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秦岭·丝路》崔炳元交响乐作品音乐会评论

2017-06-21 16:03张雯霞
艺术评鉴 2017年8期
关键词:作曲家丝路昆明

张雯霞

摘要:崔炳元《山花·秦岭·丝路》交响音乐作品会,由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在春城剧院上演,整台音乐会紧扣西北音乐风格,体裁多样,旋律优美,作曲家深谙各样乐器的演出规律和音质特色,作品极具特色,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位扎根西北的作曲家,为昆明观众呈上了一台精彩的交响音乐的饕餮盛宴。

关键词:崔炳元 《山花秦岭丝路》 地域 时代 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9-0011-02

“山花烂漫,龙脉秦岭,九曲秧歌,丝路传情”,2017年3月17日,在美丽的春城昆明,我们迎来了陕西爱乐乐团团长、原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崔炳元先生为大家带来的交响作品音乐会——《山花秦岭丝路》,这场由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精心打造的音乐盛宴,将陕北交响乐的气势磅礴与细腻柔情,经典民间音乐与西洋交响手法的结合完美呈现。作曲家生活在西北,了解西北观众的听觉喜好,但是将西北音乐带到西南地区来演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本身就是不小的挑战。云南是少数民族音樂土壤深厚的大省,每年在昆明上演的仅各类交响音乐会就不下百场,同时,本土音乐也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对于交响乐,昆明的观众不陌生,但对于西北民歌、乐器、器乐,他们的接触是相对较少的。在拥有如此文化背景的城市上演个人音乐会,效果究竟如何?观众能否接受?都将是对作曲家实力的巨大考验。

演出前,笔者有幸和作曲家有了短暂的接触。崔炳元先生祖籍东北,成长在大西北,在西北数个城市、单位工作过的经历都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北地区的各种民间音乐素材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中。值得一提的是,崔炳元先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为“西北歌王”王洛宾做过秘书,年轻好学的他在数年间,向这位伟大的老者学习了大量的西北民歌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为日后的创作带来了宝贵的灵感,为他的作品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崔炳元先生为人谦和,又颇具幽默感,让笔者对音乐会更加充满了期待。究竟这场南北、东西的交流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作曲家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别具生面的演出,音乐尚未奏响,但期盼的心情早已无法按耐。

音乐会在《九曲秧歌黄河阵》(创作于2009年)的唯美旋律中拉开了序曲。北方秧歌是我国汉族民间歌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就像云南的花灯一样为人们熟知,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与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年、祈福禳灾的颂歌、禳歌有关。在陕北元宵节期间,九曲秧歌(也称《秧歌转九曲》)在当地颇为盛行,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每逢春节期间,陕北农村都会组织秧歌队,演出前谒庙拜神,敬献歌舞,之后在村内逐家表演,“排门子”。男女演员载歌载舞,在唢呐、大鼓、大锣等乐器的伴奏下,热闹异常。作曲家以此为表现内容,运用陕北民歌的某些音调特性为素材,以丰富的交响手段,向观众描绘出一幅热烈淳朴、真挚向上的景象。尤其是唢呐独奏的部分,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陕北音乐特色,模拟了秧歌在民间表演时“上手”“下手”(民间对两只唢呐的称呼)的吹奏,八度和同度的吹奏,简单的支声,瞬间将昆明观众带到了遥远的大西北。

整场音乐会中,交响组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于2014年)是效果最为出彩的一首作品,也是近年来崔炳元先生的上乘代表作品之一。全曲共六段,以家喻户晓的《陕甘宁革命民歌五首》为素材,以延安时期为背景,用交响音乐的语言描绘革命历史、宣扬延安精神。作品的六个段落依次为——《山丹丹开花》《刘志丹》《兰花花的故事》《秋收》《盘龙卧虎高山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组曲的开始旋律引自三十多年前屠冶九老师改编的管弦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一个开始部分,熟知的音乐片段让听众回忆起了那个特殊的时代。而后逐步展开,用当今的视角来诉说黄土地上人们的精神风貌。整首乐曲气势恢宏,让听惯了南方音乐的昆明观众感受到了北方人民的豪迈与奔放。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交响乐在比较宏大的全奏之后引出了女高音的人声旋律,一下使作品穿越到了一个久远的时空。观众仁者见仁,在作曲家妙笔生辉的引领下,任思绪各自飞扬。这种清新的处理方式,为恢弘的交响乐添上了灵动的一笔。而后的弦乐背景中,中提琴的涌动,大管、圆号以及双簧管不时的参差点缀,和女高音的主题时而呼应、时而衬托,将整售作品的基调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当组曲进行到《兰花花的故事》部分时,又引起了观众中不小的共鸣。兰花花很美,但是命运却异常凄苦……这段“兰花花”是在已有弦乐叙事曲《兰花花》的基础上扩编发展而来的一个乐队作品。最初的民歌作品只有上、下两句,是非常典型的短小民歌。上句的旋律中音程大跳,长时值的咏叹,表现出了北方人民淳朴豪放、毫不雕琢;下句音乐收拢由高到低,旋律线条呈弧线,犹如回到类似言语般的自然,掩映着女性特有的心理状态。在唯美的交响乐表现下,兰花花的爱情绝唱又一次为世人传诵。

乐曲经过了前五段的过程后,来到了末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本段引用了第一段新山丹丹的主题,并有了新的发展。开始是宏大的主题,非常具有交响立体化特点的一个段落,之后女高音声部再次唱响,主题依旧,只是演唱风格处理的更加温暖了。整首组曲追求平实、朴素、好听、亲切,是新时期下解读那一段历史的优秀音乐作品。

音乐会进行到下半场时,演出顺序应作曲家要求临时作了调整,由《佛光禅韵》《五台社火》《丝路长安》先后呈现。三首作品风格迥异,《佛光禅韵》一奏响,木鱼、锣、碰铃、三角铁等诸多打击乐器数小节数小节交替使用,一下子将观众带到了中国佛教圣地“秦岭”。秦岭曾是老子讲经布道过的圣地,因此又被称为“圣山”。乐曲采用渐进的变奏和回旋的混合曲式,弦乐的鸣奏伴随着三支长笛的线条勾勒,产生了宛如仙境,净化心灵的音响效果,特别是大提琴的独白,更是智者的参悟和生命的升华。音乐会在《丝路长安》的美妙旋律中落下了帷幕,在党中央“一带一路”的号召下,古长安这座世人瞩目的历史名城又一次登上了历史的新高。古长安节日的狂欢、醉酒的步态、美丽的楼兰姑娘,友好的荒原旅伴……在充满西域特色的旋律中向全场观众完美呈现,构成了一篇色彩丰富、抒情快乐的“音乐游记”。演出结束后,观众们向作曲家和台上全体艺术家报以了热烈掌声。音乐会的返场曲目作曲家选择了极具人气又为云南观众熟知的《情深意长》,作曲家通过此曲向昆明观众表达了他的诚挚之情,也为西安、昆明这两座各具特色的旅游名城加深交流作出了贡献。

通过两个小时的演出,云南的观众们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位以西北创作风格为主的作曲家,同时也感受到了作曲家的谦逊和友好、低调的为人。崔炳元先生的作品韵味十足,既有辉煌璀璨也有诙谐幽默;作品色彩丰富,对各种乐器的演奏规律把握精准,器乐色彩独具匠心,在作品中各种乐器独奏的段落是其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作曲技法娴熟,在充分掌握传统技法的同时,将现代技法运用到了他的民族作品中;作品意义深刻,创作理念十分健康,每首作品都向世人传递着积极地正能量。听过了崔炳元先生的作品,人们心中总会感受到一种正视历史,健康向上、快乐生活的气息,而这也正是作曲家所追求和表现的音乐境界。除了本场音乐会精彩呈现的作品外,作曲家在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多种题材的创作上都有所涉猎,并获得过文化部的音乐文化奖。崔炳元先生《山花·秦岭·丝路》交响乐作品音乐会虽已落幕,乐声犹在,愿这位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之路长青,植根西北、放眼全国、奏响世界,为世人带来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作曲家丝路昆明
Task 11
长大可当作曲家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2016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
猫咪成长史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