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纯洁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新常态下安徽省文化贸易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方纯洁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高素质文化贸易人才是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核心力量。新常态下,对外文化贸易的出口压力加大、海外市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提高等特点,对安徽省文化贸易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安徽省在文化贸易人才总量、能力素质、培养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明确培养规格、“以市场换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健全培养机制等建议。
安徽省;文化贸易人才;培养
近年来,安徽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取得良好成绩,2013年全省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到168个国家和地区,核心文化产品出口6.1亿美元,居全国第11位;2014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品进出口达19亿美元,是2010年的2.3倍。但随着文化贸易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新常态背景下,制约文化贸易持续发展的人才瓶颈也越显突出。鉴于人才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关键作用,因此,研究如何培养符合我省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发展需要,既懂文化产业又懂经营管理、既懂文化贸易规则又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高素质文化贸易人才,成为新常态下我省对外文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素质文化贸易人才是高水平文化贸易内容开发的核心力量
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对外文化贸易的核心内容。对外文化贸易的产品与服务不仅要符合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一般特征,还要符合输出目的地的文化消费习惯,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折扣,这就需要一批专业的高素质文化贸易人才对传统的文化产品或服务进行二次开发或改造。如,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制作团队用他们高超的动漫技术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以中国功夫为主题,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处处充满中国元素,使得该影片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映3周累计总票房就超过1.35亿元人民币。而与此对应的是,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内热播电视剧《甄嬛传》在走向美国市场时,由于中方制作团队不熟悉美国观众的收视习惯,因此将高达700万美元的改编剪辑工作交由美国公司完成。
(二)高素质文化贸易人才是文化贸易企业经营的主体力量
文化贸易企业是对外文化贸易的主体,其总体经营状况直接决定了某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情况。文化贸易中出口渠道的开拓、出口平台的搭建、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营销模式、文化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等方面,都需要既懂文化产业又懂经营管理、既懂文化贸易规则又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高素质文化贸易人才。比如,美国好莱坞电影企业经营者推进其电影国际化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通过对其他国家电影业资金投入和合作经营进入电影市场,利用建立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机构来控制国外电影市场。
(三)专业的文化贸易人才是文化贸易政策优化的主导力量
文化贸易政策是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的有力保障。制定出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文化贸易政策,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都需要熟知文化贸易规则、知晓文化贸易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一)安徽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政策
安徽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人才的培养。早在2003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就专门指出:“培养、吸引人才的机制不健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是制约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并从人才培养与管理的制度、机制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如改进人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制作人制、演员签约制,实行以全员合同聘用制为主的用人制度,实行人事代理制,试行文化企业管理人“蓝星证书制度”等[1]。
2005年开始,安徽省实施了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培养工程。2009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省战略,引进、培养既熟悉文化工作,又懂经营、善管理、精策划的复合型人才,造就洞悉市场风云、搏击市场大潮、在激烈竞争中克难制胜的文化企业家和实业家[2]。此后,在《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关于加强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
2013年,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文化贸易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七个一批”的发展任务,而“培养一批国际化、复合型的文化贸易人才”就是其中之一,并提出逐步建立文化贸易人才库,积极引进复合型、外向型高端文化贸易人才,推荐高层次文化贸易人才入选省政府“百人计划”、外专“百人计划”,选择一批重点高校作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不断提高文化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3]。
(二)安徽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成效
在上述政策的有效促进下,安徽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地支撑了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企业的发展。2013年,安徽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3.51万家,居全国第8位、中部第2位,从业人数达51万余人,其中,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有1273家,从业人数19万余人(见表1)。
表1 2013年安徽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及从业人数一览表
数据来源: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14)整理。
2009~2014年,全省新成立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17万家,年均增长21.2%,特别是2011~2013年,日均诞生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4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的比重由2008年的79.9%提高到2013年的88%。省属出版、发行、演艺、广电等集团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288.53亿元、利润总额14.34亿元。安徽出版集团和安徽新华发行集团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双双突破百亿大关,再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15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达2.01万家,增长17.1%。其中规模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287家,净增108家,增长60.3%。另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显示,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拥有研发人员3622人、投入研发经费60.6亿元,与第二次经济普查比,年均分别增长29.2%和45.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3.6和16.6个百分点。全省文化产业专利授权量达2219件,居全国第8位。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文化类企业达129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4%;通过双软(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认定的文化类企业237家,占双软企业总数的26.6%。
2014年,安徽省主要文化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增加至86家,其中包括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华文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等一些规模较大的文化企业[4]。
文化企业的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和文化贸易的快速发展。据报道,2015年,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810亿元,同比增长约11.9%,是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3倍。2014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品进出口达19亿美元,是2010年的2.3倍。安徽出版集团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输出版权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成为上海自贸区全国第一家出版文化企业。全省24家企业入围“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居全国第五位,7个项目入围“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居全国第四位,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数均居中部第一位。
虽然我省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新常态下,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文化贸易海外市场复苏乏力,外贸稳增长的压力加大,安徽省对外文化贸易持续发展的人才瓶颈也越显突出。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由于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安徽省文化产业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5]。
(一)文化产业及贸易人才总量不足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4年,我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有1585个、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年末从业人员有207286人,位列全国第十位,中部第三位;创造的营业利润总额位列全国第十三位,中部第五;人均利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人才总量与国内发达省市仍有较大差距。从文化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看,与英国伦敦的14%、日本东京的15%相比,差距更大,人才总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安徽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的持续发展。文化贸易人才总量也是明显不足,由于我省文化贸易企业一般都是从事多元经营的文化企业,在这些企业里专门从事文化贸易的高素质人才少之又少。
表2 分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 从业人员数及营业利润一览表(2014年底)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表23-31至34数据整理。
(二)文化贸易人才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省不少大型文化外贸企业是从原有的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在这些企业中从事文化贸易的供职人员多数是传统选人标准下选拔出来的文学艺术类专业人才,这些文化贸易人才的文学艺术素养较高,但市场意识不强,他们的产品开发能力、出口渠道拓展能力、市场运作能力有待提高。文化外贸企业中经营管理类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那些知晓文化艺术、懂得经营管理、精通国际文化贸易业务、熟悉世贸规则、擅长跨文化沟通的外向型、复合型的文化贸易人才更是极度缺乏。
(三)文化贸易人才的引、育、用、留机制不健全
目前,省内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培养通用性国际贸易人才的高校较多,但专门开设文化产业管理、国际文化贸易等专业,培养文化贸易人才的高校尚无一家,外向型、复合型的文化贸易人才主要靠外部引进。由于,地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而且,从2012年各省份文化企业人均工资表(表3)中可见,安徽文化企业人均工资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及企业的引进政策对高端文化人才的吸引力不强[6](P113-114)。近年来,我省高端文化贸易人才引进效果不明显,反而出现大量高素质文化贸易人才向北上广深流失的现象。此外,在文化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重个人、轻团队的现象也制约了文化贸易人才的快速成长。
(一)明确高素质文化贸易人才的培养规格
新形势下,对外文化贸易体现出的海外市场压力加大、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提高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将民族文化,特别是徽文化的丰富资源转化成全球共同的故事、共同关心的主题,减少中国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文化折扣”,这对从事对外文化贸易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文化贸易人才的培养规格,或者说是高素质文化贸易人才的基本特征,以便在引进和培养过程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结合文化贸易人才的工作实际,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应该既懂文化产业又懂经营管理,既懂文化贸易规则又善于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知晓文化艺术、懂得经营管理、精
表3 2012年各省份文化企业人均工资表(单位:万元)
通国际文化贸易业务、熟悉世贸规则、擅长跨文化沟通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7]。
(二)多渠道引进高端文化贸易人才
根据我省当前高端文化贸易人才紧缺的实际情况,为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必要通过优化文化贸易企业发展和文化贸易人才成长环境,增强引进政策的吸引力,大力引进高端文化贸易人才。此外,还应拓展引进渠道和引进方式,可以通过与发达国家或发达城市文化外贸企业的合作经营,先以市场换人才,以合作、柔性等方式引进一批高端文化贸易人才,尤其是引进一批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利用他们的智慧和资源,带领省内文化贸易骨干,形成团队,增强“内功”。
(三)加大高素质文化贸易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引导部分高校在相关专业设置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鼓励和支持高校大力建设文化贸易相关学科和专业,加大文化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文化外贸企业积极参与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的储备,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平台,加大文化贸易人才“送出去”对口交流、挂职锻炼的力度,形成传帮带培养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针对性。加强商务、文化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建立文化贸易人才培训基地,举办专门的培训辅导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文化贸易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优化文化外贸创业环境
出台相关政策,降低文化对外贸易的准入门槛,加大对中小微文化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文化外贸创业成本,鼓励创业者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等技术手段开展文化对外贸易,优化文化外贸企业的创业环境,引导、扶持更多的大学生开展文化外贸创业,让他们在创业实战中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五)健全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减少经营性亏损补贴,健全政府购买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服务的机制,将文化贸易人才培养培训交给市场运作,政府和企业共同买单。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健全文化贸易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彻底打破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界限,建立能进能出、有进有出的流动机制。建立优秀文化内容生产的奖励机制,扶持文化内容、技术、业态的创新,鼓励创新型文化人才发展。可以设立文化贸易协会,建立正常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协会的服务和协调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建立选送文化贸易人才赴国外进修机制,定期选送从事文化产业国际运作和文化创意专业人员赴国外机构和学校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
[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http://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700/2013/12/5/44713358635.html,2016-10-18.[2]许敏娟.安徽文化产业人才政策研究[J].理论建设,2011(2):14-21.
[3]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文化贸易发展的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apgmart.com/ArticleInfo-articleView--ad9932b2-ff50-4c07-8cea-3f2ef51a3d69.shtml,2016-10-16.
[4]安徽省统计局.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居全国第八、中部第二[EB/OL].http://www.ahtjj.gov.cn/tjj/web/zwgk_view.jsp?strId=1418257591573451,2016-10-19.
[5]方纯洁.安徽省对外文化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张晓明,史东辉.中国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3—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7]李嘉珊.破解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出口瓶颈的三个关键问题[J].国际贸易,2010(12):22-27.
Reflect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rade Talents in Anhui Provi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FANG Chunjie
(AnhuiXinhuaUniversity,Hefei230088,China)
High-qualified cultural trade talents is the core of oversea cultural trade development. Mor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are put forward because of increased pressure on oversea cultural trade export and stricter requirement on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 However, there exist many drawbacks in gross of cultural trade talents, their capability and ability and cultivation system in Anhui province.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rade talents training and has reviewed policy measures and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rad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nhui Provinc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rade talents; cultivation
2016-11-18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384)。
方纯洁(1982-),男,安徽霍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贸易、区域经济。
G127
A
1009-9735(2017)03-007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