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在学校的多种角色关系中,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不管是哪种家校互动形式的沟通与交流,都离不开对人本身特殊性的关注。每个家长的个性都不同,可以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家长,因此,我们要因人施教地沟通。
学校家长沟通技巧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没有合格的家长,就没有完整的优质教育。班主任除了教育学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影响家长。魏书生也曾说:“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这种见解把握住了人性的弱点,学生受用,对家长也同样受用。
目前,教师和家长的沟通现状有如下特点:
一是沟通意愿有限。虽然家长与班主任在双方沟通的必要性上有一定共识,但家长们对沟通的必要性、实施沟通的主动性、稳定性和广泛性都比班主任要明显弱一些,他们参与沟通的意愿和班主任的意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特别注意提高家长们参与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沟通频率较低。部分教师和家长没有形成定期稳定的规律的沟通,仍以家长会集中沟通形式、偶发事件沟通为主。
三是沟通内容单调。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家长和老师应当全面关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规范,也包括学生各种日常生活问题和情感问题等。但目前不论是班主任还是家长,都仍旧将关注点主要放在学生的学习问题和纪律问题上,关于学生生活情感等问题的沟通内容较少。
四是沟通方式简单。部分家校沟通方式集中于“打电话”和“家长会”这两种,一方面,会影响沟通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难以形成各种方式的配合和沟通的多样化与常规化。
以上种种,错误的沟通理念,有限的沟通能力,欠缺的沟通机制是主要原因。下面笔者就谈些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尊重家长,一视同仁
尊重家长,是与家长沟通的基础。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而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应该说,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应当是彼此“相倚”型的互动,因为在这种类型的互动中,真正凸显双方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性。而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而家长属于被动方,教师决定了互动的激起、进行和结束,家长总是被“牵着鼻子走”。因此,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是沟通的良好基础。
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老师要坚持一视同仁原则,因人而异的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
常言说“人过一百,各色各样”,交流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但尊重确应一视同仁。
只有我们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家校方能保持协调一致,沟通才更有效。
尊重家长,一视同仁,从小事做起。第一,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要有为人师表的风度。第二,尊重家长要有理智的情绪。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与家长沟通时更应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也不能把不满发泄到家长的身上了而伤害家长的感情。第三,尊重家长要讲求谈话的方法和策略。经验告诉我,对孩子评价最好先说缺点再说优点。特殊情况,可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向学生家长说明。第四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学生家长中不乏高学历,高认知水平者,如能经常征求并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会让家长更信任老师,家校沟通更顺畅。
二、肯定孩子
我女儿5岁了,每次到幼儿园接她放学或开家长会,我都会竖起耳朵听,听老师有没有表扬女兒,女儿的优点是什么。亲身体验告诉我,老师的一声赞许,一句表扬,都会让家长欣喜。家长的欣喜也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他们和老师交流的态度。每当有家长来,我都会想尽办法挖掘孩子的优点,充分肯定,让家长更轻松自如的和我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家长亦是如此,渴望得到老师肯定孩子,肯定自己的教育效果。我们老师哪怕只是一句肯定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或者一个肯定的笑容,都会带给学生无比的信心与勇气,引领他们勇往直前,追逐梦想。发现并发掘学生的潜能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对于班主任而言,倘若在家长面前适时表扬孩子,定会给家长欣慰。
三、用经验及所学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孩子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家长之间的竞争。家长的智慧,往往会化为孩子的智慧。许多家长对初中阶段孩子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而我们是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初一上学期家长会上,我就引导家长去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让家长教育孩子时有的放矢。家长从教师这里了解到了正确的教育知识,及时的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一旦孩子取得细微进步,家校沟通将更加有力。初一下学期家长会上,我又向家长推荐了王金战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书目。
四、换位思考
期中前,我发现班中学生真真接二连三不完成家庭作业。忍无可忍,我拨通了她爸爸的电话,说:“您女儿最近表现不好……”“放学后你把她留下来做就得了。”没等我说完,她爸爸就蹦出这么一句。我一听,心中便有几分不悦:“留能解决问题吗?关键是她学习态度不好。”“您叫我怎么办?我都烦死了!”事后,从语文老师那里了解到,她昨天也因真真不完成作业刚与其家长交流过。静下心来想想,谁愿意天天听老师数落自己孩子的不是呢?
有的话题,站在我们的角度,觉得家长不讲道理,可是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家长那样做是有道理的。他(她)的烦恼困惑,旁人岂能知?若是这样和家长沟通便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冷静。我们应学会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中有时受点委屈,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这时咱们要了解父母的角色,要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便会改变家长对教师的态度,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校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关爱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家校沟通就不会受阻。
《论语》中提及“有教无类”,不论什么背景的学生进入我们的班级,我们要从单纯的师生关系去看待学生。我们可以冷静分析,巧妙地结合家长的个性特征去沟通交流。把自己放在家长的位置去看待孩子的进步、优点,共同帮助孩子弥补不足,改正错误。沟通的过程中,要肯定孩子的闪光点,表扬孩子的进步表现,一起分享孩子取得进步的喜悦。再提出孩子下一阶段应该怎么做或者避免一些什么问题的发生,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或者一起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和改进方法,让学生更快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赢得了家长,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沟通是双向的,以爱为起点,也以爱为终点,把教师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展露给家长,用自己的真诚去获取家长的信任,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孩子的未来一定会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