德内涵,而不再单纯的将它视为一门考试课程。同时,除了对其中的故事有着一定的兴趣之外,对于其他部分的内容也会加以深层次的研究,使得自身的品德修养稳步获得提升。

2.给予品德课一定的实践

在品德课堂的教学当中,对于诚信、自立等内容的教学,长期都是一种理论知识型的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整体的教育过程也变得十分模糊。品德课本身不应该完全的止步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赋予一定的实践色彩。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品德课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结合起来,共同进行思想品德内容实践。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定的课下作业,比如在学习孝敬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孩子们为自己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去洗一次脚,督促他们加以认真地完成,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重新审视品德课堂上的内容,进而积极的进行学习,整体性的优化教学效果,无形之中,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3.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

在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对于品德主题的教学有着最为直接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际的案例选择当中,应当考虑这些案例的适用性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努力搜集一些当代的与小学生周围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促使学生不再认为这些案例遥不可及,也不再认为其中的思想内涵与自己毫无联系,进而深层次的掌握其中的一些知识内容,整体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全面性的优化。

四、结束语

小学品德课堂上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传统的教学思想加以改观,给予品德课一些实践内容,并选择最为切实的生活案例,以实质性的推动整体教学效果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王世晖.思想品德课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J].教育革新,2015,(12).

[2]刘阿甜.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6,(10).

[3]王之晓,陈小华,徐娜.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6,(01).

[4]谢晓颖.以导行为突破口,构建思想品德生活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6,(03).

[5]瞿辉.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上鼓励学生说真话[J].新课程,2016,(01).

猜你喜欢
纠正教学误区表现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