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帅玲,谢雁鸣,黎元元,张寅,易丹辉,庄严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2.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872;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48)
真实世界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的中医证候与节气分析*
孙帅玲1,谢雁鸣1,黎元元1**,张寅1,易丹辉2,庄严3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2.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872;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48)
目的:通过对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骨折患者进行相关信息分析,了解该患者中医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以2003-2014年全国26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中医证候和发病节气。结果:45-64岁患者最多,占39.84%,其中18-44岁男性患者使用较多,占43.38%;45-64岁女性患者较多,占44.33%。入院与出院患者主证均为气滞血瘀证,分别占总人数的60.53%、53.08%;立夏和雨水两个节气入院患者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5.26%、5.24%。结论: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患者病证以气滞血瘀证居多,立夏、雨水入院患者居多。为临床骨折治疗时应中医辨证论治,顺应疾病本身特点及节气变化,辨证用药的特点提供理论基础。
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患者中医证候发病节气
鹿瓜多肽注射液是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ck)的骨骼和葫芦科甜瓜Cucumis melo L.的干燥成熟种子经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提取后制成的无菌水溶液。临床研究显示,鹿瓜多肽注射液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防止骨质疏松以及抗炎镇痛等功效[1],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骨折、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骨质疏松等骨科疾病。为了解真实世界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患者与中医证候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域的26家三甲医院的HIS[2]收集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患者的一般信息、中医证候和发病节气,以分析其与中医证候和发病节气相关性,探究使用该药的骨折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规律,并发现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其合理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源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仓库。本研究提取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患者的住院信息[3]包括:一般信息、诊断信息、医嘱记录等[4]。
1.2 分析内容
收集HIS数据库中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患者的信息,对患者的一般信息、中医证候和发病节气等方面进行分析。
表1 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患者前10位入院主证与出院主证
图1 患者入院节气
图2 患者入院季节
1.3 数据规范化
由于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全国不同地域的26家医院,各医院在同一项目中采纳的标准不尽相同,为了便于分析,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5,6],处理方法参照西医第7版《诊断学》教材,中医主证信息标准化参照新世纪第2版《中医学》教材。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软件SPSS 18.0、软件SAS 9.2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基本处理以及对患者的入院主证、发病节气、季节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MS Office Excel 2010进行画图,图表采用MS Office Excel的制图功能。
2.1 患者一般信息描述
患者最早入院时间为2003年7月2日,最晚入院时间为2014年12月25日;37 721名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患者中,45-64岁者所占总人数的39.84%;男性患者年龄在18-44岁的最多,占43.38%;45-64岁女性患者最多,占44.33%;入院科室以骨科为主23 897例,占63.35%;在职业分布中,以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24 275例,占64.64%,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7 482例,占14.92%。
2.2 入院主证与出院主证
在纳入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患者中,共有4 305例患者有入院主证,2 606例患者为气滞血瘀证(60.53%);903例患者肝肾亏虚证(20.98%);湿热证患者22例(5.11%);肾虚证141例(3.28%)。5 249例患者有出院主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分布最多(2 786例,53.08%),其次是肝肾亏虚证患者(1 123例,21.39%),肝肾亏虚证患者(299例,5.7%),气阴两虚证患者(206例,3.92%)(表1)。
2.3 入院节气与入院季节
对32 804例患者入院节气进行统计分析(图1)。由图1可知,立夏和雨水两个节气入院患者最多,分别是1 724例(5.26%)、1 719例(5.24%);秋分和大寒入院患者最少,分别是850例(2.59%)和866例(2.64%)。由图2可以看出,夏季患者入院人数最多(9 491例,28.93%),冬季最少(6 840例,20.85%)。
2.4 节气与入院、出院主证
由图3可知,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患者在寒露时节入院人数最多,分别是151例、64例;湿热证患者在小满、处暑时节入院患者居多,均为14例;肾虚证立夏时节入院16例。由图4可知,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患者均为寒露时节分布最多,入院人数分别是163例、77例;湿热证患者在春分和白露时节出院的居多,均为17例;肾虚证立夏时节出院18例。
3.1 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
从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得出,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5-64岁(属于WHO定义的老年人范畴)。对其年龄分层分析发现,18-44岁的男性患者使用更为多见,这可能与男性患者的职业和家庭、社会中的所扮演的角色有关[7],他们多为支撑社会和家庭生活的主力,外出工作、活动居多。在职业分布中亦显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所占人数较多,此类职业主要是男性,工作环境中接触危险因素机率增加;45-64岁年龄段的女性患者居多,这可能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更年期是女性生殖能力结束的时期,卵巢活动减少[8],性激素停止分泌。随着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转换加速,形成骨代谢负平衡,骨吸收加速了骨微结构的破坏,骨组织重建发生障碍,骨量减低,从而影响骨骼强度,增加骨脆性,形成骨质疏松[9],骨吸收及骨形成均加速,呈高转化型骨代谢,由于骨吸收的过程较短,成骨过程较长而造成骨量丢失,使得绝经后女性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骨密度急剧下降、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高从而易发生骨折[10]。目前,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
3.2 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患者中医证候及联合用药特点
对入院主证与出院主证研究显示,气滞血瘀型患者最多,其次是肝肾亏虚,中医理论认为跌打损伤,外伤皮肉筋骨,内伤经络气血。由于筋骨和经络的损伤,经络气血壅滞不通,迫使血离经脉、气血瘀滞、气血不通,出现气滞后血瘀或血不循经引发气滞,所以气滞血瘀是骨折的病机核心,而这与本研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此外,中医理论认为骨折初期,瘀血留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清·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指出“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因此,骨折早期的治疗应活血行气祛瘀,改善骨折后骨的血液循环是促进骨折愈合的一个重要方面[11]。
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鹿瓜多肽注射液与活血化瘀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分析数据可知,服用该药患者年龄多为45-64岁之间,《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肾虚会影响断骨的续接,且骨折后也必然会影响肾的功能。骨折后期,瘀血基本祛除,骨折已近愈合,但筋骨尚未坚强,且常伴气血、肝肾不足,所以临床骨伤科疾病常服用该药。
图3 节气与入院主证
图4 节气与出院主证
3.3 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患者发病节气及季节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二十四节气[12]与天文、气象学的关系最密切,对人体的影响亦最大。古代的中医就认识到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变化不但影响人体脏腑功能的变化,而且与中药用药也有较强的关联性[13],中医学利用这一方法来阐述人体生理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节气患者身体机能状态、发病的主证均存在差异,说明脏腑病变与节气物候有着相对应的密切关系。本研究发现立夏时节入院患者最多,立夏以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逐步成为人们代步工具,外出活动随之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尤其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此外,与人们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也有一定关系,进而导致该节气骨折发病率较高。针对入院主证和出院主证与节气之间的分析发现,寒露时节,气滞血瘀证与肝肾亏虚证患者入院和出院人数最多;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为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冬季冰雪路滑,交通事故、跌倒摔伤机率大大增加有关,这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由海量数据构成[14,15],信息丰富、来源可靠,反应了药物真实的临床疗效[6,16]。本研究对HIS提供的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患者基线特征、中医证候、发病节气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保证了研究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分析得到的结论可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但是,由于HIS提供的是回顾性数据,研究未经过严格的前瞻性设计,加之部分数据混杂、缺失,故本文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性。
1刘国辉,杨述华,杜靖远,等.鹿瓜多肽临床应用的疗效评价.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1):783-784.
2孙帅玲,谢雁鸣,杨靖,等.基于真实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特征与用药规律初探.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2):3064-3067.
3庄严,谢邦铁,翁盛鑫,等.中药上市后再评价HIS“真实世界”集成数据仓库的构建与实现.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83-2887.
4庄严,谢邦铁,翁盛鑫,等.基于HIS的中成药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设计与思考.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52-53,62.
5燕丽,王连心,谢雁鸣,等.真实世界中19家综合性医院211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实效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541-3545.
6杨薇,谢雁鸣,庄严.基于HIS“真实世界”数据仓库探索上市后中成药安全性评价方法.中国中药杂志,2011,(20):2779-2782.
7马金辉,王志飞,谢雁鸣,等.真实世界大数据30034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西医诊疗规律初探.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435-3441.
8郭华平,郁嫣嫣,陈文华,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24-428.
9夏维波,李梅.绝经后骨质疏松(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9-19.
10崔寿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国健康教育,2006,22(7):528-530.
11李秀梅,任长胜.中药促进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内蒙古中医药,2012,1:102-104.
12谢玉宝,赵朋涛,池晓玲,等.从六气理论探讨二十四节气与慢性乙型肝炎诊治的相关性.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1):1191-1192,1200.
13李蕴铷,王连心,谢雁鸣,等.基于真实世界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与用药分析.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448-3453.
14庄严,谢邦铁,翁盛鑫,等.中药上市后再评价HIS“真实世界”集成数据仓库的设计方法探讨.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80-2882.
15王永炎,杜晓曦,吕爱平,等.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设计方法与实施.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6王永炎,杜晓曦,谢雁鸣,等.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Analysi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and Solar Term of Cervus and Cucumis Polypeptide Injection among Fracture Patients in the Real World
Sun Shuailing1,Xie Yanming1,Li Yuanyuan1,Zhang Yin1, Yi Danhui2,Zhuang Yan3
(1.Inst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China;2.Statistical Institute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3.The PLA Navy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48,China)
This paper was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among fracture patients treated by the Cervus and Cucumis Polypeptide Injection(CCPI).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fracture patients treated by CCPI in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HIS)among 26 national triple-A hospitals from 2003 to 2014.The general information,TCM syndrome and solar term of morbidity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patients from 45-64 years old were the most,accounting for 39.84%. Among them,the number of male patients from 18-44 years old was the most,accounting for 43.38%;the number of female patients from 45-64 year old was the most,accounting for 44.33%.The main TCM syndrome of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was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which accounted for 60.53%and 53.08%,respectively.Beginning of Summer(7thsolar term)and Rain Water(2ndsolar term)were solar terms with the most patients,which accounted for 5.26%and 5.24%,respectively.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majority of fractures patients treated with CCPI were the elderly.The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was the most.The hospital admission of most patients was at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and Rain Water.It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to pay attention 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fractures.The treatment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itself,the change of solar terms,and dialectical medication.
Cervus and cucumis polypeptide injection,fracture patien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olar term of morbidity
R274.1
A
(责任编辑:陈宁,责任译审:王晶)
2016-10-09
修回日期:2016-10-09
*科学技术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5ZX09501004-001-002):基于监测数据的风险信号评估研究,负责人:谢雁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81403196):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法建立上市后中成药致肝损伤预警模型研究,负责人:黎元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项目(Z0406):循证中医药证据核心科学问题深化研究,负责人:廖星。
**通讯作者:黎元元,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医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