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沪燕
【摘 要】童谣是幼儿园常见的语言教学形式,但是目前面临童谣新资源的枯竭的困境。本文从引用经典古代童谣、运用现代优秀童谣与选用当代精品童谣三个角度倡导要精心选择童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最终使幼儿的智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童谣;语言教学;能力培养;喜闻乐见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优美动听的歌谣能陶冶幼儿的心灵,培养健康的情感。让人非常遗憾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儿歌创作进入枯水期,从质量和数量上都呈现出衰退状态。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对此非常担忧,在此我想对童谣的过去与未来作如下探讨:
一、沙里淘金:经典无数巧拾贝
翻阅了不少教材与资料,发现中国儿童歌曲发展历史中,每一次兴衰起落,无不与社会的变革与文化运动的浪潮紧密关联。现简述如下:
1.古代童谣
古代童谣既体现了传统文化优秀的一面,也包含着一些封建糟粕,但象三字经之类的则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幼儿园可以适当引用,也可以适当改写或者只引用部分段落。如《明代小儿戏具谣》——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发芽,打拔儿。
2.“学堂乐歌”风潮
20世纪初,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出现了“学堂乐歌”风潮,这些歌曲往往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或者欧美的民歌,由中国知识分子以中文重新填词。弘一法师(李叔同)借鉴西洋音乐和新音乐形式,在新式学堂中引入和普及现代音乐教育。他创作的《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选为插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新儿童歌曲”。
3.建国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出大量反映这个时代儿童生活的优秀作品,其中《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词曲都非常优美,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心。这一时期的儿歌大多主题积极、情感丰富、意境开阔,充满着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的热情。
4.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后的上世纪年代,儿童歌曲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也是当代儿童歌曲创作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七色光之歌》等一大批优秀儿歌。
二、现实展望:我写我心绘童言
正如中国音协主席徐沛东所言:现在的儿童歌曲创作队伍正在走向老龄化,而新军却没有跟上,甚至后继乏人。因此,无论是幼教界还是音乐界同仁,普遍都认为当前急需新的、“好听的”儿童作品。
1.童心。“童心”是指是幼儿纯洁、天真、稚气之心。儿童歌曲创作,首先要表现幼儿的天真烂漫,抒发这种富有幼儿特点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力戒成人化与成熟化,避免说教。儿童歌曲应该是单纯、简洁、天真和稚气。
例如:虫虫飞,飞到家家去/家家不赶狗,要咬虫虫手/家家不杀鸡,虫虫飞回去。从歌谣中我们知道“家家”、“虫虫”、“鸡”、“狗”这些日常生活中可见的物,幼儿能一边读一边联想到这些常见的内容,充满了生活情趣。
2.童趣。童趣指幼儿的志趣、乐趣、与意趣。儿童歌曲创作要用幼儿的视角和幼儿的思维与审美方式。如:《蚂蚁搬虫虫》——小蚂蚁,搬虫虫/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条缝/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这首儿歌以孩子观察蚂蚁生活习性的经历为基础,用童趣表达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主题。
3.童言。“童言无忌”。童谣不能以大人的腔调来展示,要符合孩子们的表达习惯与意境。例如:桥啊桥啊,两头翘/扁担扁担,两头穿孔/梭子梭子,白璞璞的……这种开放式的儿歌结构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开发和语言再创造能力培养。家长、教师可以在他的基础上添加内容,形成一种循环式来回的结构。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修改内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思考:基于语言发展需求
童谣的创造或选择要目的明确,考虑幼儿语言发展的需求与可能性。
1.便于幼儿形成记忆
对于幼儿记忆的培养,我们认为要遵循以形象记忆为主、不断加强反复的原则。童谣的唱誦往往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在不断的唱诵过程中,自然能加深幼儿对材料及所涉及到的相关事物的记忆。
例如从歌谣《虫虫飞》中我们知道“家家”、“虫虫”、“鸡”、“狗”这些日常生活中可见的物,幼儿能一边读一边联想到这些常见的内容。每当遇到这些物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儿歌。同时,当幼儿在唱这首儿歌的时候也会想象这些歌词中的物象。
2.有利训练幼儿的发音
童谣之所以为幼儿所喜爱,首先就是他具有押韵的特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小小狗,常开口。走一步,咬一口。(剪刀)这是谜语民谣,其中每三个字的末尾都有“ou”在其中,读来韵味十足,绕有情趣。在学习这首童谣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对于韵母ou的发音,当然幼儿园教学中不宜直接出示拼音,仅以学生能读准音为目的即可。
3.促进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现行的幼儿语言教材中有大量的童谣出现,但教师不要只把它拿出来,教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而是要调动幼儿多方面的感官参与,增加学生信息接收的渠道,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飞机飞,火车跑,轮船呜呜叫/把我带到北京去,你说好不好?这首儿歌出现在幼儿的读本中,幼儿在阅读时可以想象出飞机、火车等形象,耳边似乎听到飞机与火车的轰鸣声,如果这时再配上视频与图片,则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加深印象。
4.对幼儿语言创造能力的培养
喜欢模仿是幼儿的特点,在模仿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转换内容就可以进行内容的再创造。例如:桥啊桥啊,两头翘/扁担扁担,两头穿孔/梭子梭子,白璞璞的…… 这种开放式的儿歌结构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找一些新的事物,进行描绘,然后在在原童谣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内容形成新的童谣。幼儿都喜欢表演,如果教师能指导幼儿加上动作来表演,那样他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总之,精妙的童谣确实可以起到调节情绪,促进语言训练的作用。只有充分尊重孩子们的需求,将孩子们的脑子、眼睛、耳朵、嘴巴都结合起来,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才能得到充分调动,智慧的大门才能因此而打开。
参考文献:
[1]刘立恒.试论童谣在幼儿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02).
[2]程五一,杨明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