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面侵朝会付多大代价
“第二次朝鲜战争将会是什么样子?”美国专家认为,今天这样一场战争将导致100万美军死亡,至少花费400亿美元。美军将不得不从欧洲和中东撤军支援,再次引入征兵制。
朝鲜《劳动新闻》在金日成诞辰105周年的阅兵式报道中,首次使用了“特种作战军”一词,并将其排在陆军、海军、航空与反航空军与战略军之后,这标志着未来朝鲜或将组建特种作战军,成为其独立的第五军种。分析认为,此举是朝鲜表明其绝不会屈服于外界任何的压力。图为朝鲜特种兵
有关“第二次朝鲜战争”的说法近期在世界各国媒体上陡然增加。
毫无疑问,这与当前朝鲜半岛的浓郁的火药味儿有关。航母打击群、导弹发射、阅兵、军演、特战队、斩首、高官威胁等等,使得和平无法不变得苍白。
英国《每日星报》近日刊登了一幅“朝鲜核武器攻击范围地图”:图片上,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全部或大部分被覆盖,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少部分被覆盖。
报道称,距离朝鲜800英里处的日本极其危险;美国的阿拉斯加到朝鲜的距离为3700英里,也被覆盖;俄罗斯的莫斯科、伊朗的德黑兰和阿联酋的迪拜大约在4000英里处,处在被打击范围的边缘;文章庆幸地说,英国距离朝鲜达5200英里,这个距离使英国不必为遭受朝鲜的核攻击感到忧虑。
美国媒体日前采访“一旦战争打响就身处前线的驻韩美军”。文章称,一旦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他们将面临美军致命的军事机器,包括:140辆M1A1埃布拉姆斯主战坦克;170辆布拉德利装甲车;30门150毫米自行榴弹炮;30门多管火箭炮;大量地对空以及地对地导弹;70架AH-64阿帕奇直升机。此外,驻韩美军还有70架F-16战斗机、20架A-10反坦克攻击机,以及能发动全天候攻击的U-2侦察机和运输机。
“第二次朝鲜战争将会是什么样子?”近日,《斯里兰卡卫报》刊登一篇文章对此作出描述。文章写道:从字面上说,美国可以通过日韩或第七舰队用战术核武器将朝鲜从地图上抹去,也可以用B-52和B-1轰炸机和巡航导弹,但这将引发致命的核辐射和放射尘,日本、韩国以及中国东北,甚至北京都将受影响。
如果受到攻击,致命一搏的朝鲜可能将发射数枚携带核武器的中程导弹,打击目标包括东京、大阪、冲绳以及韩国,而这些导弹藏匿在朝鲜深山中,很难被发现。这样的核交火将使世界经济的1/3遭受核污染,更不要提将向全球蔓延的“核冬天”。
如果美国以常规武器进攻朝鲜将更为艰难,朝鲜海军和空军力量孱弱,可能战争第一天就被“蒸发”,但该国100万陆军几十年来一直接受如何抵抗美国入侵的训练,平壤还有8.8万特种部队,可能会对韩国的政治、军事指挥控制部门发动自杀式攻击。
朝鲜可能使用像VX毒剂以及沙林等化学武器,攻击美韩以及日本的空军基地、军事仓库、港口、通讯站等,对美国在关岛和冲绳的美军基地发起导弹攻击。
攻打伊拉克时,美国在沙特阿拉伯组建地面部队就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不使用核武器的话,美国在大山很多的朝鲜将面临重大挑战。
美国的分析家过去估计,美国入侵朝鲜将使25万美军丧命,至少需要花费100亿美元。但我认为,今天这样一场战争将导致100万美军死亡,至少花费400亿美元。美军的陆军、空军以及海军陆战队将不得不动用后备力量,美军将不得不从欧洲和中东撤军支援,再次引入征兵制。
即使美韩军队占领平壤,朝鲜也已经准备好了在山区打一场长期游击战,时间可能要持续几十年,他们为此已经练习了30年。
也有人作出不同预测,比如韩国釜山大学教授罗伯特·克里称,只要中国不被卷入帮助朝鲜,朝鲜人民军将在“六个星期,最多两个月”内输掉同美国及其盟友的常规地面战争。当然,如果使用了核武器将是另外一种结果。
对美国来说,最大的苦恼之一就是对朝情报方面的不足,美国的情报触角很难伸到朝鲜。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评估朝鲜核力量时,表示非常难以确定。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认为,朝鲜有10-20件核武器。
对于如何化解朝核危局,国际社会一直存在着中国应承担更多责任等论调,国内则有一些人表现出“厌朝”情绪,甚至认为应果断“弃朝”。
专家分析,中国如果采取“弃朝”政策将带来严重后果:中朝激烈对抗,正常国家关系不复存在;两国化友为敌,互失友好邻邦和安全边界;推升半岛动荡,加剧东北亚战略失衡。凡此种种,都事关中国现实和长远战略利益,绝非一个失去“战略缓冲区”那么简单。
第二,“中国出手论”。
实际上,美国的“冷战思维”和敌视政策才是朝核问题的根源,朝美矛盾则是朝核问题的实质,打开朝核问题的钥匙其实是握在美国手中。当然,中国会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为加快半岛无核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动武速效论”。朝鲜核武装决心确实异常坚定,将其拉回无核化轨道十分艰难,但是,道路并未彻底堵死。轻易放弃复谈努力,选择战争解决,错误而危险。对中国来说,核心问题是坚持正确的战争和平观。一方面坚决不容许半岛生战生乱,全力反战维和,绝不轻言放弃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努力;另一方面毫不忽视潜在战争危险,不惧战不怕乱,做好万全准备,防患未然。
(《国际关系研究》2017年第1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