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

2017-06-20 20:34胡冰婕
东方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伯爵夫人苏珊娜费加罗

胡冰婕

1、创作背景:

歌剧是莫扎特最喜欢的创作领域,在他的一生中創作20余部歌剧,这些歌剧包括了各类体裁类型。而《费加罗的婚礼》是他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当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歌剧的上映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体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时风起云涌的欧洲社会里,作为一名自由音乐家的他,极力的要求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恢复一个艺术家、乃至一个人的自尊。当他的歌剧《后宫诱逃》初次上演时,约瑟夫二世给予了并不中肯的批评:“音乐美极了,可惜音符太多了一些。”莫扎特也敢于反驳皇帝说:“陛下,剧中的音符不多不少恰如所需。”而他的名言“使一个人高贵的是他的心灵而不是他的地位”更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人生而平等(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的思潮。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激发之下,莫扎特创作了经典之作《费加罗的婚礼》,他用了一年的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2、伯爵夫人的形象分析:

在我们对莫扎特歌剧创作进行研究中,不难发现,莫扎特的人物刻画具有多样性、生动性等特点。《费加罗的婚礼》描述了17世纪,塞维勒贵族阿尔马维瓦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准备和罗西娜伯爵夫人的女仆苏姗娜结婚时所发生的故事。伯爵曾宣布放弃贵族在农奴结婚时对新娘的初夜权,而现在却企图在苏姗娜身上恢复这个可耻的权利,于是引起了一场剧烈的斗争。全剧以费加罗和苏珊娜曲折的婚礼为主线展开了戏剧冲突,喜剧性的高潮和目不暇接的悬念一浪接一浪,暗示了法国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

伯爵夫人这个角色在剧情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在剧中人物安排上有着及其重要的位置和艺术魅力。在她身上反映的是封建制度下贵族阶层女性的真实可悲的现实生活,在奢华、美丽的背后,其实也有着难以诉说的苦衷和无奈。莫扎特刻画伯爵夫人的独到之处在于,她虽然身处第二等级(英国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却有着追求自由爱情的进步意识,和可以为爱情敢于反抗、甘愿死亡的勇气。所以,伯爵夫人这一角色影射的是贵族阶层生活中另一部分人的生活和思想,所以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在第三幕中,为了改变伯爵的花心,伯爵夫人在苏珊娜与费加罗的帮助下策划了一个圈套捉弄伯爵。伯爵夫人写了一封给匿名男人的信,故意让伯爵看到,以此来激怒他,同时,让苏珊娜答应与伯爵的约会,但是赴约的却是伯爵夫人。《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是伯爵夫人在焦急等待苏姗娜归来告诉她伯爵是否接受约会的消息时的唱段,伯爵夫人想起自己要在漆黑的夜里假扮苏姗娜来和自己的丈夫约会,感到羞辱和痛心,可她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伯爵,她要用她的一片真心来感化这个负心的人。这时她的复杂心情是通过《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来展现的,体现出了一种在现实悲剧下,智慧一定会战胜黑暗,最终定会获得幸福的女性形象,含有一定的阶级形象和讽刺意味,也使得伯爵夫人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3、在演唱这个角色时的女高音咏叹调的分析:

《哪里去了,美好时光》(Dove sono I bei moment)是莫扎特歌剧咏叹调中的经典之作,也经常被作为国际声乐大赛抒情女高音的必选曲目之一或音乐会上的经典唱段。该段描述的是伯爵夫人回忆从前与丈夫之间的山盟海誓和甜言蜜语,希望以自己的真挚情感来挽回丈夫对她的的不忠。她对于如今要惩治丈夫的不忠还得依靠仆人感到十分不是滋味,但事到如今她又不得不求助于他们。痛苦、无奈的滋味一起涌上心头。

(1)全曲为二部曲式,大小调式交替出现,表现出了女主人公伯爵夫人那种矛盾并且痛苦的心情。第一部分为Andante(稍慢的行板),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A部分是伯爵夫人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歌词为:“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何处有那甜蜜欢畅?哪里去了,那海誓山盟?已经证明是撒谎!”歌词充分表现出了伯爵夫人在回忆美好过去的同时又对现今的伯爵的背叛感到痛苦。这句的旋律较为平稳,由刚开始的叹息下落转为游曳的上拉,速度较慢,在调式上也是呈现明亮的大调调性,伴奏部分左右手织体交替进行,很好的烘托出了一种回忆的感觉。此首咏叹调便以附点作为开始的节奏,第一句“Dove sono l bei moment”(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没有多余的钢琴前奏,直接进入音乐主题。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对速度的把握,由于节奏较为悠长、缓慢,所以气息的合理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气息要保持住并且随着音乐的流动而流动,在起音时要柔软、圆润,不要太强硬的起音,演唱的技巧应与音乐相融合。

B部分,由刚才的回忆回到现实,曾经的美好都变成了眼泪,但是过去的种种一直不能忘怀,所以伯爵夫人逼着自己假扮苏珊娜去与伯爵约会。这一部分在调式上由刚才明亮的大调转向黯淡的g小调,以此来烘托出伯爵夫人痛苦、忧伤的情绪。节奏织体较第一部分更为紧凑,多为密集型的16分音符,并且旋律音程多为跳进,这样就能更好的描写出伯爵夫人那种复杂的心理状况。在演唱这一部分时同样需要充足并且持续流动的气息作为支持,并且由于旋律的跳进幅度较大,在演唱时需注意位置的统一,不要跟随音的起伏而起伏,应该要像拉弓一样,顺着气息流动的方向去演唱。

A'部分是前面部分的完全再现,情绪和A部分基本不变。

(2)第二部分作曲家采用了Allegro(快板),整个部分较为活泼的速度,可以看作是整个咏叹调的尾声,这部分描写的是伯爵夫人知道自己的丈夫不忠后,情绪由平静转为痛苦,最后变成激动,难以抑制。也表达出了伯爵夫人誓死追求爱情忠贞的信念。在这一部分我们会发现:音程上出现了较大的跳进、节奏织体也变得紧密、音域旋律变得更加高亢,音符的密度也加大等,这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更加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从“mi portarseuna speranza,di cangiar vingratocor”(也许还有一线希望改变她的坏心肠)开始,速度上的加快,表达了伯爵夫人对自己的爱情永不放弃的信念。

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看成是全曲的高潮,“通常情况下音乐的高潮具有情感强烈、时间延伸的特点。”音程之间的大跳、节奏速度的拉长拉宽和同一句歌词的反复出现都渲染出了一种女主人公内心痛不欲生和无法按捺住的情绪,这也体现出了伯爵夫人准备利用深夜去和丈夫约会之事来自我鼓励和誓死夺回丈夫的信心。这里是能充分体现演唱者功底的地方,整段音域较高,近似呐喊般的大跳音阶,使呼吸的气口变得频繁并且急促,很容易“提喉头”或是“扯嗓子”,所以需要演唱者把喉头放稳,在最高音A处,应当是稳稳的站住,用扎实的气息来支撑,身体各个部分应充分打开。此时伯爵夫人情绪的激昂,强有力的节奏和绵延不绝走向高潮的旋律使得换气的时间变得十分紧迫,气息既不能吸得太浅也不能吸得过于僵硬,可以说整首歌曲演唱的成败跟气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能很好的把握气息,才能很好的演唱这首咏叹调。

猜你喜欢
伯爵夫人苏珊娜费加罗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与伯爵角色的个性化处理
浅析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处理
歌剧咏叹调《何处寻觅那美妙的时光》的演唱分析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分析
法国针对华人暴力抢劫增加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当酒吧混搭理发
从三次“愤怒之情”看费加罗的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