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新区第三中学 温国添
在备课时,教师在熟知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基础上,制定一节课的概念图,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概念图把繁杂知识的整合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能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看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概念图,学生掌握的是整体的知识框架,更容易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而学生通过概念图记忆的知识也必然比简单的机械记忆更为高效,更有利于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能够理解某个概念的含义,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它们。因而产生“生物学难学”的思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头脑中的生物学知识不能形成有序的结构,不善于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处理问题时就难以把知识灵活地运用上去。
当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时,教师对概念图中的各重要知识点进行注释和超链接,带给学生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随后,教师可让学生绘制总结性概念图,或对图式本身进行重新组合。实施概念图教学法将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如在“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一课中,我用了如下的概念图(如下图所示)。我把“微生物”中的“代谢”这部分内容整合为特点和类型两大板块,然后再分述,知识构架一目了然。
作为一个样板实例,我通过此图向学生解释了概念图的几个要素:一是命题: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二是节点:“微生物”“类型多”“代谢强度高”等;三是链接:“特点是”“类型包括”;四是层次:3个层次(同链接线的层次数)
课后,我就本节课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找了一部分学生(包括优生、中层生、待进生)来询问,他们一致认为概念图简单明了,自己通过此图,能牢固记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了,比以往的讲授型教学法更易接受和更易理解了。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学生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自己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掌握了知识点,却缺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致于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帮助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并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而概念图在建立知识点联系这方面有比较好的作用,能够将原本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概念摆在面前,学生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连线等体现知识、概念的联系,构建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一节课的主题内容的学习完毕之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概念图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教师看到学生画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图,有些是非常有创意的。这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过程。
一节高效生物的课堂,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来促进相互理解。
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将构建知识系统的概念图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多个学生利用概念图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由于小组成员对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过共建概念图,在协商中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使学生各自的认识得到完善与扩展。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将逐渐等到培养,而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一直是学者专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的以分数为标准的总结性评价有着天然的弊端,作为补充形式,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了。前人曾做过的很多实践探索表明概念图能够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及时诊断,改进教学。自然地,概念图就成了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
概念图在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时,学生在建构自己的概念图中遇到了困难,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概念图中各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缺乏完整性和创造性,就说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学生发现以上问题后,就会去努力弥补。往往学生把自己的概念图跟同学或教师的概念图进行比较初探讨后,一些含糊不清的问题将会变得明朗;并很快将找到解决方法。在“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的学习中,从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到微生物的特点再到微生物的代谢,学生很清楚地可按步骤得出结论。
第一,概念图往往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动态部分,因而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确占有优势。师生可以在一张概念图上面无限的延伸思维,想象空间。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本节主要内容以简单的概念图展示,并教会学生如何理解概念图中的知识和联系;而且务必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对各知识点的联系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去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概念图。
第三,学生在建构概念图时,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这样对知识的掌握才扎实,切莫让学生有盲目追求全面、完整、完美的思想。
第四,多个概念图之间也许也有一些交集,这样的多个概念图又可作为一个个元件组合成一个更大的概念图。当然,这是属于更高层次要求的创作了。教师可以引导成绩优异、头脑灵活的学生对多个概念图进行合理的组合,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