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庆国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课内命题作文这一渠道是远远不够的。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整体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借助字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借助观察、开拓写作的源泉,结合范文、模仿观察,不断加大写作训练的密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言表达 观察 范文 模仿
一、借助字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词是写作的最基本的材料,好像盖房子的砖、瓦、木料一样,具有一定的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基础。因此,在字词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组词、抄词、比词、扩词等方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通过辨析一个词语的使用范围、程度、感情色彩和词语的含义及其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客服机械地记忆现成的结论的做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长久地留在记忆中,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例如,在教学《科里亚的木匣》一文时,我抓住“果然”一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科里亚为什么“果然”找到了?他为什么会果然找到?等学生理解后,我又安排了这样的训练:你什么时候用到过“果然”?学生有的说:老师告诉大家,下了第一场雪后要带着大家去操场玩雪。下了第一场雪后,老師果然领着同学们去操场堆雪人打雪仗玩雪了……接着,我又提出:你什么时候用到过“果然”一词。有的说:快要进行拔河比赛了,我说我们班能取得第一名。到了比赛的时候,我们班果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用“果然”一词说一句完整的具有感情色彩的话,还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并重视了日常生活中的镜头,为写作做了铺垫。
实践使我认识到,克服机械地记忆现成的结论,寓字词教学于阅读及写作中是小学生写作中的一条得力拐棍。
二、借助阅读教学教给学生写作知识和方法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注意知识的迁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例文《赶羊》时,打破了以往先教学词,再讲课文的模式。揭题后,出示了下面一段短文:我来到山脚下,看见一只小羊在啃麦苗,就把它赶出麦地。我怕它再啃麦苗,就决定把它赶回金牛哥家。小羊不听话,真难赶,我赶呀赶,终于把它赶回了羊圈。我高兴极了。读后,让学生评论,大家认为这篇短文句子通顺,叙事完整,但内容不够具体。提出:我为什么要到山脚下去?我怎样把它赶出麦地?小羊怎样不听话?我怎样想出了办法?等许多问题。我诱导他们找出这些问题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使他让学生读课文,比较小黑板上的短文,看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写《赶羊》的。读完课文再根据短文比较课文,逐个讨论上述问题,并引导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短文。课堂气氛很热烈。大家纷纷发言:有的想象出小羊啃麦苗的情景及“我”当时的心情。最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中写得具体的部分,让他们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才能突出文章中心,要把文章表现中心的部分写具体,必须仔细观察生活,积极开动脑筋。
三、借助观察,开拓写作的源泉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它为儿童思维活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我作了如下探讨:
1.定点定物、集体观察
儿童的注意力易分散,随意性强,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因而,要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一开始必须确定具体的观察对象。也就是定点定物,并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例如:我在习作之前安排学生观察了一场拔河比赛,并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观察不同人物(运动员、观众、裁判员等)的动作,神态的变化。二是观察整个场面并从中摄取一至两个精彩镜头。观察后,我让他们回忆比赛情景。同学们纷纷说:我看到运动员的脸涨得通红;运动员的脸是铁青色的,脸上的肌肉还在颤动;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生都能把观察到的具体情况说出来。
2.结合范文,模仿观察
模仿是教学的必要手段。任何学习开始都离不开“照葫芦画瓢”。例如,我在讲了《今天我喂鸡》一文后,就让学生模仿观察活动顺序,对值日生工作进行观察。按走进教室-开窗-洒水-扫地修理桌凳的顺序进行小练笔。学生感到很省劲。写得很流畅。这样慢慢引导,经常训练,学生就会逐渐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3.结合生活、自由观察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接触的日、月、星、辰、虫、鱼、鸟、兽;学校、班级、少先队组织的集体或个人活动;家庭生活等都是学生自由观察的对象,运用已学过的观察方法去自由观察生活,并将观察到的精彩场面记录下来,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这样借助观察这一拐棍,使学生的写作知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多年来,我在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采用识字、阅读、观察、作文同步进行的系列教学,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敏.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讨[J].阅读与鉴赏,2011,(1):73-74.
[2]杨秀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讨[J].读与算,2015,(34):259.
[3]肖静.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J].教育界,2014,(2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