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宋颖+江方缘+李烁+于盛清
[摘要]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健康风险日益多元化的状态,大学生群体也被裹挟其中。健康风险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心态,以及因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经济负担风险。文章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因生活方式不健康和心态失衡造成的健康威胁,以及因大学生健康风险而导致的经济负担风险的分析,提出深化家庭对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培养的内容;以子女的实际需求为重点导向;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沟通技巧;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完善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机制四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健康风险意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189
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断变化,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健康风险日益多元化的状态,大学生群体也被裹挟其中。健康风险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心态,以及因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经济负担风险。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重大疾病发病率、抑郁发生率、艾滋病感染呈现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健康风险状况不容乐观。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特别是作为直接利益方的家庭对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的辅助功能,强化学生自身对健康风险的规避意识势在必行。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作为社会教育最小的单位细胞,应该在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的教育上起着更大的作用。
1大学生健康风险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1年媒体报道在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因各种原因退学人数占在校生数平均每学年为075%,即每学年约16万人。2012年,一项针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学生遇到过心理疾病问题。而据教育部相关调查,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占已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另外,在每年数万因为疾病不得不退学的大学生群体中,因为白血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中断学业的人数正在急剧增长,使大学生健康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发展到对生命的威胁和使家庭陷入重大困境的严重程度。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大学生健康风险问题的关注和有效预防将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1生活方式不健康造成的健康威胁
111对电子产品、网络的过度依赖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及产品的发展,电子产品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非常高,笔记本电脑、手机已经几乎成了每个大学生的必备用品,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用上了平板电脑和kindle,上网载体的丰富,使大学生的上网更加便捷,也使网络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量时间。调查显示,超过75%的大学生每周上网频率超过两次,集中在2~5次;近70%的大学生上网时间在1~5个小时,且实际上网时间比原计划时间长;超过80%的大学生因上网时间太长而忘记了原来的计划;超过90%的大学生有过熬夜上网和上课上网的经历。[1]对126名国内大学生样本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完全没有网络依赖的占 697%,轻度网络依赖占235%,严重网瘾占5%。[2]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网络中占据了过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可避免的健康风险。
112运动不足、不当减肥的健康隐患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6年发布的一项对全国十几个城市的大学生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运动量不足,女生体重偏轻者超过1/3。大学生活中的学习压力并不能算大,而且大部分大学有自己的运动场地,大学生们有较为充足的运动时间,却普遍缺乏运动兴趣,把更多的时间投入电子产品中,看视频、玩网络游戏成了大多数大学生的消遣娱乐方式。运动量不足一方面会导致体能的下降,影响健康;另一方面会造成肥胖。很多同学为了控制体重,而选择减少食物摄入、吃减肥药等极端方法,更加损害了健康。
113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的健康威胁
童萍等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调查显示,158%的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郑天生等人对温州市大學生睡眠质量调查显示,193%的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这些调查研究都表明:不少大学生存在睡眠问题。[3]网上调查结果也显示,日常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经占419%。长期的作息和饮食问题,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精神不振等不良影响,是健康风险非常主要的原因之一。
12心态不健康带来的健康威胁
121人际交往障碍
调查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是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际、不信任他人、不善于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淡等,这些交往障碍出现的比例最高为 838%,最低为383%。[4]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交往与群体保持某种关系的需要,但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和应对人际波动的能力,当遭受拒绝的时候,就会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而封闭自己的内心,不去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形成一个不良的心理状态的循环,造成健康风险。
122自我认知偏差
过度自信,或过度自负都会引起自我认知的偏差,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以至于看不到自我的优点和潜力,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当对自己有认知偏差的人遭受学习上的挫折,或恋爱上的失败时,往往不能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只是过度地责备自己,或是自负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从而做出自我伤害、伤害他人等过激的行为。
123心理压力大
由于当今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这样一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没有吃过苦,当走出家门初见社会时,自己在家中独得恩宠的地位与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心压力骤然增加,当压力过度无处释放时,会表现出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的焦虑、压力甚至会引发心理疾病,形成较大的健康风险。
2因大学生健康风险而导致的经济负担风险
21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
国内外学者对于患病大学生面临的经济负担也展开了研究。王聪(2009)对290名曾经或目前患有较严重疾病的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其中245人的医疗费用完全由家庭自费,占845%,只有45人部分诊疗费用由医疗商业保险金或父母单位的医疗保险金所支付。[5]有的家庭认为,孩子正处于青壮年,不需要任何规避风险的方式,有的家庭对商业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的了解甚少,以至于在健康风险来临之时,只能自己承担,如果自己无法承担,则要靠亲戚朋友相助,或者求助于网络类似于“轻松筹”的众筹平台,但是这个网络平台的性质到现在仍有争议,以至于真正需要帮助身患重症的人无法受益,而这种方式的抗风险性是很低的,也间接加大了大学生的健康风险。
22不良心态导致的无度花销
2016年,网络上爆出的“裸贷”一词,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许多高校的女学生为了满足自己对物质的强烈需求,而抵押肉体,以为可以靠自己的“周转”堵上贷款的空子,而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逼迫参与裸贷的大学生,以肉抵债,以惨痛的代价,为自己的欲望埋单,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31家庭对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教育普遍弱化
大部分子女考上大学之后,随着空间距离的加大,在面临健康风险时,家庭成为大学生征询意见较为靠后的考虑选项,同时家庭也认为,自己上交了学费,学校不单单有义务进行教育,而且有义务保证学生远离健康风险,而疏于对子女的关心指导,任其在大学中自由地发展。
32家庭对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教育浮于表面
年龄段不同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因为空间、时间上的距离,家庭成员无法对大学生近期的困惑进行有意义的指导,通常只是停留在吃饱、穿暖的问题上。而且由于中国人内敛、不善于表达的性格,父母对大学生子女迫切需要指导的有关情感、性方面的问题往往羞于开口,使家庭对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教育浮于表面。
33家庭对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教育的效力减弱
子女考上大学,年龄基本到了法律规定的成年年龄,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家庭给予生活费,相对来说,可以自由支配,迫切地渴望脱离父母的管控,自己探索尝试在家庭中所不允许的新鲜事物。由于中国的历史因素,家庭中长辈的成员的学历,大都不超过大学,这给大学生的心理形成了一种优越感,对家庭中长辈的意见有较大的反抗性和抵触情绪,降低了家庭对大学生抗风险意识的教育效力。
4强化家庭对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41深化家庭对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培养的内容
健康风险教育的培养,不应该只停留在对身体、物质上的关心,更应该向更深层次、更隐性的心理层面加以培养。同时应该加强与学校的配合,而不是认为自己付学费供大学生,就是把老师当作保姆,把学校当作托儿所。
42以子女的实际需求为重点导向
家长可以发挥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优势,对于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真诚的指导,引导子女向自己诉说他们的实际需求,用客观冷静的角度给予指导,在需要安慰的时候给予温暖的鼓励。
43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沟通技巧
首先从家庭与大学生子女的思想上看,两者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有一方命令另一方的倾向,作为成年人的双方应该向朋友一样交谈,家庭中的长辈应该试着学习新的思想,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尽可能地包容、引导大学生子女。从家庭与子女的沟通形式上看,家长们要尽量学习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可以主动向子女求教,如微信、微博等,通过大学生子女的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健康风险状况,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44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完善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机制
媒体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应该提醒家长,自觉地承担监护人的责任,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提高大学生健康风险意识的良好局面。由于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作为最有力、最具时效性的教育方之一,应该主动承担大学生健康风险的教育。老师可以通过班级中的学生骨干,暗中密切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一旦觉察到学生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可以上報老师加以确认,由老师及时与家长采取沟通,合力采取措施。学校还可以为家长设立一个平台,通过平台可以建立起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取更多关于健康风险教育的经验,总结更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桑标,贡晔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1,19(5):31-35.
[2]程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使用时间及需求情况调查[J].社会观察,2013,370(7):54-55.
[3]阳瑾民族医学院大学生睡眠质量访谈分析及提高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8):18-19
[4]胡启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