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妮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科学学院, 乌鲁木齐 831000)
“十二五”期间新疆特殊教育发展状况述评
张阿妮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科学学院, 乌鲁木齐 831000)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是新疆特殊教育发展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好最快的时期。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改善办学条件、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差、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全纳教育有待推进等问题。
特殊教育;新疆;“十二五”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喜人,但“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生产总值位居全国31个省区中的第25位,与其他省区的横向对比存在较大的差距[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0年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构想,把“大力改善民生”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任务[2]。教育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3],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基石”[4]。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新疆特殊教育事业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改善办学条件、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新疆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5.33%,其中:男性占54.27%、女性占45.73%,少数民族占66.82%、汉族占33.18%,肢体残疾人占34.12%、多重残疾人占18.81%、听力残疾人占18.15%、视力残疾人占12.62%、精神残疾人占7.42%、智力残疾人占6.48%、言语残疾人占2.40%,0-5岁的占2.44%、6-14岁的占6.84%、15-24岁的占11.02%,一级残疾占18.88%、二级残疾占残疾12.37%、三级残疾占25.68%、四级残疾占43.07%[5]。
据“十二五”中期(2013年)的数据,新疆总人口有2264.3万[6]。根据以上数据推算,“十二五”中期(2013年)新疆残疾人口约有120.69万,其中男性65.50万、女性55.19万,少数民族80.65万、汉族40.04万,肢体残疾人41.18万、多重残疾人22.70万、听力残疾人21.91万、视力残疾人15.23万、精神残疾人8.96万、智力残疾人7.82万、言语残疾人2.90万,0-5岁学前阶段残疾幼儿2.94万、6-14岁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8.26万、15-24岁高中及以上阶段残疾青少年13.30万,一级残疾人22.79万、二级残疾人14.93万、三级残疾人30.99万、四级残疾人51.98万。
2.1 政策支持和保障
新疆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特殊教育纳入教育事业整体规划[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推进各学段的特殊教育发展,建设好一批特殊教育学校,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收残疾人随班就读或举办特教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和师资培养培训,加强特殊教育教学研究。
“十二五”期间新疆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2011)、《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意见》(2012)、《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关于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捆绑发展工作的通知》(2014)、《自治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保障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2 经费支持和保障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地对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制定地方措施,逐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地方财政分级负担、多部门支持、多元筹措相结合”的经费投入机制[8],加大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力度。例如:根据乌鲁木齐市教育局提供的资料,该市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在“十二五”中期(2013年)达到3395万元,是“十一五”中期(2008年)的3倍,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学生住宿条件逐年改善。
近十年来,新疆特殊教育学校校舍面积得到了持续扩大,特别是进入“十二五”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趋势。2015年已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并投入使用的特殊教育学校有28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校舍总建筑面积达16.20万平方米,比2011年净增130.11%*田文于2014年9月12日在自治区特教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内部资料)《加快特改改革 提升教育水平 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8-11]。详情如图1所示。
图1 2006-2015年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总建筑面积(单位:万m2)
特殊教育的资助机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按照2014年《自治区特殊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的要求,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教班的生均公用经费达4000-6000元/年,不足100人的学校按100人拨付,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还在此基础上给予了进一步提高。例如:哈密地区根据《哈密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将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8000元/年。
新疆每年为200人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个别地州还将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学前双语教育发展项目”,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进一步提升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实施“三免一补”,即免收学费、杂费、住宿费,生活费补助标准为1750元/生/年;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从2012年起免收学费,残疾学生还享受1500元/生/年的国家助学金;民政厅从福彩公益金中安排“残疾人助学专项经费”,补助残疾学生的生活费用;自治区残联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每年安排5%的资金设置“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与能力提升建设。从《关于下拨2013年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经费的通知》中可以看到,2013年自治区“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专项基金”就达700万元。
3.1 学前阶段
目前,新疆接受学前教育的残疾儿童大部分是聋童[12]。“十二五”期间有16所公办聋儿语言康复机构,其中自治区级康复机构1个、地方康复机构15个,实现了对各地州市的全覆盖,机构数量与“十一五”时期的12所相比有了明显增加;通过开展聋儿家长学校,推进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康复训练的质量,已经能基本满足自治区聋儿学前康复训练的需求[13-14]。新疆残联从2011年开始实施“七彩梦行动计划”,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到2015年共资助340名城乡有康复需求的贫困聋儿进行筛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术后调机任务[11]。
此外,新疆现有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31个,其中自治区级康复机构1个,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30个;建立了1个自治区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达89个,全部为地市级或县级[13]。但是截止2013年,全疆还没有一所具有一定资质和规模的招收学前残疾幼儿的幼儿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地州市实名登记未入学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教育安置任务计划表(内部资料)》,2014年。。
3.2 义务教育阶段
2011年,新疆有15所特殊教育学校*田文于2014年9月12日在自治区特教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内部资料)《加快特教改革 提升教育水平 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后,2015年特殊教育学校达到28所,另有7所小学附设特教班9个,含随班就读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6459人[11]。新疆“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普通中小学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7]。
针对还有一定人数的残疾少年儿童未入学,在《特殊教育行动计划(2014-2016年)》实施过程中,新疆要求在2014、2015、2016年分别按照总人数40%、30%、30%的比例,通过随班就读(50%)、特殊教育学校(45%)、送教上门和其他的形式(5%)安排未入学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就学[15]。
3.3 高中及职业教育阶段
新疆在大力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也加大了对高中及职业教育的支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目前主要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和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的形式开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期间,全区特殊教育学校高中及职业教育毕业781人,有1248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3,15-18]。
自1993年起,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与新疆医科大学合作,先后开办了推拿按摩职业中专、大专、本科班和社会盲人职业培训班。2005年起,新疆残疾人职业中专学校与新疆职业大学联合开办聋人计算机专业大专班;与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联合开办肢体残疾人推拿按摩专业大专班。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及新疆残疾人职业中专学校等3所学校设有针灸推拿、计算机、工艺美术等多个专业。巴州特殊教育学校正在推进职业高中专业建设,该校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开设了聋人玉石琢磨、雕刻、美容美甲、按摩足疗等课程。
学校内涵建设的根本是提高师生的素质,中心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目标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19]。随着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项目的逐步落实,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内涵日益成为自治区特殊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4.1 师资队伍建设
在职前阶段,2009年9月,新疆教育学院率先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普通专科班;2010年,新疆师范大学设特殊教育普通本科班,自治区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由此起步。2011年,新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被列入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计划,特殊教育专业建设不断加强。两所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着为基层特殊教育学校培养造就合格特殊教育教师的宗旨,严谨办学、从严治学,缓解了自治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短缺的困难。
目前,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有教职工926人,其中专任教师790人。专任教师人数比2004年增长了近两倍[8-11]。详情如图2所示。
图2 十年来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人数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逐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从事特殊教育事业,保障特殊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11月,新疆出台《关于调整自治区特殊教育教师特殊教育补贴费标准的通知》,并从2012年开始实施,将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聋儿语训机构和手语翻译等人员的特殊教育津贴从原来的基本工资的15%提高到30%,激发了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部分特殊教育学校还通过与疆外高校共建实习基地的方式引进专业人才。例如: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2010年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实习基地,至2015年,已引进5名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
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根据新疆教育厅对全区320名特殊教育教师的调查发现,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教师比例从他们刚入职时的59.7%提升至95.3%,本科以下学历的高中教师由74.4%减少到31.6%,个别教师已经拥有了硕士学历*张玉红等《新疆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情况的调查研究》(内部资料),2013年。。详情如图3所示。
图3 新疆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
4.2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
2011年来,新疆加强了对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管理、指导,成立了“新疆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底举办了自治区首届“特殊教育论文大赛”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2013年召开“新疆特殊教育教学研讨会”,组建了“自治区特殊教育专家库”,并每年组织特教专家送教下基层及开展教学督导。这些活动促进了全区特教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十二五”期间,各地州市特殊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主持的《视障学生“两轮实践”工学结合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昌吉州特殊教育学校主持的《聋校“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学实践研究》和哈密特殊教育学校主持的《“医教结合”拼音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绩效研究》被列入“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第一批立项课题”,推动新疆特殊教育学校对“医教结合,综合康复”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和改革。新疆与中国残联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德国克里斯多夫协会(CBM国际防盲组织)合作,投入500万元种子资金,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地区、石河子市4个试点地区启动“全纳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合作项目”,旨在支持自治区改革传统的特殊教育模式,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全纳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帮助残疾少年儿童和健全少年儿童在一个班级上课,进一步改善残疾少儿教育状况,促进残疾人与社会融合,实现残疾少儿与健全少儿共同成长进步的美好愿景[20]。
5.1 特教学校招生数量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新疆开展学前康复教育的机构主要面向听力残疾儿童,而针对视力、智力等其他类别残疾儿童的学前康复相对薄弱,这不仅可能错过残疾儿童早期康复的关键时间、不利于残疾儿童的未来发展,也给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教学工作增加了压力。虽然学前语言训练机构的数量基本上可以满足自治区听力残疾儿童的需要,但是康复训练的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关注。
随着自治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项目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学生人数明显增加。但是,据统计,“十二五”末,全区仍有7425名适龄残疾儿童未入学,其中视力残疾儿童364人,听力残疾儿童338人,言语残疾儿童531人,智力残疾儿童2227人,肢体残疾儿童2100人,精神残疾儿童467人,多重残疾儿童1398人[14]。与“十二五”期间自治区99.81%的健全儿童接受小学教育、97.95%的健全儿童接受初中教育的现状相比,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明显偏低[6]。
由于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方面缺乏较新的政策依据,教材也相对陈旧,加之疆内学校之间合作缺乏等,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面临一定的挑战。“全纳教育”及“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等特殊教育教学改革在新疆尚属实验阶段,全面推广工作困难重重。
5.2 特教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仍然偏低
特殊教育,师资先行。虽然自治区在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不强。特殊教育的任务重、付出多,对教师爱心、耐心、责任心的要求很高。很多特殊教育教师出于对工资待遇、工作压力、人生发展等方面的考虑而流向其他行业,造成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不稳定的现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特殊教育工作督查调研总结报告》(内部资料),2013年。。
第二,特殊教育教师的补充机制不健全。“十二五”期间,虽然新疆已经开始举办专门的特殊教育教师招聘活动,但对特殊教育教师还缺乏规范的资格标准,影响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限制了学校未来引进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空间,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三,特殊教育教师的职称评聘面临阻力。自治区新建、改扩建的特殊教育学校招聘了大量青年教师,他们的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晋升的难度比较大。学校领导大多具有高级职称,但他们通常不承担教学任务,缺乏特殊教育教学的直接经验;部分具有高级职称的老教师由于以往专业结构的制约,往往难以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发挥出骨干、引领作用。这种“青年教师干得多却职称低,老教师干得少却职称高”的环境容易使青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5.3 全纳教育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全纳教育是未来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当前,自治区“全纳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合作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试点地区建设了资源中心,但资源中心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各部门和社会团体对发展全纳教育的职能和责任还不完全清晰,对全纳教育的支持与保障也不够到位。各地州市教育行政人员、有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意义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特殊教育学校也没有彻底改变“封闭式”的办学模式,与普通学校的沟通、联系很少,这一现状既不利于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顺利融入主流社会,也不利于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获得最理想的发展。由于随班就读的效果还不够理想,一些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又从普通学校回流到特殊教育学校。
6.1 扩大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人数
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加强管理,督促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尽快开展好招生工作,为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就近接受特殊教育创造条件;开展残疾儿童送教上门需求调查,安排巡回教师或志愿者对多重残疾等不便参加学校教育的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积极为特殊教育学校创造条件,使它们的办学层次从义务教育阶段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两端延伸,扩大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范围。在高等教育阶段,要探索在新疆普通高等院校中“单考单招”残疾学生或普通高校与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办学的办法,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更多选择。
6.2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内涵建设,关注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督查和指导,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能力,保障学校常规工作有序、有效进行;做好特殊教育教科研工作,并将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地方实际,开发符合学情、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积极探索“民汉双语特殊教育”工作,培养双语特殊教育教师、编写双语特殊教育教材;为特殊教育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对口帮扶、捆绑发展工作,实现自治区特殊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6.3 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招聘机制,组织专门的特殊教育教师公开招聘活动;加强特殊教育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做好特殊教育教师的全员轮训工作;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落实承担随班就读任务教师的特殊教育津贴;在特殊教育教师在职深造、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激发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培养一批青年教师使之成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中坚力量”,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选拔一批兼具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的教师在各级教研机构中担任特殊教育教研员,发挥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科研职能,构建自治区特殊教育教研网络。
6.4 推进全纳教育
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全纳教育的支持保障,积极营造全纳的社会环境,促进普通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和关心残疾学生,为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残疾学生进入全纳教育试点学校随班就读,并发挥好全纳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和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业指导、专业帮助和物质支持,建立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定期联系的机制,组织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教研人员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跟踪、研究,逐步积累全纳教育的经验,提高全纳教育的质量和覆盖面。
[1] 国家统计局.2006-2010年新疆地方生产总值[EB/OL]. (2014-12-10).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jsessionid=DF5679E5918DF4439FE0 F6BF8D6CAFF2?m=fsnd.
[2] 王跃,金建新,吴伟.新疆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实事求是,2012(1):42-46.
[3] 陈培瑞.教育: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J].当代教育科学,2007(23):1.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1-08-11).http://www.xjedu.gov.cn/webpub/bpf/mlgk/viewDetail.jsp?identifier=010183592/2011-00068.
[5] 程柱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新疆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6] 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03-13).http://www.xjedu.gov.cn/xjjyt/sytj/2014/78009.htm.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03-13).http://www.xjedu.gov.cn/xjjyt/sytj/2014/78010.htm.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03-13).http://www.xjedu.gov.cn/xjjyt/sytj/2014/78011.htm.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5-05-26).http://www.xjedu.gov.cn/xjjyt/sytj/2015/87924.htm.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6-04-14).http://www.xjedu.gov.cn/xjjyt/sytj/2016/97304.htm.
[12] 张玉红,关文军,贾玲,等. 新疆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2(8):9-15.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6-11-09).http://www.xjdpf.org.cn/arc,137,11681.php.
[14] 张阿妮.新疆幼儿园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9):23-26.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5-04-20).http://www.xjdpf.org.cn/arc,137,5174.php.
[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06-09).http://www.xjdpf.org.cn/arc,137,3442.php.
[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03-31).http://www.xjdpf.org.cn/arc,137,2912.php.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03-31).http://www.xjdpf.org.cn/arc,137,2911.php.
[19] 何忠诚.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学校办学质量[J].教学与管理,2011(9):9-10.
[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新疆全纳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合作项目的通知[EB/OL].(2012-09-10).http://www.xjedu.gov.cn/xjjyt/null/jgcs/jcjyc/csxx/2012/51309.htm.
责任编辑:李凤英
A Review of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during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ZHANG An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X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Urumqi 831000, China)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11-2015) has been the best and fastest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speci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such aspects as perfecting the policy support system, improving the conditions of running schools, establishing the fund guarantee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m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ncluding that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po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is low, inclusive education needs to be promoted and so on.
special education; Xinjiang; “Twelfth Five-Year Plan”
2016-12-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5BMZ059)
张阿妮(1962-),女,山东莱阳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特殊教育研究。
G760
A
1009-3907(2017)05-01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