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隐圆为显圆,破解动点问题

2017-06-21 15:04王少华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外接圆动点定值

王少华

(湖北省武汉市梨园中学)

化隐圆为显圆,破解动点问题

王少华

(湖北省武汉市梨园中学)

文章首先介绍了几何问题中隐圆存在性的基本结论,再利用此结论来解决动点问题中的三类问题,分别是求解定值、求解最值和求解动点的运动路径长,最后总结了平时教学中的相关教学启示;化“隐”圆为“显”圆,可以很好地解决一类动点问题,分析、探索出一类通用的方法,为解决动点问题带来实际指导.

动点问题;定值问题;最值问题;运动路径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点问题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动点几何问题为基本框架而精心设计的试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有些动点问题,将圆隐藏在已知条件里,解题时,需要我们通过分析探索,发现这些隐藏的圆(以下统称“隐圆”),构造辅助圆,再利用相关的几何知识求解动点问题.

一、动点问题中隐圆存在性的基本结论

1.三角形隐藏的外接圆

(1)直角三角形隐藏的外接圆.

如图1,在Rt△ABC中,圆心即是斜边AB的中点,半径是OC.

(2)定角对定长的三角形隐藏的外接圆.

图1

在一个三角形中,定长的边长对应定值的内角,则存在一个隐圆,圆的半径是定值.由正弦定理可知,利用=2R可以求出圆的半径;初中几何中的一些特殊角,如45°或135°,60°或120°,30°或150°,可以用三角形和圆中的基础知识,结合勾股定理,得出圆的半径长.可以这样说,找准角和线,隐圆出来见.

如图2,已知线段AB=2,点C是直线AB上方一动点,∠C=30°,动点C在运动时构成什么样的图形?

图2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A,B,C三点构成一个△ABC,点C是动点,△ABC是一个动三角形,但AB和∠C分别是一条定长的线段和一个定值的角,且线段AB所对的角是∠C.由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得到,点C在△ABC的外接圆上运动.如图3,画出△ABC的外接圆⊙O,则∠AOB=2∠C=60°,所以动点C构成⊙O的一段优弧.易证△AOB是等边三角形,圆的半径R=AB=2.直角三角形隐藏的外接圆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情况.

2.特殊四边形隐藏的外接圆

(1)对角互补型四边形四点共圆.

如图4(1),∠ACB+∠ADB=180°;如图4(2),∠ACB=∠ADB=90°;如图4(3),∠ACB=∠BDE,则点A,B,C,D在同一个圆上.

图4

(2)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条公共边,这条边所对的角相等,并且在公共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有公共的外接圆.

如图5(1),边BC是公共边,∠BAC=∠BDC.如图5(2),边AB是公共边,则点A,B,C,D在同一个圆上,半径是OA.图5(2)是一种特殊情况.

图5

(3)如果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到同一个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有外接圆,如图6所示.

图6

上面的图形均来自于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是隐圆存在性的实际诠释.教材上的基本图形是我们探究动点问题的依据,从中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转化为圆中的相关信息;联想到构造辅助圆的一些基本要素,画出隐藏的圆.

二、实际运用

1.求解定值

例1如图7,直径AB,CD的夹角为60°,P为⊙O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C,D重合).PM,PN分别垂直于CD,AB,垂足分别为点M,N.若⊙O的半径长为2,则MN的长().

(D)随点P运动而变化,没有最值

图7

图8

解析:如图8,连接OP,OP=2,

由条件知,∠PNO=∠PMO=90°.

所以O,M,P,N四点共圆.

由直径AB,CD的夹角为60°,可知∠MPN=60°.

圆的半径一定,6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长是定值.

故选B.

【评注】由基本图形5,找到O,M,P,N四点共圆,即找到共斜边的直角三角形隐藏的外接圆是解题的关键.

图10

解析:如图10,连接OI,PI,DI,

由△OPH的内心为点I,可得∠PIO=135°.

易证△OPI≌△ODI.

得到∠DIO=∠PIO=135°.

过D,I,O三点作⊙O′,连接O′D,O′O,

所以点I在以OD为弦,并且所对的圆周角为135°的一段劣弧上.

在优弧上取点P′,连接P′D,P′O,

可得∠DP′O=45°.

所以∠DO′O=90°.

故选D.

【评注】这道题利用内心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全等求出∠DIO=135°,∠DIO所对的边OD=6是定值,在一个三角形中,定长的边长对应定值的内角,则存在一个隐圆,圆的半径是定值,画出隐圆,利用圆周角定理和勾股定理求出半径.

2.求解最值

图11

图12

解析:如图12,连接OA,OD,

则△OAD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半径1.由题意可知,∠ACB=∠ABC=∠AOD=30°.

作过点A,D,C的⊙O′,连接O′A,O′D,

(1)∠ACD=30°.

因为∠AO′D=2∠ACD=60°,

则△O′AD也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半径1.

求得∠AO′D=60°,此时点C在劣弧上运动.

所以点C在半径为1的⊙O′上运动.

由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知,当点C,O′,O三点共线时,OC长度取到最大值和最小值,OC长度的取值范围是-1≤OC≤3+1.

故选A.

【评注】这道题将动点B转化到动点C上,在△ABC中,动角∠ACD=30°或∠ACD=150°是一个定角,所对的边AD=1是一个定值,利用基本结论,存在一个隐圆,圆的半径是定值,求最值的问题就转化成圆外一点到圆上一点的最值问题.

例4(2015年湖北·武汉卷)如图13,△ABC,△EFG均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D是边BC,EF的中点,直线AG,FC相交于点M.当△EFG绕点D旋转时,线段BM长的最小值是().

图13

图14

解析:如图14,取AC的中点O,连接AD,DG,BO,OM.

所以△DAG∽△DCF.

则∠DAG=∠DCF,∠DAG+∠DCM=∠DCF+ ∠DCM=180°.

所以A,D,C,M四点共圆,AC的中点O即是圆心,半径为AO=1,画出隐圆⊙O.

当点M在线段BO与该圆的交点处时,线段BM最小,此时,OB=3,OM=1.

故选D.

说明:∠DAG=∠DCF也可以直接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出.

【评注】看似无圆,实则有圆,化隐为显,转换推演,确定动点的运动规律.求最值的问题就转化成圆外一点到圆上一点的最值问题.因此,掌握好方法,动点定下来.

3.求解动点的运动路径长

例5如图15︵,扇形OAB的圆心角的度数为120°,半径长为4,P为上的动点,PM⊥OA,PN⊥OB,垂足分别为点M,N,D是△PMN的外心.当点P运动的过程中,点M,N分别在半径上做相应运动,从点N离开点O时起,到点M到达点O时止,点D运动的路径长为().

图15

图16

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到动点D的运动轨迹.

如图16,连接MD,ND,

由已知条件可知,点P,M,O,N四点共圆,圆心是点D,直径为OP=4.

则∠P=60°.

由定角对定长的三角形隐藏的外接圆可知,点D在△DMN的外接圆上运动.

由圆中的基础知识画出外接圆⊙O,半径OD=2.

故选A.

我们通过画出几何问题中隐藏的圆,即构造辅助圆来解决动点问题,可以为解题带来方便,方法巧妙而独特.当然此类问题也可以用几何问题代数法或是解析法来解决,但运算量较大,较复杂.对于直线型辅助线难以解决,或解答起来较麻烦的几何问题,可以考虑化“隐”为“显”,构造辅助圆来解决.

三、教学启示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材,欣赏教材,利用教材,同时又高于教材.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结论、基本图形、基本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在挖掘内涵,拓展结论的过程中,找到动点问题的源头,发现最值问题的根本,总结出一般性的方法,即对此类问题的通用解法.通过找出几何图形的隐圆来确定动点的运动规律,做到“掌握方法,举一反三,通一类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弄清问题的本质,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提升成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胡春洪.例谈“隐圆问题”[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4(1):9.

[3]李玉荣.勾画“隐圆”,破解最值[J].中学数学杂志,2015(8):56-58.

[4]王少华.再探利用“隐圆”,破解最值问题[J].中学数学杂志,2016(6):65-66.

2017—03—16

王少华(1982—),男,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外接圆动点定值
动点图象类问题的求解策略
圆锥曲线的一类定值应用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
巧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
将相等线段转化为外接圆半径解题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仅与边有关的Euler不等式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