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机械化育秧技术探索集中育秧经营模式

2017-06-20 14:23王孟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模式机械化技术

摘 要:水稻机械化育秧具有省时、省工、高效等优势,是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要点及运用机械化育秧优势推广集中育秧的形式和主要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基层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械化;育秧;技术;模式

水稻机械化育秧是指水稻育秧流水线机械化操作,铺底土、洒水消毒、播种、盖土等工序全部自动化一次性完成,每小时可以完成800个秧盘的摆播。具有节约秧母田、减少人力成本、提高育秧效率、方便机械栽插等优势,是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途径。2014年以来,三台县农业局结合粮油高产创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鼓励提倡运用机械化育秧省时、省工、高效的优势建设集中育秧场。永明镇作为粮食生产农业大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为载体,通过三年来的推广运用,熟练掌握了机械化育秧技术,建设了集中育秧场为老百姓代育秧,深受农户欢迎。现将机械化育秧技术及集中育秧模式推广介绍如下。

一、机械化育秧技术要点

1.育秧准备

(1)秧母田准备。选择背风向阳,交通和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稻田土,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比例计划好面积,冬季可进行翻炕或种植蔬菜。播种前3天按照厢面宽1.4米、秧沟宽0.3米、深0.2米、四周沟宽0.4米深0.25米整地。做到厢面平整、沟深、沟直、沟沟相通。整地同时用 5%易撒净颗粒剂、50-60%敌克松撒施,防除地下害虫、土壤消毒。秧厢做好后排水晾厢,使厢面沉实。

(2)营养土准备。营养土选用菜园土或者秧母田表土,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筛(4㎜以下),除去杂草、石块等杂物,在过筛后每100千克细土可拌0.5-0.75千克“壮秧剂”。打堆闷放备用。每亩准备营养土80-100千克每盘2kg用量。

(3)种子准备。选择生育期150左右,本地大面积示范推广的高产、优质、抗病、

抗倒伏力强的品种,每亩1.25kg。三台近几年主要推广品种内5优5399、宜香优2115、德优4724、等品种。播种前1-2天进行种子翻晒,提高发芽率。种子消毒可选用“旱育保姆”(有效成份多菌灵0.75%、多效唑0.03%)拌种,使用比例1:20-30。

(4)其他物质准备。专用育秧软盘规格58×28厘米,每亩大田按25张准备,同时备足配套硬盘用于脱盘周转;备足农膜及竹片作拱棚支架用;播前调试好播种机,使盘内土厚度稳定在2-2.5厘米,每盘播种量60-70 克。

2.适期播种

(1)确定播期。机插育秧播种密度高,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仅为2-2.5 cm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因而秧龄弹性小,所以按秧龄期30天推算播期,坚持“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的原则。三台县机插育秧在4月5日-15日。

(2)机械播种。主要包括软盘装硬盘、铺底土、刷平床土、喷水、播种、覆土、刮土等环节流水线完成。底土厚度控制在1.5 cm左右;每盘播种量60-70克,盖土厚度为1cm。

(3)摆盘盖膜。将播好种的秧盘摆放于做好的秧厢上并抽出硬盘周转使用。厢面横排摆放2个软盘,两边各留10厘米以上压膜距离,尽量把软盘摆齐压平;用敌克松20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施到厢面,然后插好竹拱,盖好地膜。插竹拱时注意秧盘两边各留10厘米左右空位,防止蓋膜后影响厢边秧苗的生长。膜四周用泥土压实,拱棚上用薄膜条加固,防止被风吹开,提高保温效果。

3.秧田管理

(1)温度管理。出苗前温度控制在35℃以内;秧苗一叶一心后温度控制在25℃左右,晴天在上午11时左右揭开地膜两端,若秧厢较长应同时揭开秧厢中间地膜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下午4时左右盖膜保温;秧苗二叶一心时及时炼苗,揭开地膜两端,下午不盖,气温稳定在15 ℃时3天后拆除拱棚。

(2)水分管理。出苗前切忌灌水上厢面,以厢面保持湿润为宜;出苗后至撤膜前保持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撤膜后保持满沟水,盘面不见水,厢面湿润即可。若遇较强冷空气要灌齐腰护苗,气温正常后及时排水透气,防止低温伤根和温差变化过大而造成烂秧和死苗。移栽前一周实行控水管理,以利秧苗根系盘结。栽前灌水一次,确保起秧时秧苗不因太干或太湿卷起时变形、散落。

(3)肥料管理。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一般在一叶一心期每亩用尿素3-5千克兑水浇施“断奶肥”,以后视苗情每次追肥量控制在2-3克/盘,追肥3-4次。移栽前3-4天,视苗情亩用尿素4-4.5千克浇施好 “送嫁肥”。

(4)病虫害管理。秧苗期主要防治青枯、立枯病和一代螟虫。防治立枯病、青枯病使用50%-6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兑水喷雾;秧田防治一代螟虫5月中旬在栽秧前3-5天用药,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康宽)每亩用10ml兑水喷雾;预防稻瘟病移栽前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克/亩兑水喷雾。

(5)化学调控。机插秧要求秧苗高度15-20厘米。秧苗长势过旺可在三叶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克/亩药兑15升选择晴天天下午无露水时均匀喷施,根据秧苗长势可在5-7天后以同样浓度再喷施一次。注意每次不能重喷。

4.适时移栽。秧龄30天,坚持“带肥、带药”壮苗移栽。

二、积极推广集中育秧模式

集中育秧主要运用机械化流水线育秧的省时、省工、节约秧田特点,实行集约化、规模化育秧。2014年我镇以万家旺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推行集中育秧,2016年发展到3000亩大田的育秧服务,为农户提供方便,节省育秧成本。

1.集中育秧主要形式

(1)全程托管服务。统一购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械插秧、统一施肥、病虫防治、统一机械化收割,按照每亩大田收取480元服务费,农户只承担肥料成本以及用水管理。

(2)统一育秧移栽。统一购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械插秧,大田管理及后期生产环节由农户自行承担。按照每亩大田收取220元服务费。

2.集中育秧主要措施

(1)政府组织发动。2014年以镇成立了集中育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在有条件的村社召开宣传动员会和技术宣传,按照“农户自愿”原则进行实施。农业服务中心全程技术指导。

(2)选择育秧主体。育秧主体首要条件是自愿承担,同时具备经营实力,责任心、事业心强。一般选择合作社或种植大户为育秧主体。

(3)合理规划场地。集中育秧场地按照“相对集中、方便运输”的原则,以村或社建立育秧场,面积一般5-20亩为宜,以便节约成本。

(4) 签订服务订单。 育秧前一定要与农户签订好服务协议,同时收取服务费用,育秧主体根据签订的订单可提早进行种子、场地规划,规避育秧风险。最好在上年底落实好面积、签好订单。

3.集中育秧存在问题。主要是营养土取土难度大。集中育秧需要大量营养土且要求相对较高,农户地块不让取。现行的专用育秧基质难适应育秧流水线操作,对集中育秧推广有一定影响。

作者简介:王孟辉(1970-3-),男,汉族,四川省三台县人,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模式机械化技术
永续债券探析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