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学校构建的契机、困境与策略

2017-06-23 08:19汤伊心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

摘 要 21世纪,知识经济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社会,学习成为时代的主体,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心。学校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中坚力量,现有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亟待向学习型学校转型。转型过程中,困境与契机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学校应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模式,不落窠臼,把人的全面、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学习成为时代的主题,共筑新时代的教育中国梦。

关键词 学习型学校 科层制学校 学习型城市 终身学习

随着我国进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时期,知识经济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人类社会,“学习”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指导各国政府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学习型城市是由一个个充满学习活力的个人、组织、社区和政府组成的新型城市。其中,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学校,亟待转变现有科层制管理模式,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出发,实现学校“可持续”内涵发展,最终实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校为全社会公民提供全纳、优质、公平教育资源的目标。但目前,我们在构建学习型学校道路上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学校本身就是学习的地方,何谓学习型学校?如何从现有的科层制管理模式转变到学习型学校校本管理模式?时代的发展给构建学习型学校提供了什么样的契机?在我国构建学习型学校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如何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引领下构建学习型学校?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科层制学校与学习型学校的界定与差别

1.科层制学校与学习型学校的界定

科层制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一种社会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管理模式因为具有效率与合理化、权力层级分明、分工与专门化、非个人取向及终身事业取向等特征,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从理论上来说,科层制的管理模式能极大地发挥组织效率:专门化的分工能让组织内部各成员发挥自身特长;等级制的权力矩阵保障了决策执行力度和服从度;非个人取向保证了决策与行为的客观公正与合理性;终身事业取向能激发员工的忠诚度。从实践上来说,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公司企业中迅速普及,管理效果显著[1]。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以来,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在各类学校中得到广泛推广,追求整齐划一的工厂生产模式延展到学校管理中,效率第一成为各个学校的发展目标,升学率、科研成果等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

何谓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的概念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是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稳健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寻求工作内在的价值,促进教师的反思实践,重视教师自我超越和创建集体共同目标,自觉调动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不断提升以学习力为核心的能力建设,让学校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科层制学校与学习型学校的差别

第一,管理模式上,学习型学校中教师是主体,具有自我实现的强烈意愿,而非科层制学校提倡去个性化管理理念,导致教职工将教学视为谋生工具。同时,学习型学校中,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参与学校决策,共定学校发展前景,而科层制更多的是“一言堂”式管理模式,等级森严的科层制管理极易滋生勾心斗角、趋炎附势的行为,与现代学校提倡的民主、开放、自由的精神背道而驰。

第二,教学理念上,与科层制学校用流水线般的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成绩、扼杀学生天性的教学理念不同,学习型学校要求教育管理者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建构世界的方式,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在心智发展上的差异,满足学生多元化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

第三,学习型学校认为,学习是身心整体的活动,学习和行动密不可分,除了培养学生的言语智能与数理逻辑智能外,还应重视学生运动能力、乐感、美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同时,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智能结构和个性偏好的差异,提倡学生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发展自身潜能。而科层制学校则将应试教育中看重的数理逻辑智能与言语智能放在首要位置,只重视学生心智培养,忽略了其他方面。

第四,学习型学校认为生活与学习相融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均可成为学习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教育的机会,在生活中教学,融教学于生活。而科层制学校机械僵硬地理解教学含义,固步自封,认为教学活动只能在教室内进行,将知识切割为零碎的片段[2]。在学习型学校中,世界和知识是有机的整体,生物、化学、物理、人文、历史等学科共同构成了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因此,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时代发展给构建学习型学校带来契机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达成2030教育行动框架,提出“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我国政府面对时代的挑战,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建学习型社会,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理念根植于民众血脉。学习型学校契合党和国家政府提倡的教育理念,成为当前教育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各地学校纷纷思考向学习型学校转型,时代发展给构建学习型学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1.教育观念变革为构建学习型学校提供主体性契机

进入新世纪,终身学习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各国教育部门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在我国,政府与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顺应时代潮流,提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理念,这给构建学习型学校提供了主体性契机。以2015年由《中国教育报》刊登发表、引发中国教育界热议的广西玉林“EEPO——有效教育”为例,这个由孟照彬教授创建的教学理念,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三维一体,用学生发展的思维代替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思维,用相信学生能力的思维代替教师权威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画出知识树,让学生填入自己理解的知识点,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相互補充、纠正。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辩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组织语言、现场思辨等环节,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广西玉林,无论城市农村,参与试点改革的学生们均积极参与教学、自信开朗、大胆发言、善于思考,真正做到了教学冲破应试教育的藩篱,还学生自由的心灵与开放的思维。

要想在全社会达到广西玉林的教学改革效果,要求相关教育部门改革陈旧的教育观,批判和超越传统教育中的不合理因素,转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教学从题海战术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生命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自我价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尊重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机会,还学生学习自主权,还学生精神发展的自主权,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及创造创新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逐步实现从知识型学校到学习型学校的转变[3]。

2.新课程改革为构建学习型学校提供杠杆性契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前后进行了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开始的第八轮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已经进入到“深度学习”的课改新时期。2015年4月,教育部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总结会中提出,深度课改与深度学习是对十余年课改的反思;是从运动式改革走向专业技术支撑下改革;是新常态的国家层面改革;是从改变教学结构、改变教学关系到教学意义改革。深度学习引发的深度课改,要求教育者思考“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深度课改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要落到实处的教学实践。深度课改让教学改革回归教学本身,让核心素养统领教学内容。深度课改,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的重点着眼于学习与创新,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习惯入手,学生通过自觉地与他人协同学习,最终做到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深度课改、深度学习的“深”表现在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知识背后的方法、思维方式、价值文化等,是指向能力及素养的学习。深度课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深度学习要求学校从教学活动设计的本质、教学评价的本质以及教学单元目标设计的本质三个方面思考如何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要求学校转变原有教学理念,突出强调教育对学生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养成,让每个在校学生不分社会背景能够平等快乐地学习。这一系列课改进程犹如给构建学习型学校提供一个杠杆,撬开一片新天地。

3.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为构建学习型学校提供手段性契机

早在20世纪初,瑞典教育学家胡森就提出了教育研究中存在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一种是定性研究,以实验方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量化研究因果关系;另一种是定量研究,在自然的环境中,采用实地体验、开放式访谈、参与性观察或非参与性观察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纵观20世纪以来各国的教育研究方法,多以定量研究为主,忽视教育过程中的社会性变量,希冀用冰冷的数据说明问题。进入21世纪,终身学习成为这个时代的教育主题,构建学习型学校成为教育部门变革的目标之一,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人文现象,具有历史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包括客观事实,又包含人文历史价值观,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变革者应根据本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构建适合本土的学习型学校。

三、构建学习型学校面临的困境

虽然国家已经提出全民共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但作为引领学习改革前沿的学校,在构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面临着现行科层制管理理念与学习型学校理念冲突、教师思维定势、行政部门管得过多导致教学行政矛盾突出等困境。

1.与现行科层制管理理念的冲突

目前我国学校还普通基于机械的思维范式,以各种指标为考核标准,多采用企业化的科层制管理模式,按工业化、批量性生产的模式,“塑造”面向应试教育的学生,科层制管理理念突出。然而,作为承担人文历史教育的社会服务性组织,学校与企业相比,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因为,首先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的场所,不能用客观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标准,特别是在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激发个人潜能的时代,科层制管理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下的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其次,教师在三寸讲台挥斥方遒的同时,也在展现着独特的个人魅力,这要管理者如何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一个教师的优劣?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和发言权,这如何能用科层制中的非个人取向去要求?再者,学校等级分明的科层制管理模式,限制了教学一线员工的发言权,而高高在上的领导层作出的教学决策失去滋生的土壤,极易成为空中楼阁。

2.思维定势限制学校变革能力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多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而非自下而上的教师自觉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将改革构想形成文件,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至始至终被动参与教学改革,思维定势严重,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秉持“一招鲜,吃遍天”的陈旧思维,既不与时俱进修改教案,也不推陈出新改革教学法,更有甚者,面对国家提倡的新课程改革,新瓶装旧酒,无法创新,只能成为知识的灌输者,谈不上创造性教学。与此同时,学校也不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诸如教师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等过程中,考核指标单一量化,要么与升学率挂钩,要么与科研成果等同,致使广大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往指标看”[4];既不关心教学改革,也不关心学校变革,甚至墨守成规,抵触变革带来的阵痛,最终使得学校转型困难重重,让构建学习型学校成为一纸空话。

3.行政干预矛盾突出

虽然早在1996国家就提出了要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20多年过去了,我国各级教学部门中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行政化干预现象,一方面政府对于学校的发展存在管得过多、过细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政府应尽到的诸如投入、服务、监督等宏观职能上又存在责任缺位,导致学校疲于应付各种行政化要求,难以专注教学和科研,构建学习型学校困难重重。主要体现在学校主体地位不明,政府在课程设置、财政拨款、学校高层人事变动及其他教学方面管得多过、管得过死等方面。例如,目前我国各级学校的校长任命依然由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学校内部话语权不足,没有自主能力与创新活力。另外,學校现行的评价制度依然以升学率、过级率、就业率等应试教育为桎梏,学校以分数论成败,教育公平无从说起。在升学压力下,大多数学校采用了抹杀学生个性的题海战数、军事化管理,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多元、全面、终身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构建学习型学校的策略

进入21世纪,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学校应思索如何不落窠臼,调整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向学习型学校转型,把“人的全面、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学习成为时代的主题。构建学习型学校,基础是培养师生共同的学习愿景,共建学习型校园;关键是构筑开放的学习体系,提升个体学习能力;核心是形成开放多元的组织载体,打造学习型团队。“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我们要秉承“盖世雄才皆是平时所学”的理念,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共同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

1.培养共同的学习愿景,共建学习型校园

“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所有成员共同的、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可以激发组织内所有成员为这愿景共同努力”。培养师生人人想学、人人爱学、人人能学的共同愿景,凝聚、整合、激发学校全体人员的发展动力,实现学校自主发展,是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基础。首先,要灵活运用认知策略,通过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学校发展与变革的走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内在动力,共筑学习愿景。其次,要善于运用舆论导向,明晰共同愿景,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公开课、教学教研小组会议、学校校园网公开征集意见等形式,围绕如何办学、怎样育人、什么是辦学的价值追求等方面引导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最后,要巧用导向策略明晰共同愿景,活用协同策略共构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激活教师热情,增加学校组织活力。

2.构筑开放的学习系统,提升个体学习能力

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关键在于构筑开放的学习系统,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时代在变化,若学校墨守成规,固守校园内小小的四方天地,不思构筑开放包容的学习系统,不考虑提升教职工的学习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要让先进的学习理念成为国家、民族、个人上进的动力源泉。为此,学校要培养学生自由、开放、辩证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善于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创新自己的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过程中展示出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对教学的不懈追求,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好学、乐学,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让学生养成思辨的能力及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

3.形成开放多元的组织载体,打造学习型团队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成为现实,小小的一部智能设备足以满足现代人学习的多种需要,通过便捷的慕课资源,人们已经可以足不出户获得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构建学习型校园的核心是教育工作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开放多元的组织载体,打造学习型团队。具体可以通过搭建便捷的网络交流平台,让改革的理念上传下达、让基层的呼声下情上报;通过新时代图书馆建设,为爱读书、想读书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通过兼容并举,洋为中用,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学习型学校[5]。同时,学校要意识到教师团队是构建学习型校园的中坚力量,将国际流行的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引入校园,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让主动学习代替被动学习,让团队学习促进个人学习,让系统学习引领零星学习,通过教师的个人成长带动学生的成材。

——————

参考文献

[1] 陈卓.社会资本视野下的科层制学校改革[J].湖北社会科学,2016(3).

[2] 蔡飞.学习型学校与科层制学校——两种学校的文化比较[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3] 张兆芹,时艺萌.学习型学校自评维度与指标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5(31).

[4] 李更新.校本研修.学校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引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

[5] 高志敏.迈向交集.论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5(23).

[作者:汤伊心(1973-),女,上海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浅析慕课时代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索
中学体育教学要重视“方法传授”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