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为何值得反复阅读
少年读西游,可以极大地激发想象力。成人读三国,可以学会怎样对待人生、怎么处理人际关系。男子要有阳刚之气,不能娘娘腔,从这个意义上讲就要读水浒,增加一点豪气。而女性熟读红楼诗词,则会变得有教养、有气质。
明清是小说的峥嵘岁月,很多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名片”,其中就包含四大名著。四大名著通常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所谓名著就是有着丰富内涵和高超艺术手法,能经得起一代又一代人反复阅读、咀嚼和探索的作品。四大名著每一部都代表一种文化。《三国演义》代表的是忠义文化,是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讲到三国可能会想到很多计谋,里面有美人计、空城计、苦肉计,似乎三十六计都有描述,所以它又是一种智谋文化。《水浒传》是典型的江湖文化。水浒英雄的出身,实际上不是背朝天的农民,而是一种流民,所以它又代表一种流民文化。《西游记》是神魔文化,讲神仙和妖魔的对立与斗争。《红楼梦》是一种以情为本的文化。
因为四部名著代表相对不同的传统文化范畴,所以有一种说法:少不读《西游记》,老不读《三国演义》;男不读《水浒传》,女不读《红楼梦》。因为《西游记》讲的是神魔故事,年轻人读后容易想入非非。《三国演义》是讲智谋的,老年人读了容易变得老奸巨猾。《水浒传》里的江湖好汉常常一言不合便拔刀相见,火气很大,动不动就动手、动脚、动刀、动枪,所以男不读。《红楼梦》主要是写爱情的,林黛玉哭哭啼啼,整天以泪洗面,女的读了会缠绵悱恻,情感变得极为细腻。以上四句流传的俗话,一直广为流传。
但今天,我们认为正好相反,应该少年要读西游。《西游记》里的想象太丰富了,上天入地,神仙鬼怪,细节那么丰富。像顺风耳、千里眼某种程度上都变成了现实,少年读西游,可以极大地激发想象力。成人要读三国,因为它可以教给我们怎样对待人生、怎么处理人际关系,遇到任何事情要深思熟虑。男子要有阳刚之气,不能娘娘腔,从这个意义上讲就要读水浒,增加一点豪气。而如果一位女性熟读红楼诗词,她肯定会变得有教养、有气质,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和一般的女性很不一样。
《三国演义》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三个政治集团之间风云变幻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它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主讲忠义文化,颂忠义精神。中学课本收入了“桃园三结义”和“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讲刘关张这三个人的关系,既是兄弟又是君臣关系;是君臣关系就要忠,是兄弟关系就要讲究义,所以忠和义在三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三国演义》又有智谋文化。举个例子,就是苦肉计。赤壁大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的就是苦肉计。
《水浒传》写的是江湖上的斗争、草莽之间的斗争,讲述了草莽英雄聚啸山林、纵横江湖、劫富济贫、专打抱人间不平的传奇故事。《水浒传》同样也塑造了很多好汉,比如,智多星吴用有点像孔明,足智多谋;李逵有点像张飞,非常莽撞;宋江在性格上有点像刘备,有领袖气质。不过,《水浒传》里面的草莽英雄多数出身不好,或者出身虽然是军官但犯了错误,且作者重点歌颂了他们重义轻生、仗义疏财的侠义精神和品格。
再看《西游记》,它其实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分之一是“大闹天宫”,讲孙悟空造反的故事;后三分之二是唐僧取经的故事。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孙悟空的身份发生了质的变化。“大闹天宫”时,孙悟空是妖魔的代表,其对立面是神,是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等,他一人对抗一整个神仙世界、神佛世界。到了后半截,孙悟空皈依佛门,护送唐僧一路取经,成为神的代表,其对立面是牛魔王等妖魔。
而西游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主要人物是人性、神性和动物性的高度统一。比如,孙悟空有很多人性的部分,他的好胜心、虚荣心、促狭、大男子主义都是人性体现。但孙悟空身上也有神性,具有一种神性的超自然力量。同时,孙悟空身上又有动物性,好动、喜欢吃桃子等。
最后来看看《红楼梦》,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它写的是一个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永恒的艺术典型。它的主题跟其他三部名著都不一样,可以概括为讴歌青春、生命和爱情的美,以及这种美的毁灭,主要表现的是以情为本的文化。
《红楼梦》对前人是有超越的。第一就是突破人物形象塑造的单一化。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是个体化、立体化的,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林黛玉是什么人?她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真诚,她用自己的生命来跟其他人交往,但是她也有缺点,过于真诚了,所以不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容易得罪人。因为太真诚了,所以又容易耍小脾气、使小性子。
对前人的超越之二就是,从男性世界到女性世界的变化。在红楼世界中,男性是作为女性的陪衬存在的。不妨回顾一下,《红楼梦》里的男性,除了贾宝玉,其他男性是否都可以讲是委顿的、腐朽的生命?文字辈的贾敬是一个道士,贾赦是个“老色鬼”,贾政是个“假正经”。玉字辈的,贾珍是一个“乱伦者”,贾琏是个花花公子。草字辈也不行,看看贾蓉的德行就知道了。曹雪芹用男性的委顿和腐朽,来衬托女性的可爱与充满活力,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这个跨越可不是简单的跨越。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社会进步是以女性的解放为标尺。而《红楼梦》对女性的态度,应该说代表了我国古代社会文明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对前人的超越之三就是,从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到关注平凡的家庭日常生活细节。《红楼梦》可能很多人看不下去,不就是写家庭流水账,大宴三六九、小宴天天有,不就是没完没了地过生日、没完没了地吃饭看戏么?然而,这正是这部小说的深刻之处——它不再写其他三部名著以情节取胜的传奇故事,而是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以反映生活真实的程度取胜,以刻画人物的真实性取胜。所以,《红楼梦》的情节也许平淡无奇,但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是大大超越前人的。
要而言之,四大名著每一部都代表了一个高峰。它们合在一起,就成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巨大丰碑。在这座丰碑上,不仅镌刻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向我们子孙后代传递着诗情。它不仅连接过去,而且通向未来,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
事实上,我们讲中国的文学文化“名片”,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大名著,其中又首推《红楼梦》。但除此之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论语》《庄子》,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中华优秀文化复杂、丰富的内涵。
但对广大老百姓影响最大的,还是四大名著。你可能没有读过四大名著的原著,但最起码看过四大名著的连环画,或者看过经改编的影视剧。六小龄童版本的《西游记》,播放次数大概是世界之最。而《红楼梦》也有各种版本,如越剧版《红楼梦》、87版的电视剧。三国、水浒都有不少电视剧、电影作品,影响力非常深远。
但要强调的是,走进四大名著,仅仅靠连环画,仅仅靠电视剧、电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不能仅仅看一些介绍和评论文章,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静下心读原著。如果有时间,认真读读四大名著,相信我们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解放日报》孙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