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可
摘要: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和进步,产生了越来越多种形式的艺术,歌剧就是其中一种。歌剧运用音乐和歌唱的形式将艺术表达出来,歌剧所表达的心理与歌剧在演唱上的处理是歌剧当中很重要的两个部分。歌剧的表演过程,真情流露不仅是对歌剧作品的尊重,更是对艺术的尊重。演唱技巧是情感表达的依托,任何形式的歌剧作品如果在演绎过程中没有情感的融入,都会使得作品缺乏灵魂,无法使人感受到作品的美感,所以,想要使歌剧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首先要注重演唱的方式和技巧。基于此,本文就以歌剧《原野》中的《你是我,我是你》这一部分的心理表达和演唱处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歌剧 《原野》 心理表达 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9-0013-03
中国的歌剧《原野》作者是曹禺,本书在2001年正式出版。在1992年,歌剧《原野》于美國的艾森豪威尔剧院上演,歌剧《原野》也是第一部在国外舞台上演的中国歌剧。在歌剧《原野》当中,其第四幕《你是我,我是你》正是本歌剧的结尾高潮部分。将主人公的矛盾复杂扭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就对歌剧《原野》的这个第四部分展开了研究。
一、《原野》中《你是我,我是你》的主要内容
在歌剧《原野》当中,讲述的是主人公农民仇虎的爱恨情仇,在歌剧当中,与发行的书中讲述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许多的细节内容被省略掉了,歌剧将重点放在了主人公的感情展现和心理的表达。在第四幕当中,主人公仇虎与其青梅竹马的恋人金子开始了逃亡,准备去到“黄金铺满”的美好的地方生活,但是在黑暗中,他们二人迷失在了树林当中,仇虎也在这漫长的黑夜当中由于杀害了无辜的小黑子而逐渐精神崩溃。在黑夜度过之后,金子和虎子听到了火车的声音,正当他们充满希望的时候,侦缉队却将其围了起来。于是仇虎在嘱咐金子生个儿子为他报仇之后,就将自己的生命结束。在歌剧《原野》第四幕的《你是我,我是你》当中,虎子唱到:金子,你在我心里,你是我,我是你,我们怎能分离!这段也是仇虎和金子在生死诀别的时候的心理的形象体现[1]。
二、《你是我,我是你》的心理表达和演唱处理
(一)心理表达
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提升演唱者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而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又是其综合素质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心理素质又是演唱者情感特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充满了情感元素,而诸多的情感元素基本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尤其是音乐,无论是影视还是舞台表演等均需要音乐形式来进行情感的表达,不仅如此,人们平时所听的流行歌曲等,也都体现着人们对音乐情感的主动接受。所以说,当前的音乐,已经凭借种类和数量的多样化发展全面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供人们欣赏、帮助人们陶冶情操,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享受到短暂的安宁。因此,要想获得对音乐更好的表现,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而这个前提就是需要熟练掌握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音乐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将对音乐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真正表现乐曲中蕴含的情感,从精神领域实现与音乐的共鸣。在歌剧《原野》当中,《你是我,我是你》在歌词当中,将主人公的心理状况表达得淋漓尽致。歌词:“金子!金子!金子,金子你在我的心里,你是我,我是你,我们怎能分离!金子!金子,有了你,就有了我,有了孩子就有了我们!生下他,他就是天!生下他,他就是地!哦!他就是天!就是地!金子!金子,有了你,就有了我,有了孩子就有了我们!生下他,他就是天!生下他,他就是地!生下他,他就是天!生下他,他就是地!金子,快走吧,快带着我的孩子走吧。走!走!走!金子!生下孩子为我报仇,你不走我死也不能饶你!走啊!”
仇虎这个人物本身比较善良和理智,但是被仇恨扭曲了自己的心理,被愤怒蒙蔽了双眼。金子热切的向往着新的生活,但是却缺少改变现状的能力,所以金子只能把希望放在仇虎的身上[2]。金子也算是旧时代当中女性角色的典型代表,心里充满着希望,却缺乏改变现状的能力和勇气。但是一旦找到了希望,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向着新生活的希望前进。最后,金子成为仇虎的唯一希望。整个歌剧的第四幕一直是在压抑、阴沉的气氛当中进行,但是在这样的气氛下,也会给人一种生的希望,在被包围的时候,仇虎和金子二人展现出来的不离不弃,让人们对绝境当中体现出来的真爱的力量所深深折服,将整个歌剧“悲”的气氛渲染的更加透彻,同时也将人性的光芒展现出来。从心理上感染观众,让观众能够对此歌剧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刻。
好的音乐作品,艺术魅力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取决于情感表现,而把握好情感表现,需要基于对作品的深入分析,通过发扬作品的风格与特色,来提高作品的整体艺术内涵,这些都需要演唱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将这些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列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没有情感,就等于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歌剧《原野》作为一种艺术体现,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感性与理性思维。
(二)演唱处理
在歌剧演唱的过程当中,想要更加生动形象的将作品蕴含的饱满的内涵表达出来,就要在唱功上多下功夫。对作品的节奏、旋律、歌词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的揣摩和领悟。在演唱的时候,通常会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1.音量、音色的控制
演唱对象就是指演唱者在表演时所要面对的观众群体,演唱对象与演唱地点对于演唱者心理状态影响的差异性不太大,都包含在演唱环境的范畴内。演唱对象就如同演唱地点一样,如果演唱对象是同样的一群人,演唱者的心理就会自然而然地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因为演唱者熟悉演唱对象,演唱对象对演唱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力就会很小,演唱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配合之下,就能够很好地完成作品。在《你是我,我是你》的演唱过程当中,有着很多呼喊性的句子。例如开篇的“金子!金子!”以及多次出现的对金子的呼喊,在这样的部分的演唱时,语气应该严肃庄重,让金子以及观众能够感受到强烈的严肃感。在后来“生下他,他就是天!生下他,他就是地!”这一部分当中,展现了主人公仇虎的希望的寄托,体现了仇虎直白、大胆的宣告,这部分的演唱,音量也应有所加强。用音量上的增强与减弱将人物心情得以形象的体现。而音色和音量的控制很相似,音色也应该有强烈和柔和之分,对于怎样的感情,就应加上怎样的音色来表演。对于歌词当中“金子,快走吧,快带着我的孩子走吧。”这一句的音色就应该很柔和,带着些许的乞求,让金子快走,给仇虎以希望的寄托[3]。
2.情感的把握
歌唱主要就是指将文字语言转换成为歌曲的曲调,歌剧实际上就是“文字”和“腔” 两者的相互融合,假设“文字”是歌剧中的骨架,那么“腔调”就是指连接歌剧骨架中的脉络,本文就以歌曲《原野》的为例,其放声特点和情感共鸣都和语言具有密切的关系,语言就是决定发音和共鸣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分析《原野》的演唱处理来说,就必须要掌握好语言的应用。
对于演唱过程当中情感的把握需要对剧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只有一个演员在将剧情了然于心之后,对歌剧当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以及其心理活动揣摩透彻,演员才能够将情感把握的比较得当。例如在歌剧《你是我,我是你》当中,“生下孩子为我报仇,你不走我死也不能饶你!”这一句,演员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加上了急切的心理,也展现主人公仇虎悲痛、绝望的心理状态,表演者只有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再将自己的表演加入其中,并将这种复杂的心理表达出来,才能够算得上是成功的表演。
3.对声音气息和咬字的处理
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进行艺术性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气息的运用以及处理关于吐字、咬字之间的关系,歌曲是通过特定的音乐语言来表达的,听众能够听懂歌曲的内容是实现演唱者与其产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歌曲《原野》的演唱过程中,歌者能发出响亮、清晰的语音与气息的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歌曲《原野》演唱中正确处理和运用发声、呼吸和共鸣的技法从而获得优美动听的歌声。歌者在演唱中对吐字、咬字的处理,还有对音量弱、强的艺术处理都与呼吸息息相关,每一字的读音都有字腹、字头和字尾之分,因此,歌者必须把字的腹、尾、头都完全了解于心,才能做到吐字、咬字的准确。要做到歌曲演唱整体效果的完美呈现就必须十分注意对呼吸技巧和咬字、吐字的處理和掌握。既要对歌曲的曲调、内容和思想进行有效表达,还要做到喜、怒、哀、乐等各种感情的分明,从而达到互不相混淆的效果。在演唱中声音的运用与咬字、吐字的方式对歌曲的处理都极其重要。然而,气息、咬字与吐字的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在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后,才能对其运用自如。当然,通过歌曲演唱的技术处理能够进一步掌握歌唱的技巧。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歌剧也逐渐步入了世界,展现在了世界人民的眼前,根据本文对歌剧《原野》当中第四幕里的《你是我,我是你》的心理表达与演唱方面的处理的研究和分析,加深了对这个歌剧的理解,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贴近歌剧,欣赏歌剧,将我国的歌剧不断的加强,让我国歌剧的发展更加的迅速。同时,随着近些年教育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的现代化迅猛发展,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但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已经施加在了所有人头上,包括学生。并且近些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声乐演唱者在不同的演唱情景下,所体现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声乐作品的表演效果。只有通过对演唱者情感、声音以及实践的训练,在能够不断强化演唱者的心理素质,高水平的演唱技巧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和保障,表演实践也是提高演唱者心理素质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紫茵,姚玉,崔刚.《原野》:听美声+民乐的新声音[J].歌剧,2016,(10):53-55.
[2]戴宇山.歌剧《原野》声乐旋律创作与声乐表演[J].戏剧之家,2015,(15):56.
[3]刘颖.歌剧《原野》中“金子”咏叹调的探索研究[J].艺术科技,2015,(0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