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李丹++孟珂 王云飞 王红超 董艳华 赵莉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珠宝热的兴起,珠宝玉石鉴赏类课程走进了各大高校通识教育课堂,根据教学实践和借鉴国内外教学理论,构建了珠宝玉石定义、分类、特征、资源、成因、工艺、市场的珠宝玉石鉴赏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提出了集体观摩、分组实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关键词:珠宝玉石鉴赏;通识教育;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4.079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普通大众对珠宝玉石的购买需求和投资需求也在急剧的增加。珠宝玉石是继住房后的又一投资热潮,所以现实版的《疯狂石头》在不断上演,“天价钻石”、“天价翡翠”、“天价和田玉”等宝石热炒事件层出不穷。同时电视媒体上的鉴宝节目也不断冲击着大众的视觉,如中央电视台的《鉴宝》、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等节目。这些宝石热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更是人类高层次的本能需。人類对珠宝玉石的喜爱是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上,利用珠宝的稀缺性来寻求安全需求,利用珠宝的美丽性来寻求社交需求。
在国家不断出台文件,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倡通识教育的大环境下,《珠宝玉石鉴赏》作为文理交叉的课程走进了各个大学的通识课堂。目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对珠宝玉石的认识,加强学生走向社会应对珠宝玉石相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珠宝玉石鉴赏》涉及地质学、矿物学、宝石学、历史学、文学、美学等众多文理学科交叉,同时通识课程又是面向全校不同院系,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不能遵循专业课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案例-实践的教学方法,而应从培养能力的核心诉求,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珠宝玉石相关能力。
2 理论教学
基础理论教学主要为宝石概述,讲解宝石相关的定义、分类、特征、资源、成因、工艺、市场等基本知识,这是宝石鉴定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加深对宝石的宏观认识,为后面的分类理论教学奠定基础。
2.1 宝石定义
宝石定义古今中外各不相同,精准的宝石定义理解,能有助于理解宝石的内涵。宝石定义的发展,中外定义的差别,不仅体现在对宝石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各自的文化差异。
如西方国家传统上认为宝石主要是美丽的矿物和部分岩石,而我国传统上认为美丽而稀少的石头就是宝石。这种传统的差异既体现了不同民族生存环境的不同,同时也跟不同民族的性格有关。西方人直接热情,东方人含蓄优美。而最新的国家标准则认为:美丽、耐久、稀少,具有工艺价值的矿物单晶体和集合体为宝石。这是借鉴西方地质科学的研究成果。
2.2 宝石分类
宝石分类是个重点,建立了系统的宝石分类,就能从宏观上了解宝石。传统出于颜色、地名、国别等因素对宝石的分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和深入,自然界发现的宝石种类越来越多,单凭宏观的印象对宝石进行分类命名,会使人产生纷繁和迷乱。因此有必要按照宝石的本质,从化学特征角度进行宝石分类。
结合宝石相关主要教材和国家最新标准,珠宝玉石主要分为宝石和玉石两大类,宝石主要包括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等常见宝石;玉石主要包括翡翠、和田玉、独山玉、岫岩玉、绿松石、石英质玉石、碳酸盐质玉石等常见玉石;有机宝石如珍珠、珊瑚、琥珀、象牙等皆归入宝石类;而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鸡血石等四大印章石和歙砚、端砚、洮砚、红丝石等四大名砚及观赏石类皆归入玉石类。
2.3 宝石特征
宝石的特征应从化学特征、结晶特征、物理特征三方面进行讲解,因为宝石是由元素组成,不同元素的性质不同,相互之间结合方式不一样,其结晶学特征也不相同,这也导致宝石所表现的宏观物理特征各具特色。如钻石和石墨都是碳原子组成,当碳原子组成正四面体结构时为金刚石,组成六边形平面结构时为碳原子,正因为这种结晶特征的差异,所以导致金刚石和石墨的颜色、光泽、硬度、密度等物理特征也各不相同。
化学特征、结晶特征、物理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授课时重视三者关系的同时,要着重详解物理特征,尤其是宝石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光学性质中着重分析颜色、光泽、透明度、折射率,力学性质中应着重分析硬度、密度、解理、断口。因为这些性质即常见易懂,又提纲挈领。如市场上常听到的“水头”包含了宝石的透明度、矿物水等因素,“地”包含了宝石的结构、包体、杂质、裂隙等因素。对物理特征的系统分类和详解,并与市场上的“习语”相对照,这既有利于系统掌握宝石肉眼鉴定的知识,同时又有利于宝石的市场选购。
2.4 宝石资源与成因
宝石资源部分应从宝石的世界分布状况和中国分布状况来讲解,同时要强调各个地区的优势宝石。如世界主要的宝石资源集中在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但非洲以钻石为主,亚洲以彩色宝石和玉石为主。中国虽然宝石种类较为齐全,但宝石级的相对较少,最具有优势的宝石矿种为橄榄石、各种玉石、珍珠,所以中国被称为“橄榄石之国”、“玉石之国”、“珍珠之国”。
宝石资源的分布受宝石成因的控制,宝石成因主要分为内生成因(宝石):与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有关;外生成因(印章石、砚石):与近地表成矿作用有关;如欧泊、玉髓、绿松石、孔雀石、钻石、翡翠、软玉、绿柱石、石榴石等。变质成因(玉石):岩石在地壳内应力的作用下(如构造运动引起的温度、压力、岩浆、热液等的作用),使其物质矿物成分、矿物组合、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的矿物群体。如翡翠、石榴石、硅化木等。
2.5 宝石工艺与市场
宝石工艺主要分为宝石切工和玉石雕工,宝石切工主要利用宝石的物理光学性质,努力达到最完美的镜面反射、折射和衍射;玉石雕工主要利用天然地质作用形成的玉石结构、颜色分布、裂隙包裹体等因素进行设计,并借鉴玉文化,为每件玉雕增添美好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宝石工艺在讲解宝石切工和玉石雕工之前,应先讲解艺术设计,因为一件精美珠宝首饰的材质价值、艺术价值、工艺价值三者中,艺术价值对宝石的价值提升是最大的,也是宝石增值最明显的产业,属于价值链的高端范畴。
宝石市场侧重讲解世界和中国两个方面,在这部分讲解中,要注意宝石加工市场和销售市场的区分,加工市场主要由于资源优势或地缘优势而形成,而销售市场主要因经济优势或政治优势而形成。
3 实践教学
珠宝玉石鉴赏类通识性课程面向全校,一般选课学生众多。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宝玉石鉴赏两个班,限额100人,每年都报满,珠宝文化与首饰佩戴课程限额100人,每学期也都报满。因人数较多,受实验室场地的限制,开展实践教学难度较大,针对这种现状,应以集体课堂实践、小组实验实践、社会实践三种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
3.1 集体观摩
集体课堂实践主要在于利用珠宝玉石标本让学生直观感受常见代表性标本的特征。如原石展示讲解、饰品展示讲解,翡翠A、B、C货的听音鉴别,不同玉石手掂密度测量等,可以教师示范,学生传看等方式进行。
3.2 小组实验
小组实验实践主要是利用实验的仪器让学生从更科学的角度了解珠宝玉石的鉴定。从动手操作的入手,去感受宝石鉴定的方法和程序,学会通过常规鉴定,包括肉眼鉴定、放大检查、仪器鉴定等实际操作。
鉴于选课学生人多的实际情况,可以针对选课学生对不同宝石的兴趣差异,由学生自愿组合成不同兴趣小组,如钻石组、红蓝宝石组、翡翠组、和田玉组、独山玉组等,分组进入实验室,针对不同宝石品种进行常规仪器检定。
在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操作,使得人人都有接触标本和仪器的机会;(2)注重操作的程序,如先鉴定光学特征,再鉴定力学特征等;(3)先鉴定天然宝石,再鉴定人工宝石。同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还要注意:实践→练习→反思→讨论→改进的深入过程,尽可能通过宝石标本和常规鉴定仪器使得学生深入认识和掌握宝石的鉴定。
3.3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是充分利用博物馆和珠宝玉石市场等社会资源使学生直观感受珠宝玉石。在课程中至少安排一次学生去珠宝玉石或矿物标本博物馆参观;在课堂上详解市内主要的珠宝玉石市场及市场实践的要点,建议学生自由组合,去不同的市场实际感知珠宝玉石,锻炼珠宝玉石的鉴赏能力。
总之,《珠宝玉石鉴赏》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能力培养,要从课堂内外、教师学生全方位展开,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教师、标本、市场三方面输入珠宝玉石鉴定实践的信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内鉴定标本,在市场里鉴定各种珠宝玉石,建立学生在珠宝玉石方面的知识体系,掌握珠宝玉石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通识基础。
参考文献
[1]Maslow A. H.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Originally Published in Psychological Review,1943,(50):370396.
[2]教育部.教改1号《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Z].2013.
[3]于海燕,雷威.珠宝玉石鉴赏系统化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8,(12):175176.
[4]姜立君,李素琴.通识教育选修课《宝玉石鉴赏》的教学体会[J].才智,2012,(32):324325.
[5]江富建.《宝玉石鉴赏》课程建设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109112.
[6]王春云.宝石的概念、命名与分类述评[J].地质地球化学,1993,(03):2933+74.
[7]張蓓莉.系统宝石学(第二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8]廖宗廷.宝石学概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9]李娅莉.宝石学教程(第二版)[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
[10]郭杰.宝石学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S].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T 16553-2010珠宝玉石鉴定[S].
[13]汪毅飞.翡翠的“种”、“色”划分及经济评价[J].中国宝玉石,1996,(0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