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引起中药药性及功用的变化

2017-06-21 09:22:43贾天柱许枬史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药性饮片炮制

贾天柱许枬史辑

(1.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连116600;2.辽宁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116600)

炮制引起中药药性及功用的变化

贾天柱1*,许枬1,史辑1,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连116600;2.辽宁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116600)

饮片为传统中药的主要应用形式,是中医临床的处方药的组成原料。中药材凡是经过炮制,无论是否加热都称为制饮片,制饮片又有生、熟饮片的区别。基于生制饮片在临床应用的差异性,本文从中药炮制生熟理论、辅料作用论、制药论等传统中药炮制传统理论着手,重点解析炮制如何影响中药的药性,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毒性等,依据炮制前后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的变化实例,诠释炮制使中药药性改变的作用机制。

饮片药性炮制理论白术柴胡

中药三大支柱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其中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的处方药,也是应用频率最高的配方原料。可以说,任何一位名医的成功,都是以灵活运用饮片而实现的。由此可见饮片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1 药材与饮片及不同饮片的关系

由药材出饮片,由饮片出成药,这是古来定式。换言之,没有好的药材出不来好的饮片,没有好的饮片更出不来好的成药。药材有鲜药材和干药材,鲜药材直接切片干燥的为产地片,目前提倡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但必须是在符合GMP要求的饮片厂生产。鲜药材经产地加工干燥后成为干药材,干药材经润切后成为普通饮片,即“生饮片”。有些药材经净制后虽然形状没变,但却已经成为饮片了,因为凡是经过炮制的都是饮片。如有些果实种子类,花类药材净制后均为生饮片。无论生品还是制品的果实种子类入药时一定要捣碎,否则难以煎出有效成分,所谓“逢子必破”,这种逢子必破是“用时捣碎”,不可以由饮片厂事先打碎,更不得打粉入药,而打粉入药则是制剂行为。生品的果实种子类一般都要炒过应用,所谓“逢子必炒”,这时的饮片也就是“熟饮片”了。有些生药材或生饮片经蒸炒炙煅等加热炮制,则为“熟饮片”,有的生药材是炮制后再切片。但没经过加热炮制的饮片,则为“制饮片”,如水飞朱砂等。而制饮片又包括所有生饮片和熟饮片。所以,在遣药组方时非常讲究“药之生熟”,生熟效异,各有其功,用法不同[1]。关于药材、饮片、熟饮片和制饮片的关系见下图。

2 传统炮制理论

明代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提出“用药生熟各宜论”,曰:“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剂之补泻,利害存焉。盖生者性悍而味重,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淳而味轻,其攻也缓,其性也柔,主乎补。补泻一差,毫厘千里,则药之利人害人判然明矣……殊不知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该理论的核心意思就是“生泻熟补”。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辅料作用论”,曰:“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该理论主要是讲辅料炮制的作用,多为字面意思,只有后几句稍难理解。如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意思是甘味能缓急止痛,难化是消化吸收的慢,元阳乃肾阳,即用蜂蜜炮制药可以慢慢吸收而达到缓急止痛、补肾助阳的作用,如蜜炙金樱子。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陈壁土即多年的东壁土,真气则如《得配本草》所言:“得太阳频照之功,引真火发生之气”,意即用多年的东壁土炮制药,可以借太阳真火发生之气,迅速达到补中焦脾胃的作用,如土炒白术。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的上膈乃膈上,膈上为宗气所在,意即用麦麸皮炮制药可以降低饮片的偏性,并免伤正气,如麸炒枳实。

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提出“制药论”,曰:“凡药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其害,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其制之义又有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或以相喜为制;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中药炮制古来就是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故该理论又被称为“制药原则”[2]。这里内容多同于七情之意,唯相反为制不同于七情。七情的相反是两不相合也,而这里的相反为制是利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之意。传统主要炮制理论详见表1。

图1 药材与生、熟、制饮片关系图

表1 传统主要炮制理论总结

3 中药生制饮片药性之不同

张仲岩认为药性出自神农,炮制始于雷斅。其实药性出自神农,炮制亦出自神农。如《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时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

炮制可以遵七情,也可以遵制药论,可以起到缓性、增性、改性等作用。

3.1 生制饮片四气五味的差别

炮制前后药性的变化可以分为生寒熟温与寒者益寒、生热熟凉与热者益热、生苦熟甘与生味熟异。生寒熟温、生苦熟甘、生泻熟补的典型是地黄。生地黄苦寒清热,炮制成熟地黄后则变成甘温滋补。黄连大苦大寒,再用苦寒的胆汁炮制,其寒性更强,则为寒者益寒。天南星温热,燥湿化痰,用胆汁炮制成胆南星后就变成寒性药,可清热化痰,则为生热熟凉。仙茅温肾助阳,再用大辛大热的黄酒进行炮制,则为热者益热,使温肾助阳作用更强。

3.1.1 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的起始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始载“生地黄,汁。㕮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实际上这种生地黄就是鲜地黄,与今之生姜同义。而鲜地黄始载于明代李中立的《本草原始》:“鲜地黄大寒……”。宋代《本草图经》记载:“地黄……二月、八月采根阴干,……阴干者是生地黄”。这就是我们今天用的生地黄,即古之干地黄,应与干姜同义。在宋代生地黄与干地黄就混称了。“二月、八月采根,蒸三、二日令烂,暴干,谓之熟地黄”。生地炭始载于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熟地炭始载于明《济阴纲目》,“黑龙丹”中用熟地黄煅炭。清代刘若金《本草述》云:“按《本经》,地黄有干有生,盖采得即用者为生,晒干收者为干,是干地黄即生地黄之干者也。后人复蒸晒九次,然后用之,是为熟地黄”。

3.1.2 熟地黄为何能色变黑味转甘

地黄蒸制的要求是“黑如漆、甜如饴”。那么熟地黄为什么能变黑?地黄含梓醇,蒸后梓醇水解产生苷元,苷元聚合;由糖类产生的5-羟甲基糠醛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精(蛋白黑素),故变为黑色。熟地黄甜如饴主要是其炮制过程中苷类水解,使糖增加而转甘。同时低聚糖可在蒸制过程中发生水解,生成单糖,同样增加甘味[3]。

3.1.3 生味熟异

中药炮制后五味也发生了变化,包括生味熟减和生味熟增,各药有各药之味,制熟后可以减味,也可以增味。生地味苦,制熟后味甘,主要是单糖含量增加,减少了苦味增加了甘味。山楂味酸,炒后有机酸降低,所以减少了酸味。生白矾味酸,煅成枯矾则增加了涩味。一般来讲,炭药、煅药多增加涩味,而蜜炙多增加甘味,酒炙多增加辛味,醋炙多增加酸味,盐炙多增加咸味。

3.2 生制饮片升降浮沉的差别

生升熟降与升者益升,生降熟升与降者益降。生升熟降的典型是为人皆知的莱菔子,自不待言。升者益升,即原来是升浮药,经过炮制后引药上行的作用增强,如黄芩主要作用于上焦肺经,再经酒炮制,可清头目之热。生降熟升,如黄柏清下焦热,清泻肾火,经酒制之后也上行清头目之热;经盐制之后,滋阴降火的作用增强,即降者益降。炮制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影响详见图2。

图2 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影响图解

3.3 生制饮片归经的差别

生经熟异是指炮制后改变归经,如生姜发表散寒入肺经;制成煨姜后暖脾止泻而入脾胃经;干姜后则回阳救逆而入心经;炮姜温经止血专入脾经。生地黄清热凉血入心经,熟地黄滋阴补血则入肾经为主。一般用醋炙先入肝经,用盐炙先入肾经,用蜜炙先入脾经,姜炙先入肺心经。

4 中药生制饮片功用的差别

生泻熟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泻下炮制后滋补,如:何首乌、大黄等;另一个是间接泻下,即降低机体功能。其他生熟药物的功效差异还包括:生猛熟缓,如:大黄、牵牛子、甘遂、大戟;生毒熟减,如:乌头、马钱子、斑蝥、巴豆;生效熟增,如:延胡索;生行熟止与生凉熟止,如:蒲黄、地榆、槐米;生打熟补,如:三七。蒲黄炮制后可止血活血,即止血不留瘀。槐米在炮制后具有双向作用,槐米的主要药效成分芦丁在炒炭后生成槲皮素,槲皮素的增加使止血作用增强。另外炒炭后还可使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降低,从反向增强止血作用。因此,槐米炮制后具有使止血成分增加,止血作用增强,抗止血成分降低而增强止血的双重作用[4]。这就是炮制的奥妙之处。

5 中药生制饮片外形与颜色的差别

生形熟异、生色熟增。如穿山甲,原为灰色的鳞片,但砂烫后则为金黄色鼓起的甲珠。阿胶为棕色丁块,经蛤粉烫后则为黄白色的阿胶珠。炭药炒后都变为黑色。麸炒则黄色增强。一般药炮制后颜色都可增重,可发挥增味赋色的作用。

6 中药生制饮片酶活性的差别

生酶熟灭,如苦杏仁、黄芩,加热以后酶灭活,起到杀酶保苷作用[5-6],从而避免有效成分减少。很多含有苷类成分的中药,都含有相应的水解酶,经过炮制都可以达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7 中药生制饮片毒性的差别

马钱子为大毒之品,以油炸或砂烫后,可使其士的宁及马钱子碱的开环氧化,形成异士的宁的氮氧化物及异马钱子碱的氮氧化物,而降低毒性[7];半夏与白矾、生姜共煮,可降低毒性,其减毒可能是由于铝离子与半夏的某种成分鳌合所致。斑蝥如用低浓度的碱来炮制,使斑蝥素在虫体内就生成斑蝥酸钠而达到减毒作用。巴豆制霜后减毒是由于去掉了大毒的巴豆油。苍耳子虽然有小毒,但炮制后使其毒性成分羧基苍术苷水解为苍术苷而降低毒性[8]。这样一生一熟,炮制可使毒性中药由大毒减为低毒乃至无毒,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个别亦有生毒熟增的现象,如雄黄、朱砂如用火煅,则使毒性增大。因为加热会使雄黄的As2O3增加而导致毒性增加,所以有“雄黄见火毒如砒”之说。朱砂火煅也会使游离汞增加,从而使毒性增大。因此,雄黄、朱砂都用水飞法炮制为最佳。

8 中药炮制引起药性与功用变化实例

8.1 生制白术饮片的对比研究

白术具有燥性,一般炮制后应用。白术麸炒制后苍术酮含量减少,白术内酯含量增加。其指标性成分含量变化详见图3A,白术生、麸品对大鼠饮水及尿量的影响详见图3B、3C,炮制后的白术可减少大鼠的饮水量和尿量[9]。

此外,我们还选取4种胃肠激素: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S管活性肠肽(VIP)和2种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和胆碱酯酶(CHE)为指标,考察白术生、麸炒品对脾虚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详见图4。白术对脾虚症大鼠的胃肠激素及神经递质水平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促进了胃肠蠕动,且麸炒品较生品的作用更显著。这一结果也与中医传统理论相吻合,是对白术麸炒后功效增强的一种科学解释[10]。因此,提出白术的炮制原理为:“减酮减燥、增酯增效”。

8.2 生制狗脊饮片的对比研究

生制狗脊饮片的对比研究,从炮制化学的观点解释了原儿酸增加的原理——是因其苷的水解所致[11]。见图5。

8.3 生制柴胡饮片的对比研究

柴胡的应用在《本经逢原》记载:“入解表药生用,清肝炒熟用”,我们对其内涵进行了对比研究。

8.3.1 柴胡炮制工艺研究

如表2所示,柴胡炮制后柴胡皂苷a(SSa)减少,转化成SSb1;SSd转化为SSb2[12]。如表3所示,炮制柴胡时,加醋的最佳剂量是40 g·kg-1。

8.3.2 柴胡生熟异用饮片鉴别

由图6可知,柴胡炮制过程中挥发油类成分含量明显降低,三萜皂苷类成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构中具有C13-O-C28醚环的柴胡皂苷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可以形成一系列三萜母核结构变化产物。这些变化与柴胡醋制后解热作用降低,疏肝解郁作用增强有重要关系[13]。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明柴胡的炮制原理是“生解表原油原苷,炙疏肝减油转苷”。

经对19种生熟异用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可以得出如下关系图(图7、图8)。

中药饮片的生熟的根本是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而导致药理作用的不同,搞清中药生熟的变化机理,有助于说明炮制原理。现在讲精准医学,中药也要讲精准炮制。要做到精准炮制,则需工艺规范、参数完整,智能生产、智能调剂、智能应用。

图3 白术炮制前后活性成分及主要功效变化情况图

图4 白术生、麸炒品对大黄致脾虚模型大鼠胃肠运动机制的影响

图5 狗脊炮制前后TLC分析结果

表2 生柴胡和醋柴胡中柴胡皂苷含量测定结果

表3 醋柴胡炮制过程中不同加醋量SSb2含量测定结果

图6 柴胡生熟异用饮片鉴别图谱

图7 19种生熟异用饮片药性、功用与成分变化关系图

9 饮片改革与创新研究建议

中药三大支柱分别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材有新药审批,中成药有新药研究,饮片尚未见到新饮片研究,因此建议国家科技部、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开展新饮片研究。饮片千年一贯制的局面必须打破,饮片必须创新。什么是中药现代化?笔者认为用现代技术解决古老的问题就是现代化,如:微型饮片、冻干饮片,饮片智能配方机等,然而超微饮片、破壁饮片、配方颗粒都不是饮片的改革,而是一种制剂;配方颗粒更是单味汤剂的改革。饮片究竟如何改革创新,是我们每一个炮制人的重大课题。

图8 中药生制饮片化学成分量变质变及其作用关系图解

1贾天柱.中药生制饮片临床鉴别使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

2贾天柱.中药炮制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

3秦昆明,束雅春,曹岗,等.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中草药,2013,44(11):1363-1370.

4Ishida H,Umino T,Tsuji K,et al.Studies on th antihemostatic substances in herbs classified as hemostatic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on the antihemostatic principles in Sophora japonica L. Chem Pharm Bull,1989,37(6):1616-1618.

5付志玲.炮制改变苦杏仁功效与归经的体内作用机制研究.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杨中林,刘成基,胡衔军,等.黄芩的炮制研究.中药材,1993,16(6):27-28.

7Cai B C,Hattori M,Namba T.Processing of nux vomica.II.Changes in alkaloid composition of the seeds of Strychnos nux-vomica on traditional drug processing.Chem Pharm Bull,1990,38(5):1295-1298.

8朵睿,陈燕,刘玉红,等.苍耳子炒制对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含量的影响.中成药,2013,35(2):353-356.

9赵文龙,吴慧,单国顺,等.麸炒白术“减酮减燥,增酯增效”炮制理论的再印证.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3493-3497.

10赵文龙,杨彦华,贾天柱.白术生、制品对脾虚大鼠血清SS,GAS, CHE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4):212-215.

11许枬,贾天柱.烫狗脊炮制过程的化学反应及产物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5):2066-2070.

12 Wang L,Chen B,Wang W,et al.Determination of Saikosaponins in Bupleurum Radix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by HPLC-DAD Methods and its immunomodulation effects on Mouse splenocytes.Lat Am J Pharm, 2013,32(8):1189-1195.

13贾天柱,许枬.中药炮制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

Changes of Chinese Medicinal PropertiesAnd Clinical Effects Caused by Chinese Processing

Jia Tianzhu1,Xu Dan1,Shi Ji1,2

(1.School of Pharmacy,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alian 116600,China; 2.Liaoning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Dalian 116600,China)

Chinese medicinal decoction pieces were the mainly for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reatment, which means TCM prescription drugs.Any processed(heated or unheated)pieces are known as prepared pieces,which include both raw and cooked pieces.Based on differences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cessed piec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re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heories,such as the raw and prepared effect difference theory,processing accessories action theory,and pharmaceutical theory.The key points were focused on how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affect the properties of Chinese herbs,such as four natures and five flavors,floating and sinking,attributive channel, tonifying or purging action,and the toxicity.Based on changes of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base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the action mechanism of processing in changes of Chinese medicinal properties was explained.

Chinese medicinal decoction pieces,Chinese medicinal properties,processing theory,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bupleurum chinense

10.11842/wst.2017.03.011

R283

A

(责任编辑:默啸筝,责任译审:王晶)

2017-03-01

修回日期:2017-03-20

*通讯作者:贾天柱,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炮制学。

猜你喜欢
药性饮片炮制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白萝卜与中药同食,会解掉药性吗?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50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50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58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38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西藏科技(2016年5期)2016-09-26 12:16:40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改进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在可用输电能力计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