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娜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克拉申输入假说中“Pleasure Reading”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莫 娜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克拉申提出的i+1语言输入假说在国内外教育界一直备受关注。该文试以理工科类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肯定语言输入假说在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方面的积极意义,同时,重新解读克拉申的假说,进一步阐述克拉申提出输入假说时,所倡导的兴趣阅读在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以此培养学习者自身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中语言输入的效果。
i+1输入假说;兴趣阅读;第二语言习得
在英语的学习中,阅读占据主要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恰恰是发展其他语言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也是有效扩大词汇量、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改善听力水平、提高翻译能力的基础。也就是说,阅读对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输出能力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英语阅读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探讨阅读教学的论文也比较多,笔者在知网中检索了近三年来主题为“输入假说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等关键词,得到如下数据:2016年137篇、2015年140篇、2014年153篇,研究多侧重于教法运用、教学模式、阅读相关理论探讨、阅读策略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等。研究对象多从教师或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入手,其目的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为主。结果表明,各类教学法和阅读理论的实践对不同层次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不少是从阅读策略视角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来培养阅读“量”的探讨不多,对克拉申的“pleasure reading”(“有趣阅读”)的理念及其意义的关注不足,用之于实践在文献检索中鲜有发现。但当笔者输入主题为“克拉申、有趣阅读”时,只检索出2016年的1篇文章,以及2014年的1篇文章,2015年无数据。这说明克拉申关于以乐趣为导向阅读的作用和意义等相关论述还没有引起国内研究者,特别是广大教师的重视。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克拉申“以兴趣为导向的阅读”理论,以期为理工科类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外语水平培养提供借鉴。
经过广大研究者、大学英语一线教师的研究,把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摸索出丰富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针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的教学研究,解决了教学和语言学习等诸多问题,在关于语言输入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认为主要的语言学习输入行为是听和读,学习者只有接触到一定量的语言材料时,也就是有足够数量的输入时,才能产生语言习得。但是,笔者在研究克拉申的相关著作时发现,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把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关注知识积累的同时,对学习者阅读兴趣的问题有所忽略。具体表现在教材的使用上,大学英语教材往往涵盖众多主题,篇幅较长,用词较偏,语法结构较为复杂。教师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了词汇讲解和语法分析上,少有研究原文中相关知识的运用对学习者兴趣的积极意义,造成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第二,在关注“i+1”输入假说研究的同时忽略克拉申关于pleasure reading的研究,即结合“i+1”输入假说,以兴趣为导向的阅读教学及学习策略的研究不多。如把i+1输入假说和克拉申倡导的pleasure reading结合起来研究并付于实践的更少。
第三,强调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提供各种体裁和各种题材的文字材料作为课外阅读,但对提供什么深度的材料以及这些材料是否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够。对克拉申的pleasure reading的论述理解不够,重视不足。克拉申强调的二语习得,前提必须是学习者拥有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而这些材料还要具备趣味性、通俗易懂性和引人入胜性,才能让学习者,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学习者感兴趣,愿意每天花时间进行阅读。而现有这样的材料在现有的阅读教材中是极为稀少的。
针对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妨结合克拉申“i+1”输入理论和“以兴趣为导向的阅读”来设计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学习除母语外其他语言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著名美国语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于20世纪70年代在他的著作《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出了五大假说理论,即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和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克拉申认为,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应作为所有假说的基础,强调理解意义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提倡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并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则强调了一种最为理想化的输入方式——“i+1”输入模式,要求教师给学习者的语言输入材料必须控制在比学习者当前学习能力稍高的水平上,才能达到最佳输入效果。而情感过滤假说则从人的主观方面来解释制约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因素。自然顺序假说更多的认为学习者对语法的习得要遵循从易到难的步骤。最终,监控假说认为,当习得产生了第二语言的话语时,学得便起到了监控作用,人们便能利用已知的语法规则来检验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是一个兼顾语言材料输入与通过大量输出来加强输入的过程[1]。克拉申认为,“ 输入”( input) 是主要来源于听、读语言材料, 而“摄入” 是指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真正理解并吸收的语言材料。要想习得语言,输入的量要远远大于语言输出量[2]。输入的质量必须满足i+1模式, 如果输入材料过深或过浅,学习者可能不能真正习得语言。在大学课堂里,阅读课程的教材对学生而言, 首先要容易理解,其次要稍高于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其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3]。
但是,人们忽略了克拉申的另一个重要“假说”——姑且如是称,他在提出上述五个假说时,把pleasure reading(“有趣阅读”)当作另一可替代的方法:“The sort of reading to be analyzed here is extensive, and concerns subject matter that the student would read in his first language for pleasure. It is completely voluntary…The only requirement is that the story or main idea be comprehensible and that the topic be something the student is genuinely interested in, that he would read in his first language.”[4]164就内容而言,要使语言输入对学习者来说有意义、感兴趣,就意味着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该是“容易理解的”(comprehensible),能看得懂的,且必须是读者自己的选择,而非按照语法顺序机械地安排学习内容:“…that pleasure reading is made comprehensible by the reader's own selection of passages and texts, and by the rejection of reading material that is too difficult. The success of pleasure reading …depends on the reader's willingness to find material at his level and reject material that is beyond him.”[4]165也就是说,第一,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学习者是否喜爱阅读;第二,学习者是否愿意阅读,还要看材料是否适合其认知水平,如果太难,他肯定不读。就题材而言,必须有趣、对学习者有意义(interesting/relevant),因为学习者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the student has the option…of only reading things that are of personal interest)[4]165,就阅读的数量而言,第一,足量(quantity);第二,材料应随时可读(the availability of materials)[4]165;第三,时间(the students' time)[4]165。克拉申于2011年在KOTESO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上的演讲中再次提及“自由的、自愿的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这一概念,认为这是二语习得的最佳途径之一,国外有学者[5]认为这是克拉申的“第六个输入假说”即“阅读输入假说”(the Reading Hypothesis ),且认为这个“假说”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It is important to involve read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o increase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way it is used in real-life contexts.
当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多属于鉴赏性阅读,因此,笔者认为,结合输入假说理论和pleasure reading(以兴趣为导向的阅读)的教学实践,可进行如下尝试。
1.重视阅读情感过滤
克拉申认为:光靠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这种环境并不能使学习者成功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制约,语言“摄入”(intake)必须要先用情感来过滤一遍语言输入,这一过程如下图[4]32。
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学习起到例如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动机。学习者是否有明确的目标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目标明确能使学习者有更大的学习动力,进步也会更明显。第二,自信心。学习者的性格特征也会对学习产生影响。性格外向的学习者更乐于接受不熟悉的学习环境,相信自己能成功的学习者更能取得进步。第三,焦虑。越是急于求成的学习者,往往就给自己设立了过高的情感屏障,那么他所获得的输入则会越来越少。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者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尽可能降低情感过滤,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习者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过程中进行阅读,这是获得更多输入的前提条件。
2.以Pleasure Reading为主导,选用课外资料
教师在选择语言输入材料时,应考虑学习者的阅读兴趣问题。例如:学习者在习得母语时,通常会选择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如小说、杂志、散文、诗词等,当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时,学习者才会有不断探索的积极性,进而才能满足大量的输入要求。倘若教师过于强调i+1,强调用语法来积累语言输入材料,而忽略了愉快阅读的情感因素,学习者是被动接受,甚至不愿意接触的,那么此时的输入效果将很难满足i+1模式。当i+1输入假说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兴趣或研究方向,课题设计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学习者的焦虑情绪,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愿沉迷于阅读,才是更好的输入。因此,大学英语的阅读课程,大可不必过度强调词汇和语法输入,转而应该从培养学习者的阅读习惯入手,才能更有助于其第二语言的“习得”。对此,笔者针对所教授的一个卓越工程师班学生进行了一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实验,旨在利用大学第一学期培养起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和兴趣。
案例:鉴于桂林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学生是根据学生高考的英语、数学成绩以及新生入学英语摸底考试(满分100,难度与高考全国卷持平)成绩排名年级前30进行选拔的,其中英语高考分数均在96分以上。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略高于其他同学,且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也更为自觉,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笔者选择了所教的一个卓越工程师实验班(30人)进行实验。第一学期的阅读课以常规教学模式为主,第二学期则在克拉申pleasure reading (有趣阅读)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最后,通过对比两学期期末考试阅读部分成绩,探讨克拉申的pleasure reading (有趣阅读)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班上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阅读部分成绩(总分30分),笔者将大一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学生分为英语水平A(≥25分)、B(21-24分)、C(18-20分)、D(<18分)四类,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阅读兴趣分享等了解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学生们的关注话题主要包括与大学生活相关的话题、娱乐热点、电影电视剧介绍、社会热点,甚至还有少量同学还喜欢关注国内外时事。因此,笔者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兴趣,从国内外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网站上挑选出各类主题的热点文章,并且将其进行适当的改写,旨在缩短文章的篇幅,降低词汇量、使语言简单易懂。每周下发10篇精选好的文章给学生,由学生自行选择阅读,读多少篇不设下限,同时,要求学生将平时阅读中遇到的有趣文章发表到网上供大家阅读,并在课堂活动中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知识点。该活动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学期。
这一学期结束后,笔者将学生前后两个学期期末考试阅读部分的成绩(总分均为30分)对比如下。
≤18分(不合格)18-20分(合格)21-24分(良好)≥25分(优秀)第一学期6人16人6人2人第二学期3人12人10人5人
由此可见,阅读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人数下降了10%,而成绩达到良好及优秀的学生人数分别上升了13.3%和10%。学期结束后,笔者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73.3%的学生认为英语阅读兴趣增加后,阅读量也增大了;40%的学生课外英语阅读从每周平均不到1小时增加到每周平均5小时,英语阅读的目的也不仅局限于提高英语成绩,而更多是由兴趣发起阅读行为,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甚至自行寻找难度稍高的材料进行阅读。
实验结果表明,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进行的加量阅读,不仅没有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阅读输入。虽然这只是笔者仅仅针对卓越工程师班学生进行的一项非常小的尝试,但初步的成果表明,英语阅读的输入不一定要满足i+1模式,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i甚至i-1更能帮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培养了阅读习惯和兴趣后,再考虑i+1,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可理解输入。
3.教学要以引导学生培养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
一般说来,在有足够的词汇量以及语境提示的情况下,一条语言信息的复杂语法结构细节并不会影响学习者对其语义的理解。就如儿童时期,人们开始接触语言、学习母语时,并不是一开始就通过语法的条条框框来习得的,而是通过词汇量和语境来理解周围环境对他的语言输入来慢慢习得母语的。而对当下的阅读教材,克拉申也提出过以下具体的批评意见:现有阅读教材的练习题局限于阅读文本,并且过度注重词汇和语法的训练。做题很容易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降低其阅读乐趣,并且会让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focus on form)上,而不去关注文章所传达的含义。因此,阅读教材的选材应该包含更多的古今中外的美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加大对文章鉴赏力的学习,如修辞手法、行文风格等,带领学习者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探索文章更深层次的含义,搭建学习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增强学习者,特别是理工科类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使i+1输入理论更为饱满。
阅读是语言学习者习得语言的重要方式,从教学来看,语言输入和阅读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尽管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在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等研究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仍然应该从学生的专业、兴趣方面来寻找阅读材料,一味追求i+1的输入而不注重兴趣阅读和培养学习者的阅读习惯,则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1]刘纯.输入输出平衡并重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7).
[2]朱建新.语言输入与文化适应-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略论[J].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5).
[3]佘海燕.克拉申语言输入说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Z1).
[4]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Ltd., 1982.
[5]Olenka Bilash:Krashen's 6 Hypotheses [EB/OL]. https://sites.educ.ualberta.ca/staff/olenka.bilash/Best%20of%20Bilash/krashen.html.
(责任编辑:覃华巧)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with Pleasure Reading of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Mo Na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Krashen’s i+1 input hypothesis is a popular topic in the education circl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pprov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put hypothesis in helping the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researching subjects in the class of top engineering students. This paper also aims at interpreting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elabo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pleasure reading in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and advoc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erests in read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language input in teaching.
i+1 input hypothesis; Pleasure rea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17-01-30
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2015GJA237);2016年桂林理工大学大学英语课程(群)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建设项目(6-70)
G633.4
A
1673-8535(2017)02-0095-05
莫娜(1988-),女,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