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我为什么不为房子忧虑
王路
打电话回家,我妈说:人家都说,北京的房子一夜涨了好几十万。
我说:涨就涨呗,跟咱也没啥关系。
她说:那是,你不买,跟你有啥关系呢。
又说:连个家也没有。
我心说,没房子就是没房子,怎么能叫没家呢。
天上飞的小鸟,不为房子忧虑,地上开的花草,不为房子忧虑,我有饭吃,有衣裳穿,有地方住,为什么要为房子忧虑呢。
自己没有的东西,要为它忧虑,那可忧虑的就太多了。这世间,自己能拥有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太多是自己不曾拥有的。即便是拥有的,也只不过是暂为保管而已。连自己的身体,也只是暂时替老天爷保管几天。老天爷什么时候要收走,还不一定,你还想替老天爷保管几套房子吗?
我手上有一些钱,买房子是不够,但自己花,花两三年绰绰有余了。如果我买了房子,马上要欠一屁股债,成天发愁怎么挣钱还房贷,还能安心吃饭、悠闲生活吗?
房子有它的好处。有房子的话,生活可以稳定一点,省去常年搬家的麻烦,省去居无定所的骚扰,便于吃饭更安心,睡觉更踏实,便于修学更精进。如果因为买房,饭也吃不安心了,觉也睡不踏实了,整天焦虑抓狂,为什么要买呢?
吃饭不是为了吃得好,是为了让身体少出毛病,有力气,这样就不会成为修学的违缘。如果成天追求吃好吃的,吃稀奇古怪的,吃别人没吃过的,那吃饭就成了造作。本来没有事,造作出来一堆事,再为这些事烦恼。这就是愚痴。所以宋儒讲,饮食是天理,追求美味是人欲。
住宿也不是为了住得多好,多奢华,而是为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令起居生活和学习更方便。什么时候该买房子呢?买了房子,不必要的麻烦减少了,这时候就该买了。买了房子,反而增加了一堆麻烦,那就是造作了。
从前有个同事,一天饭后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一定要买车。我问他,怎么突然想到这个。他说,中午见客户,几个人吃饭,人家问他车停哪儿了。他没往下讲,但我明白:人家以为他是总监,在互联网公司,一个总监级别的人怎么可以没有自己的车呢?
我也没有自己的车。有一辆自行车,同学送的。我出门一般坐地铁,逢上下班的时候,很难挤上去,因为要从八通线换一号线。那个时候,我就很满足:这么多人在这座城市生活,这么辛苦,每天都要挤地铁,我只是偶尔出门吃饭才挤一次,我比很多人生活得好啊,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如果将来,我结婚了,有孩子了,需要买房子的话,也很简单,有钱在哪里买,就去哪里买。甚至如果双方家庭都不坚持要求买房子的话,租房也未尝不可。不过,这个也许不现实。很多时候,买房子不是为了有地方住,而是为了省去许多聒噪。如果有钱,够在北京买,在北京买也未尝不可,只是我并不太想长久在北京住,空气实在不好,影响生活质量。——那现在为什么还在北京呢?这是“宿业”,从前在北京上班,有了些这座城市的朋友,而且搬家比较麻烦。
为什么要说“逃离北上广”呢,我们说“去吃饭吧”,不说“逃离饥饿吧”,说“去睡觉吧”,不说“逃离困倦吧”。佛教说“涅槃”,不说“去死吧”。陶渊明说“归园田居”,不说“逃离官场吧”。是欣然有赴,增加了清净,省却了麻烦,是令人欣喜的事情。如果说有什么悲伤和留恋,不过是因为太奢望自己没有机缘拥有的事物而已。
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做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生活。如果将来哪天,我运气比较好,赚到了很多钱,恐怕还是不愿意买天价的学区房。我觉得并不划算。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学区房能起到的作用不说没有,但和家庭的和睦、父母的教导启发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每年学费二十万,我上高中时,每年学费980块,加上杂费1050块。国际学校的孩子,上一年高中的花费够我上二百年了。我们县高中,现在学费也还是一千多块。那里的确算不上好,但我也不觉得,因此跟别人相比有什么不可弥补的差距。假如我上的是国际学校,可能会精通外语,或者参加奥赛,保送到一流大学,甚至申请到常青藤名校。但没有那些,我的人生开展得也比较顺利。我高中时没有多少课外书看,就看《红楼梦》《唐宋词鉴赏辞典》《平凡的世界》、金庸小说,也丰富了精神世界,提高了文学修养。
很多人把外在的、物质条件的差距看得过大了。无论在哪种环境,都可以砥砺自己,迁善改过,都不影响自我的完善与提升。无非是,在条件更好的环境里,修学更顺利、违缘更少。但一个人,凭着耐心和努力,总会慢慢凑齐应有的缘分的。
孔子讲,“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又讲,“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努力挣钱的人,有时候也难免饿肚子;发愤向学的人,也未尝没有饭吃。为什么要为房子发愁呢?
我出门吃饭,看见电梯间的装修广告,各种返利促销,说什么装修的钱十年返清之类。我就想,这人真是没学过佛法啊。佛陀讲,性命在呼吸之间。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天,更不用说十年之后了。光阴促迫,唯有趁现在专心向学,才能庶几免却遗憾。房子实在是生命中的闲家具,是微不足道的瓜葛啊。
(选自王路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