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害虫综合防控的理论推荐与技术实践

2017-06-20 15:09任永莲薛峰峰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

任永莲?薛峰峰

摘 要:通过对枣树病虫害综合防控的理论探索与技术实践,进一步从其概念、原则和技术上认识到枣虫综合防治是一项全民、科学和系统工程,值得晋级应用和推大推广。

关键词:枣树害虫;综合防治;研究推广

陕西省吴堡县地处黄河沿岸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大,有发展红枣的潜力和优势。全县枣林面积达10000 hm2,正常年产鲜枣8000t,成为群众兴林致富的主导产业。在红枣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枣虫为害程度日趋加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开展了枣树虫害的综合防治研究,探索来了90%以上的防控效果。

一、综合防控的理论

1.综合防控的概念。综合防控是一项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管理体系,即在所处生态环境与害虫数量 。经济、安全有效地把害虫群体数量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程度,即经济允许的阈值之内。

2.综合防控的原则

(1)因虫制宜的原则。综合防控要坚持因虫制宜的原则,根据害虫的地域分布、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和为害程度等具体情况,特别是对害虫群体数量变化动态和天敌消长趋势,寻求其发生过程中与防控最有关的薄弱环节,采取对症下药的防控手段,放大限度利用自然调节机制,使害虫趋势难以再度增长。

(2)生态平衡的原则。综合防控不主张把害虫完全彻底消灭光。因为在林业生态系统中,害虫则通过植物、害虫、天敌三者直接或间接营养链索关系,把生物与环境联系在一起构成相互制约和依赖的统一体。综合防控允许害虫存在,也允许寄主受害。即在害虫忍受力内,不产生受害症状或不表现明显损失时,不一是采取防控措施,否则会产生副作用。所以,综合防控要考虑生态的平衡和稳定性,若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便会产生寄主受害、天敌受伤、生态失调和食物链破坏的诸多弊端。

(3) 经济合理的原则。综合防治要求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依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中的个性与共性,分别采取“一法治多虫”或“多法治一虫”的有效措施,在关键时刻人财物技配套输入,把害虫扑灭在损失最小,效益最大的程度。

二、综合防控的技术实践

1.加强营林措施

(1) 混交造林。害虫的猖獗为害无不是起源于大面积纯林,林相较为复杂的环境,害虫是不容易暴发蔓延的。下山畔村的万亩滩地枣园、混交花椒、桃杏、杨柳等多样树种,间作豆类、薯类和瓜类等多种农作物,害虫发生率和被害率均低于纯林枣树。可见,改变单纯林相,形成乔灌结合的立体型,复合状的生态群落结构,是从根本上控制害虫的有效措施,但在混交过程中,切忌枣树与松、柏、桑树混交,因为它们是枣疯病传媒昆虫叶蟒的寄主植物。

(2) 抚育管理。从营林入手,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生态环境,注重枣园的土壤改良,肥水供应和整形修剪,增强树体的抗通逆性,在枣园抚育管理中,对枣虫防控要做到“拦头扫尾”,扑灭“虫源”,“拦头”就是在害虫出蛰之前实施剪虫枝、控虫蛹、灭虫卵等人工预防,“扫尾”就是对防治后的残余虫口进行复查清除。因为前者是大发生的潜伏期,后者是再猖獗的发源地,二者都是导致害虫频发的危险隐患。

2.大力推广生物防控

(1)以药治虫。枣尺蠖幼虫期分别用含量为100亿孢子/ml的青虫菌或杀螟杆菌喷雾,害虫感病变软发黑,5天后死亡率达82%,若将感病虫尸捣烂溶于水中,其菌液仍有再次治虫作用。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地面喷布5亿孢子/ml的僵菊稀释液,7天后幼虫僵死率高达86.4%,成虫落卵量减少90.2%,虫果率下降84.3%。该菌在气温25℃,相对湿度90%以上,PH值在4.4以下时,菌孢子萌发能力增强,杀虫效果较好。在桃小食心虫蛀果前的7月上中旬喷布GHEM生物菌200倍液,效果高达96%以上。

(2)以虫治虫。在枣镰翅小卷蛾蛹期,保护和释放平腹小蜂。黑卵蜂和黑瘤姬蜂,蛹量生产达80-90%。枣尺蠖幼虫期,用自然死亡的枣天蠖虫 浸泡液喷布,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3)激素治虫。枣尺蠖幼虫期,用抗蜕皮激素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喷雾,3-5天后虫口减退率为90.4%。該激素可干扰害虫内分泌体的生理功能,使害虫产生败血症,因不能蜕皮而死亡。6月以上中旬桃小食心虫羽化期,在林间悬挂载体为500?g诱芯,间距50米,高度1-1.5米,虫果率下降60%以上。叶螨为害期,喷布0.12%的抗生素3000倍液,害螨1天后开始死亡,5天后死亡率高达90-100%。该激素可干扰和阻断螨虫的神经生理与传播过程,使之出现麻痹、拒食而死亡。

3.合理伏用化学农药

(1)地面封闭。枣天蠖成虫羽化和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地面分别喷洒25%对硫磷微胶囊30倍液和5%敌马粉5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

(2)树上喷雾。桃小食心虫卵期和蛀果期前,书上喷布溴甲维磷或阿维菌素矿物油2000-3000倍液。枣树发芽长叶期、喷布20%速灭杀丁3000倍液,防治枣虫蠖和枣镀翅小蚕蛾幼虫,以及枣飞象成虫,起到“一法治多虫”的作用。叶螨发生期,喷布唑螨酯3000倍,双唑锡2000倍,防效达90%以上。

4.注重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枣镀翅小蚕蛾成虫期,在林向设显黑虫灯或杀虫灯,同时可兼治金龟子等食叶害虫。

(2)柴油和松脂合剂治虫。初冬和早春的枣龟蜡蚧越冬期,喷布15-20%柴油乳剂成松脂合剂8-10倍液,消灭越冬蚧虫。5月上旬至6月上旬,枣飞象和枣天蠖成虫期,树干基部涂抹10cm宽的粘虫胶,可有效粘杀上述害虫,效果达96%。

5.实施人工防治

(1)土壤深翻。初冬或早春结合枣园深翻,在树基30cm内,5-10cm深处挖筛枣天蠖越冬蛹和桃小食小虫越冬茧集中消灭。也可借助土壤耕翻使越冬蛹茧裸露于地面被益鸟啄食,并因越冬场所改变不适而死亡。

(2)培土覆膜。枣天蠖成虫期和桃小食小虫出土之前,树干茎部1m范围内培土20cm或覆盖地膜1层,踩实封严,使出土害虫因无法出土而窒息死亡。

(3)树干设障。枣天蠖成虫期,树干基部捆绑10cm宽的塑料带,阻止雌蛾爬干上树。也可在阻虫带下缠草绳牢绕一圈诱其产卵,而后取之焚烧,防效达86.6%。秋季枣镰翅小卷蛾越冬幼虫潜伏代蛹期,相干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化蛹,而后取草绳消灭,防放达96.5%。

(4)振树击落。枣天蠖幼虫期和枣飞象成虫期,利用其吐丝下垂和假死坠地性,振树击落害虫。特别是冬季利用“雾淞”天气,将龟蜡蚧越冬虫连同冰凌落坠地,效果达82.7%。

综上所述,通过对综合防治的研究应用,使枣农能够自觉主动地依据自然规和经济规律,建立有利枣树健康生长的生态群落结构,以人为影响害虫种群的消长,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推广抗虫品种,繁衍生物天敌,改善生态环境,使之长期抑制害虫的暴发和猖獗,将害虫控制在经济允许的阈值之内。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枣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大白菜常见侵染性病害识别要点及综合防治
河南省西峡县猕猴桃黄化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核桃树的冻害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