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节奏型在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运用研究

2017-06-21 12:16偶潇潇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30001
大众文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谱例协奏曲

偶潇潇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30001)

典型节奏型在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运用研究

偶潇潇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30001)

作为19世纪欧洲浪漫派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约翰奈斯•勃拉姆斯在他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充分的体现了他对节奏的把控力和运用能力。本文从创作技法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了切分节奏、三连音、多节奏(拍)三类典型节奏型在本曲中的运用手法。为实际创作中的技法丰富提供思路,拓展作曲思维。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切分节奏;三连音;多节奏(拍)

一、切分节奏

“节奏在音乐艺术各种要素之中,是最先产生的。”1在这方面“勃拉姆斯是一位天生具有卓越的、高度节奏意识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中有很多切分节奏,多节奏,以及各种节奏型的变化。”2最早的切分节奏源于古希腊的诗歌写作当中,通过节奏的错位而形成的一种赋有个性律动的特征节奏。切分节奏属于逆分式节奏的一种,根据其自身变化和因变化所达到不同表现效果来看,切分节奏又分为简单切分节奏型、紧凑切分节奏型和空切分节奏型三种。他们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又联合或连续出现,造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和形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切分的谱例。

谱例1

这是第一乐章呈示部的副部主题,由小提琴在一串八分音符的连续进行下引入,在谱例的第五小节就出现了连续的简单切分,倒置的附点打破了前几小节正规节奏的进行,克服了节奏走向的单调性,带给节奏以新的活力,推动音乐向前继续发展。

谱例2

上面的这一谱例就是典型的紧凑切分,在作品的第一乐章展开部的引入部分,切分节奏本身所起的是分割旋律的效果,但是由八分音符填充原本简单切分中的附点时值后,就起到了对由切分造成的分割进行补偿的效果,第一小节中,前半部分的切分并不像一般的切分将小节重音移至轻拍的长音上,而是依然加强了重拍上的短音。既保持了重音不变,又消除了切分的分割效果。再配合着不断向上的旋律走向,给人一种向后推进的力量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不断前进的音乐形象。

空切分节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逆分节奏,具有较为独特的转移重音的效果。

谱例3

第二乐章的尾声部分,也就是谱例当中的倒数第二小节当中运用的就是空切分节奏,重拍无音,导致了轻拍的重音效果异常突出,使得前后音调节奏形成强烈对比,尤其是在慢板的第二乐章,抒情的小提琴与空灵的双簧管在这样的对比之间,此起彼伏。相得益彰。

二、三连音节奏

除了切分节奏型之外,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给人以很深印象的就不能不算三连音节奏型了。三连音节奏的运用,不仅同样打破了原有常规节奏的均衡状态,带来紧凑的感觉。同时又因其出现一般为大量并连续的形式,带来的流动的动感韵律也给人流畅、抒情的感觉。

在勃拉姆斯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通篇都给人以怡人的田园情趣,不能不说这和大量三连音的合理运用有着密切的关联。

小提琴在奏出主部主题之前的一串具有华彩性质的导奏,在近乎类似颤音的十六分音符的过渡后,音乐伴随着三连音的节奏织体开始做上行进行。三连音节奏的出现,打破了原有按基本节奏划分的旋律的律动,同时旋律音的起伏也在三连音织体的帮衬下变得开始强烈起来,仿佛是一种期待和预示,而紧随其后的十六分音符也模仿着三连音的走向,只是加大了密度,终于在七小节的波动之后,宽广明朗的主部主题在小提琴优美的音色下如期而至。在这里三连音看似起到的只是过渡作用,但是它与旋律走向水乳交融的紧密结合,以及与前后规整节奏的强烈对比,无不增强着音乐的流畅性和动感韵律,也使得一成不变的节奏赋予了灵性和活力。

三连音节奏型不仅可以用在抒情段落里,在快速并具有舞曲性质的第三乐章,勃拉姆斯也运用三连音赋予节奏以不间断的动感。

乐队在壮大了主题之后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速度上的提升加大了三连音的流畅性,休止的出现又使得节奏律动获得了短暂的停留,这里三连音的出现暂时削弱了第三乐章主题所带来的舞曲风格强有力的节奏感,取之以代的是一种诙谐,幽默的情趣氛围,仿佛舞者正在稍事休息,互相戏谑。

三、多节奏(节拍)

根据格罗夫辞典的解释,多节奏即同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进行的节奏或节拍型。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对二,这种节奏音型被称为“赫米奥拉”(hemiola)3。在勋伯格的文章《音乐评价的标准》中认为这种节奏型“可能是许多当代乐谱中多节奏结构的开端。”4这种三对二的节奏手法也是勃拉姆斯最擅长和钟爱的,在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中,他就多次利用三连音这种特殊的节奏型表现了多节奏。

第一乐章的274——276小节的音乐片段的乐队声部,小提琴独奏声部做段落性休止,旋律交由小提琴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做根音的以四分音符为基础的八分音符重复,最初的小提琴组也与之节奏重合,而在第275小节,小提琴组变化成四分音符的三连音节奏型,与仍然保持不变的最下方两声部形成一种垂直的三对二的节奏。小提琴组的三连音节奏增强了旋律的流动感,而最下方两声部均匀奏出的八分音符又维持着3/4拍节奏的理性,这种三对二的多节奏不仅增强了旋律的韵味,同时也突出了音乐内部的紧张度,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多节奏如果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就会产生多节拍。事实上,三对二,也可以认为是三节拍与二节拍的同时进行。

四、结语

在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勃拉姆斯的节奏组合,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上都形式多样、错落有致,但又不失基本的节奏脉动。除了笔者研究的典型节奏型外,还有很多节奏织体的运用、扩展和延伸。这诸多的节奏变化手法都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又不失其严谨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

注释:

1.杨青编著.《作曲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2.[英]保罗.霍尔姆斯著,王婉容译.《勃拉姆斯》.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页.

3.《外国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344页.

4.Schoenberg,Style and Idea,P131。转引自:周炜娟,《论勃拉姆斯音乐的创新》.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106页.

偶潇潇(1981.9- ),女,汉族,安徽合肥,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作曲理论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谱例协奏曲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姚锦新与《花鼓及其他中国歌曲》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