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盐城方略

2017-06-22 12:57张玉林葛建东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委员会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种养畜牧业养殖场

张玉林 葛建东/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委员会

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盐城方略

张玉林 葛建东/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委员会

江苏省盐城市是畜牧业大市,畜禽饲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畜禽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全市突出发展生猪、家禽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植壮大奶牛、羊、兔等特色畜禽产业,畜牧生产快速发展;规模养殖不断壮大,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30%,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6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97.6万吨、100.7万吨和11.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17.1%、34.7%和14.2%;规模养殖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生猪、家禽、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89%、93%和99%,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例达71%。但畜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生产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土地资源矛盾突出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迫切需要全市落实农业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畜牧业绿色发展,不仅是简单地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而是以推进畜牧业生态发展、节约发展、循环发展、健康发展和安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统筹协调发展。畜牧业绿色发展是顺应新形势的迫切需求,是解决目前畜牧业进一步发展遇到的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畜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发展是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盐城畜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畜牧业在高起点上再要快速增长难度较大,生产发展进入到瓶颈制约期,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是促进盐城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1、环境约束要求畜牧业生态发展。盐城在养殖总量持续扩大和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畜禽养殖出现局部区域养殖密度高、粪污产出量大。根据饲养量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系数测算,全年共产生各类畜禽粪尿2037.7万吨,其中规模养殖产生粪尿约1850万吨、污水9134.84万吨。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重要位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新环保法和“水十条”等史上最严法律法规相继施行,畜禽规模养殖生态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盐城要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迫切需要发展生态畜牧业,最大限度地降低生态环境污染。

2、土地制约要求畜牧业节约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目前全市各地正在开展的对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适养区基本农田的红线不能碰,导致畜牧业的用地空间越来越小。初步统计,盐城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搬迁需土地2.97万亩,尽管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但在当前实际工作中,能用于规模养殖的一般农业用地少之又少,畜牧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限制,成为当前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又一突出矛盾。因此,必须推行节约发展,推动养殖业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3、种养脱节要求畜牧业循环发展。盐城和其他地方一样,多年来,由于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合理规划,更多的是自发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畜禽养殖业布局不尽合理、种养脱节,部分地区养殖总量超过环境容量;加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普遍配套不到位,大量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不能很好地进入循环利用环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资源化利用。这就需要积极推行循环发展,把循环发展贯穿到畜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按照立体化、循环化、无害化的要求,推广高效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延伸畜禽养殖产业链,促进畜禽粪便转化为优质肥料和清洁能源,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4、食品质量要求畜牧业安全发展。随着畜牧业的蓬勃发展,部分饲料生产企业、养殖场为片面追求效益,在投入品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现象。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事件”等一系列引发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陆续曝光,今年“315”晚会又曝光了饲料中非法添加药物,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空前关注。全国“两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已上升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成败。因此,全行业必须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科学制定实施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使用安全高效的投入品,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推进盐城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

在发展思路上,要形成绿色发展思维方式,统筹生产供给与生态环境保护,改变重生产轻环境、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优化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由粗放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构建种养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1、目标定位。到2020年,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绿色畜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全市畜牧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保水平明显改善。全市生猪饲养量控制在1000万头左右,家禽饲养量控制在3亿只左右;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治理率达90%以上,规模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畜禽存栏量与土地承载量相适应,畜牧业生产与生态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畜禽养殖污染基本治理和畜禽生产总量基本稳定。

2、发展原则。一是生态优先,发展为本。既不以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数量上的增长,也不因为生态保护搞简单的禁养限制生产发展,而是围绕畜牧产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与生态文明相协调、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格局,实现生态和发展的双赢。二是种养平衡,农牧结合。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确发展性空间和约束性空间,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引导畜禽养殖向资源更丰富、环境容量更大的沿海地区转移。打通种养结合通道,以发展立体种养结合模式为重点,探索建立“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的农牧循环机制。三是统筹兼顾,多措并举。突出抓好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设施养殖“四位一体”养殖模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提质增效;同时依法加强监管,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四是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研究梳理制约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建立畜牧业绿色发展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发挥部门协调作用,形成强大持续的动力和保障。

三、推进盐城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对策措施

推进盐城畜牧业绿色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不同发展路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以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的原则,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市场需求、农民增收和污染治理,科学制订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一是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宜养则养,宜减则减。进一步完善禁养区划定方案,科学确定畜禽养殖总量、品种和规模,促进畜牧业区域布局优化调整,全面清理整顿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养殖场户,逐步引导畜禽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二是与畜产品消费需求相适应。立足实际、科学研判选择有市场潜力的畜种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专业化生产,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规模适度、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畜种结构。三是与种植业结构布局相协调。因地制宜推动粮改饲,支持引导养殖场签约合作农户生产专用饲料作物,实行粮改饲或粮经饲兼作,构建粮饲兼顾的新型种养结构。全市统筹控制发展生猪家禽,适量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积极推动地方畜禽品种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肉兔、肉鸽、鹌鹑、蜜蜂等特色畜禽生产;着力构建五大畜牧产业带,即覆盖全市的生猪产业带,灌溉总渠以南为主的良种蛋(肉)鸡产业带,沿海地区为主的奶牛、肉羊、毛兔等草食畜禽产业带,里下河地区为主的水禽产业带,灌溉总渠以北为主的优质草鸡产业带。

(二)大力推广绿色技术

依靠科技提高畜牧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一是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根据种养习惯、资源状况、消费需求,利用各类项目扶持和政策措施,培植农牧结合型生态牧场,提升种养结合水平和规模,形成“猪—沼—粮、猪—沼—菜”等丰富多样、生态循环、节能增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牧结合、立体种养、产业循环,实现农牧产业链上的循环利用。二是开发绿色营养饲料。合理配制畜禽口粮营养,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营养物质排泄量。推广应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替代品,严格规范各类药物及药物添加剂使用,降低药物残留。挖掘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利用酒糟、食用菌菌渣等饲料资源。三是突出废弃物综合利用。突出源头减量、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等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不同畜种、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方式的科技攻关、试验示范、集成推广,构建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发酵床养殖、异位发酵生物处理等实用技术,实现粪污零排放;引导规模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干粪堆积发酵场和湿粪三级沉淀池等再利用设施;积极推广饲养密集区配套建设集中处理中心和收集点,实行粪污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

(三)深入实施示范创建

着力转变方式,尽快将传统方式转变为现代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式。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和大型集约化经营并重,积极推进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和设施养殖“四位一体”养殖,扎实开展部、省生态健康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和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构建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体系。一是开展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切实做好示范县创建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把示范县创建作为畜牧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示范县创建方案,围绕建立畜牧业绿色发展机制、落实发展责任、确定发展方式、制订发展规划、建立政策体系、明确技术支撑等考核内容,全力开展示范县创建活动。二是提升部省示范场创建水平。提升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和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水平是示范场创建工作的重点。通过严把创建、复核和日常检查三个关口,增加创建数量,提高创建比例,提升创建水平,扩大示范效应,增强创建成效。

加快推广新型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四)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一是狠抓“263”专项行动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263”专项行动部署,坚持“消防并举、疏堵并重、标本并治”,因区因场施策,禁养区范围内需关闭搬迁的养殖场(小区)一律分期分批关闭搬迁;限养区范围内一律不得新审批、扩建养殖场;所有不达标养殖场(小区)一律限期治理,组织农业、环保和国土等部门按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要求开展检查认定,严格把关,确保治理质量。严格按照“三区”划定要求,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建立起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养殖“准入”机制。建立健全全程监管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切实防止边养殖边污染、边治理边增加污染现象的发生。积极推动将畜禽养殖污染纳入环境监管网络化工作体系,努力构建畜禽养殖污染长效监管机制。二是狠抓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按照收集处理范围、病死畜禽种类、监管环节“三个全覆盖”的要求,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在全市5个县(市、区)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运行的基础上,2017年争取再建成3个无害化处理中心;配套建设布局合理的镇、村集中收集点,确保覆盖到每个养殖场、专业户。三是狠抓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依法从严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养殖等多个环节进行检查、监测和执法查处。大力开展畜牧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实行重点跟踪检查,做到各个环节全覆盖。配合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专项检测,对检查和检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穷追猛打,决不姑息。

(五)创新推出扶持政策

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闭与搬迁在一定时间内不可避免地会对畜禽养殖业造成冲击,因此要积极研究出台扶持政策,保障畜牧业绿色发展。一是给予政策倾斜。在适养区内新建符合标准的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实行规划、环保先行,将扶持重点由注重生产向注重生态环保倾斜,扶持对象由大型养殖企业向适度规模养殖场倾斜,扶持环节由生产设施向粪便处理设施倾斜,推动养殖主体标准化改造。研究探索对有机肥、清洁能源生产等给予补贴;加大对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相关设施建设的贷款和贴息支持;加强对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和新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的扶持。二是强化资金扶持。市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用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奖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采取“以奖促治、先建后补”的形式打包下达,对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闭进行补助,对限养区和适养区内养殖场和村(居)添置粪污处理硬件设施及经纪人、管护队伍给予扶持。各县(市、区)参照市财政的做法,出台相应的奖补政策,每年安排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不少于500万元。三是破解养殖用地。将畜牧业发展规划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和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相衔接,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将规模畜禽养殖用地和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给予必要的用地优惠政策。

(六)着力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转理念。随着环境、土地等问题的制约,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已被推到风口浪尖,畜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绿色发展是畜牧业解难题、补短板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求,也是尊重和顺应畜牧业发展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各级畜牧主管部门和养殖场户必须牢固树立起绿色发展的理念,改善供给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建机制。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绿色发展机制,探索畜禽污染治理的PPP模式,建立政府、规模养殖场户、第三方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坚持点面结合,及时总结点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经验,以点带面;同时以线串面,全面布局,整体推进。三是重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典型模式、技术成果和工作成效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广大养殖场户家喻户晓,争取广泛支持,推进社会共治。四是强保障。组建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绿色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参与部门及其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推进现代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工作合力。结合本地情况,深入组织实施促进现代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创新考核管理,将畜牧业绿色发展纳入地方绩效考核管理,注重目标考核和过程监管,加大推进力度。□

猜你喜欢
种养畜牧业养殖场
映像畜牧业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